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精英精品工程"首演 评话+古琴首次演绎《广陵散》
2017-04-25 09:16: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马伟(左)和马维衡合作表演《广陵散》

  中国江苏网4月25日讯 昨日下午,由江苏省文联主办的“2017江苏省文联‘精英精品工程’马伟扬州评话、张建珍苏州弹词专场”在南京举行。

  作为“精英精品工程”的首场演出,扬州青年评话演员马伟,一场演出,三台节目,清晰地呈现出扬州评话的历史、现代、未来。

  一场演出三台节目

  清晰显示评话历史传承

  昨天的“精英精品工程”的首场演出,马伟一场演出表演了三台节目,既有传统的王派水浒《武松》,又有正在录制的新书《王少堂》,还有首次尝试评话与古琴的碰撞表演《广陵散》,向观众清晰地展示了扬州评话的传统、现在和未来。

  传统书目

  王派水浒《武松杀嫂》

  扬州评话艺术,源远流长,在数百年的传承历史中,也出现了众多经典书目。其中,王派《水浒》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作为王派《水浒》的传人,马伟的一段《武松·杀嫂祭兄》表演出来的,就是传统“王派”的风格。

  开场一声断喝,那叫一个威风凛凛。观众们好像不是坐在剧院里,明明就在武松怒杀潘金莲的现场。马伟在台上,一抬手,一开口,忽是横刀怒指的武松,忽是心惊胆战的潘金莲,又或是能言善辩的王婆,甚至是不明就里的邻居……每一个人物,经过两句话,一个动作的勾勒,立刻就栩栩如生起来。扬州评话是语言的艺术,更是手势、身段、步法、眼神,表情的综合表现,没有一个多余的动作,没有一个过度的表情,所有的呈现,都是那么恰到好处。这一段表演,就是评话大师王少堂所讲究的“神出我心,情托己意”,任何一句台词,任何一个动作,一定是从演者内心发出的,这也是几代扬州评话艺人们传承的精神内核。

  新创书目

  小王少堂“教场问道”

  《武松·杀嫂祭兄》是代表着扬州评话的过去,那么,《王少堂》这部正在录制的新书代表了扬州评话的现在。这部《王少堂》,再现了一代评话宗师王少堂的艺术人生。昨天,马伟表演了其中和“教场问道”。在旧社会,每一位评话演员的成功,都是需要经过千锤百炼的,17岁的王少堂初入书场,和他对垒的是70岁的康国华。一开始,王少堂的确是惨败。但是他没有气馁,在书场老板的指引下,他来到康国华的书场之中,现场学习了康国华的表演。当时,没有经过对方的同意就去听书,这叫做“偷”,为同行所不齿。但是,康国华并没有指责他,而是用一种宽宏大量的态度,面对评话新秀,并对他循循善诱。这段故事,就是被人津津乐道的“教场问道”。

  创新演绎

  评话古琴演绎《广陵散》

  任何一门艺术,在积淀了数百年之后,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就,就必须创新。在马伟表演的第三个节目《广陵散》中,就呈现出一种全新的尝试。一直以来,扬州评话都是个人的艺术,一个人,一部书;但这次在舞台上,还特邀了扬州古琴名家马维衡,以“扬州评话+古琴”的全新方式进行了演绎。

  相传魏晋名士嵇康在临刑前,索琴弹奏《广陵散》,并慨然长叹:“《广陵散》于今绝矣!”扬州评话《广陵散》,也是从嵇康临刑时开始说起的,大雪飘飞,刀光寒冷,一代名士生命的最后时刻,奏响了一曲华彩乐章。马伟的语言和马维衡的古琴,完美融合在一起,高低起伏,抑扬顿挫。两种艺术的碰撞,给观众带来的不仅是耳目一新,更有一种心灵的震撼和共鸣。

  推出“精英精品工程”

  优秀中青年演员走向全国

  “在去年举办个人专场演出时,我也选择了这三部书。对于我来说,这三部书有着不一样的意义。我是学王派《水浒》的,必须保持对传统的敬畏和尊重。《王少堂》是我正在精心打造的书,每位评话演员都希望有一部自己的代表作,而我也希望这部《王少堂》,能够像《水浒》《三国》《皮五辣子》那样传下去。至于《广陵散》,当时也是灵机一动,首次让评话和古琴进行碰撞,尽管这种形式还不够成熟,起码是一种突破,我愿意进行这样的尝试。”马伟说道。

  江苏省曲协驻会副主席、秘书长芦明介绍,从今年开始,江苏省文联就推出了“精英精品工程”,要把江苏省内优秀的中青年演员推荐出去,给他们更好的平台和机会,让他们走向全国。第一场演出,就选择了江苏曲艺两个最具代表性的门类:扬州评话和苏州弹词;一种以说表为主,一种以弹唱为主。

  记者 王鑫

标签:评话;广陵;扬州;马伟;王少堂;古琴;精英;精品;工程;首次
责编:贾晓君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