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4月7日讯 在高邮马棚,有一个著名景点叫清水潭。你可知道清朝康熙年间,6年时间,清水潭就决口6次?最近,市水利专家徐炳顺在梳理扬州千年水旱灾害时,发现康熙朝61年,高邮发生决堤13次,频率之高,灾情之重,在中国水利史上罕见。
1
康熙初年6年时间
高邮清水潭决口6次
清康熙王朝(1662-1722)历时61年,其中康熙四年、七年、八年、九年、十年、十一年、十二年、十五年、十九年、二十四年、三十五年、三十六年、三十八年,高邮均发生决堤成灾,平均4.7年一次。灾情之重、频率之高,在中国水利史上实属罕见。
徐炳顺告诉记者,尤其是康熙朝早期,自康熙八年(1670年)至康熙十五年(1677年)6年多的时间,清水潭就连续决口6次,几乎年年决堤。更为严重的是康熙七年,发生决口的水灾,在当时被称为“非常之灾”;康熙三十五年发生的决口水灾,在当时被认为是“最重之灾”。介于非常之灾与最重之灾之间的康熙十五年高邮决堤发生的水灾,就“汪洋六百余里”,可见高邮每一次发生的水灾都是伤心惨目的,其实高邮是个代表,里下河地区其他线也是如此。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史籍对高邮决堤的有关记载吧!
2
史籍如何记载?
里下河地区尽沉水底
康熙朝,高邮首次发生决堤是在康熙四年(1666),当年里运河堤决堤,高邮城水涌丈余,但只要不影响漕运,清政府借口不与水争地,听之任之,使包括高邮在内的宝应、江都、兴化、泰州、山阳(今楚州区)、盐城等长期淹在水里,成为一片泽国,鸡犬不闻。
康熙七年六月,淮河大涨,冲决高家堰,淮河洪水由高宝诸湖直射运河,清水潭决口,又加暴风骤雨十日不止,环城水高二丈,城门堵塞,乡村漂淌,乡民溺毙数万,城中人民号哭地震,墙宇多倾。总督郎廷佐,巡抚韩世琦,以非常之灾上奏。清政府遣户部官水成格等踏勘灾伤,并特旨尽州县蠲赋税,发米二万余石赈之。冬天,还派遣大臣明珠等到海口查看排水情况。
康熙八年、十年、十一年、十二年,清水潭连年决口。十三年(1674年),清水潭堵口将完工,又决口。东西一片汪洋茫茫无边,风起则恶浪掀天,寒至则坚凌冻结。淮安府山阳、盐城,扬州府高邮、宝应、江都、泰州、兴化等七州县农田尽沉水底,民房漂荡,男男女女流亡十余年,商民船只经此者沉舟殒命者不计其数。十五年(1677),清水潭再次决口,旋澜飞沫,如雷如电。蒲松龄在《清水潭决口》中写道:“波山直压帆樯倾,百万强弩射不息。东南濈濈鱼头生,沧海桑田但倾刻。”前后不到七年时间,清水潭决口连续决口6次,频率之巨,在中国水利历史上实属罕见。
五月,淮河发大水,高堰决口,运堤崩溃,高邮清水潭、陆漫沟、大泽湾,共决口三百余丈。西堤决口,城南东堤又决,江都的东堤再数十处,上下河俱淹,扬属皆被水,汪洋六百余里,漂溺无算。当年,“水及民檐,民系舟屋,穿瓦为穴,出入其中,耕牛无托足之地,浩浩乎茫茫天际涯”。兴化水位骤涨以丈计,“舟行市中,漂溺庐舍、人畜无数”。
3
曾有“最重之灾”
三日水位暴涨二丈多
七月二十四日,飓风霪雨,水位暴涨,三日内,竟然涨二丈有余,全城处在巨浪之中。城南水关决口,扬河通判金依孔、知州谢廷瑞、守备马班如竭力堵城,赖以城内居民从城上贯絚而出。北城外街市冲断,上下河相连,舟行于市,渡一人,率千钱,以巨缆牵舟,稍不戒则覆溺。十日稍定。频年灾祲,以此为极。
历史早已翻过了新的一页,但我们不要忘记历史,历史能振奋人的精神,鼓励人前进。我们今天的水利建设,就是为了不让水灾重演。
记者 姜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