《朱氏族谱》
维扬东乡朱氏后人朱有林
中国江苏网7月14日讯 “朱”,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祁姓、子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宋版《百家姓》中,朱姓排名第17位。2013年国家相关部门人口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大陆地区朱姓人口约为1500万,占中国大陆地区总人口的1.2%,排名第13位,主要分布在江、浙、皖地区。
在湾头镇曾有朱庄、大朱庄、小朱庄三个朱姓人口的聚居地,有600余户,近3000人。朱有林原居住在大朱庄,因城市建设而迁居。昨天下午,朱有林通过《朱氏族谱》,讲述了近3000维扬东乡朱氏族人的来龙去脉。
始现于西周
古帝颛顼高阳氏之后
朱有林告诉记者,据朱氏族谱中记载,朱姓始现于西周,是古帝颛顼高阳氏之后。“谱中记载,古帝颛顼的玄孙陆终有6个儿子,第5子名安,大禹赐曹姓。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后,封安的后裔曹挟在邾(今天山东省邹城市一带),建立邾国,附庸于鲁国。邾国又作邹国,亦称邾娄,管辖如今山东费县、邹城、滕州、济宁金乡等县地市,建都于邾(今山东曲阜东南南陬村)。公元前614年,邾文公迁都于绎(今山东邹城东南纪王城),到了战国中叶为楚所灭,邾国贵族以国为氏,就是邾氏,后邾国君主支庶子孙又去邑为朱姓。”
“朱姓后人曾在中国历史上建立过两个王朝,分别是五代时期朱温建立的后梁和朱元璋建立的明朝。”
始迁祖为朱熹后裔
因避祸渡大江而北迁
“在我小时候,经常听长辈提起,我们是朱熹的后代。虽然无法寻找史料证实,但谱中提到我们这一支源流时有一段记载。”朱有林介绍说,“谱中称,朱熹传到十一世时,有符公和节公两支,其中节公次房生子和公,和公原籍崇明,后因避祸渡大江而北迁,行至维扬江都之东,距城六七里之地,和公见当地民风淳、土地沃,便在此地停留下来,创门庭称为朱家庄。和公也被我们大朱庄、朱庄和小朱庄的朱氏族人奉为始迁祖。”
“此外,我们的《朱氏族谱》中,还用10多页的大篇幅记载了朱熹的生平,其中还包括一些皇帝的封赐,比如‘淳祐元年辛丑正月,皇帝诏以朱熹从祀孔子庙庭’,还有皇帝勅额,赐御书准朱熹复建白鹿洞书院等。”
清初祖先酿酒闻名
受赐“见官高一级”
朱有林说,在湾头大朱庄的朱氏族人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以前在大朱庄的西侧有一座桥,老一辈的族人都传说,无论任何官员经过那座桥都要‘文官下轿,武官下马’,据说这是皇帝为了奖励朱家祖先定下的规矩。我小时候就很纳闷,因为我从没听说过,我们维扬东乡朱氏一族的祖先有谁做过大官的,怎么会有这么高的待遇呢?后来等长大了,我翻阅《朱氏族谱》时发现了这么一段记载。”
“谱中记载,‘明末至清初有先祖考创办槽坊,贸易京酒颇有名声。皇上臣等喜爱此酒,帝探问何方酒客,臣奏此乃南方庶民不惜资本所酿。帝招庶民付之金银,庶民言人生在世所谓名利二字,自己爱名不爱利。帝赞之,赐其官职、取其顶戴之见官高一级,又赐其名号为坐春。’”朱有林说,也许谱中的这段记载就是“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原因吧。
秉承祖先的传统
东乡族人从小必读书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有林笑着对记者说,提起朱姓族人的家训,最有名的当数这篇名传海内外的《朱子家训》。“作为朱熹后人,我大概三岁半时,就可以完整地背诵这篇《朱子家训》了。”
“我们维扬东乡朱氏一族秉承了祖先的传统,应该算是一个耕读世家。家训中有言‘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所以我们每一个族人从小就必须要读书,至于是否能读出名堂来,那到了一定的时候,家族的长辈自会考量。读书好的,可以继续在家族的支持下读书考功名,读书不好的,那就接受完基础教育后,耕种家族的田亩,自给自足,或者学习一门手艺,比如那位酿酒的祖先。”朱有林说,自己之所以三岁半就能背诵《朱子家训》,那也是手心被打了无数次后的结果。“至于朱熹所传的家训‘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也在三岁半时就可以背诵了。”
朱有林说,自己之所以一直珍藏着《朱氏族谱》,是因为希望能将祖先的优良品质传递给下一代,“家是社会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每个家庭能将自己最优秀的品质传承下去,社会也会越来越好。”
记者 宫鋆煜 文/图
【征集】
家谱,又称族谱、宗谱或家乘,被誉为“穿越时空的家族聚会”,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名字能否被记入家谱,在极为重视血脉传承的中国人眼中是一件非常了不得的大事。
本报开辟《家谱故事》专栏,讲述姓氏的来龙去脉及传承至今的家风。现面向市民征集家谱,如果你家中藏有完整的家谱,请致电96496、13665258422,或关注扬州晚报官方微信,也可发邮件至12354177@qq.com向本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