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1973年大虹桥重建 曹寅碑或来自两淮盐漕察院旧址
2017-07-05 09:46: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从大虹桥下河里发现的“虹桥”石碑

  中国江苏网7月5日讯 大虹桥是扬州市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大虹桥南侧桥腹发现的清代曹寅题石碑,来自哪里?是什么时候被镶嵌到大虹桥里的?昨天上午,上世纪70年代初重建大虹桥时的设计者金大青,向记者回忆了当年设计、修建大虹桥的那些事。

  同济大学毕业后首个设计作品

  1971年构思,次年设计图纸

  昨天上午,在扬州市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杨先生的陪同下,记者来到金大青的家中。

  老人今年77岁,家中订阅了《扬州晚报》,最近,本报有关大虹桥发现曹寅题石碑的报道,勾起了他对上世纪70年代初设计大虹桥并参与施工建设的回忆。

  曹寅题石碑是从哪里搬到大虹桥的,又是什么时候被镶嵌到大虹桥上的?对于很多人的这些疑问,金大青开始了他的回忆。他首先告诉记者,他1964年从同济大学桥梁专业毕业,然后回扬州工作。

  据相关资料记载,大虹桥初建于明末,原是木桥,因桥上的红色栏杆而称红桥。乾隆元年(1736)将木桥改为石拱桥,因桥形似彩虹卧波,遂将“红桥”改为“虹桥”。新中国成立后的1957年、1960年曾两度对大虹桥进行维护修缮,将台阶改建为坡道,以通车辆。但此桥毕竟经历百年沧桑,桥体质量远不能适应瘦西湖主入口交通流量的需要,上世纪70年代初,我市相关部门决定拆除重建。

  设计大虹桥的重任,就交给了金大青,这也是他毕业后的第一个桥梁作品。老人回忆,1971年开始构思,1972年设计图纸。在设计时,他主要考虑到之前的一个桥孔,从桥的东边往西边看,视觉效果不佳,如果设计成拱桥,而且有三个桥孔,具有园林式的特色,成了景观桥,不仅更加美观,无论站在桥的哪一侧看对面,视野也更加开阔。为了传承历史,这次大虹桥也重建成石拱桥,以存古韵。

  于是,金大青将他的设计理念,充分呈现在设计图中,手工绘制的效果图运用了水彩色,更加形象直观。效果图报送当时的军管会,获得批准。

  1973年重建大虹桥征调石头

  曹寅碑可能来自两淮盐漕察院旧址

  1973年,大虹桥开始重建。

  因为这次要将它恢复成石拱桥,因此需要石料。可是,扬州不产石头,怎么办?金大青介绍,当时,重建大虹桥,是一项政府工程,相关部门开始从扬州的大街小巷征调石头,例如,老城区的九巷、埂子街等街巷的石头,就被施工人员用独轮车推到了大虹桥施工现场。

  金大青推测,曹寅题石碑是从今天位于汶河街道皇宫社区的两淮盐漕察院旧址,运到大虹桥,被作为石料得到再利用。因为石碑上有“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盐漕察院曹寅题”等文字,两淮盐漕察院旧址还发现石狮一对、石笋一根,均为清代两淮盐漕察院遗物,这些发现为研究《红楼梦》和扬州盐运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有专家推测,曹寅题石碑应该是一组石碑中的最后一块。记者看见,镶嵌到大虹桥上的曹寅题石碑是残件,有破损。金大青表示,从大街小巷收集来的石头只做粗加工,并没有随便敲碎,就直接用在桥上了,用混凝土浇筑。至于和曹寅题石碑相关的其他石碑在哪,是一个谜团。

  花了一年时间,大虹桥建成。金大青回忆,此后大虹桥经过两次维修,分别是上世纪90年代初和本世纪初,主要是桥面修复和裂缝修复,但是,并没有再加入其他石料到桥上。也就是说,曹寅题石碑就是1973年被镶嵌到桥上的;至于是不是来自于两淮盐漕察院旧址,还有待考证。

  当年从河里挖到

  “虹桥”石碑

  镶嵌在北侧桥栏杆上纪念建桥

  谈及石碑,金大青告诉记者,1973年重建大虹桥时,施工人员从河里挖到了一块写有“虹桥”二字的石碑。时隔40多年,他仍记忆犹新。

  “我们发现石碑保存很好,‘虹桥’两个字也写得很好,就找人在石碑上刻了落款,纪念1973年重建大虹桥。”金大青介绍,这块从大虹桥下面的河道里找到的“虹桥”石碑,就随着大虹桥的重建镶嵌在了桥北边外侧中间的桥栏杆上。他们还找人仿制了一块一样的石碑,镶嵌在了大虹桥南边外侧中间的桥栏杆上,两边对称起来。

  昨天,记者再次来到大虹桥,从桥两侧确实看见桥栏杆上的“虹桥”二字很醒目,看起来协调美观。

  记者 陶敏 文/图

标签:大虹桥;盐漕察院;石碑;曹寅;金大青;曹寅题;1973年;石头;重建;旧址
责编:贾晓君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