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3月13日讯 “返还型健康险即将停售,此后所有健康险均为消费型,有病赔钱,没病返本的时代已经终结……”“66款保险产品将于今年3月31日之前停售,新产品保费将上涨!”从上月开始,扬州市民的微信朋友圈被这些消息刷屏了。到底是真是假?以前买的健康险产品还管用吗?随着此消息持续发酵,近日,中国保监会正式发布消费提示,“返还型健康险停售”为虚假宣传,一旦发现险企存在产品“炒停”等违规行为,将严肃追究保险公司和有关人员责任。
传言这样说:
以后有病理赔,没病保费作废
近期,各种关于保险产品大面积停售的“重要通知”、“重要消息”在寿险营销圈广泛传播。“2017年4月起,将全面叫停中国境内所有返还型健康险,有病赔钱、无病返本的时代已经终结。此后所有健康类保险,重疾类保险,均为消费型。”在微信朋友圈看到这条消息后,市民李女士立马进行了转发。
“66款产品将停售!其中4款王牌产品马上要停售,赶紧联系抢购!”家住众恒紫园的吴小姐提出疑问,“这是不是意味着,以后健康险就跟车险一样,有事理赔,没事保费也就没了?”
记者调查发现,微信公众号、朋友圈等载体成为传播这些消息的主要渠道,尤其是“3月31号整个保险行业都会调整,大部分产品将停售,迎来新一轮产品洗牌”。阅读量过万,关键词包括“涨价”、“停售”、“收益下降”等。
保监会发声:
“停售”为虚假宣传,严禁“炒停”
随着上述消息的持续发酵,也引发了一波消费者的抢购热。“我的好几个朋友最近都把买保险的事敲定了,都希望赶在4月1号涨价之前。”记者采访得知,之前一些有意购买健康类保险的市民在这种消息的影响下,选择了立马出手。
事实是否真的如此?近日,中国保监会正式发布消费提示,表示上述信息“与事实并不相符”,目的是借机促进产品销售。并对保险公司发出了警告,“一旦发现存在产品‘炒停’等违规行为,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严肃追究保险公司和有关人员责任。”
保监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健康保险管理办法》于2006年9月1日开始实施并适用至今。
且看谣言是如何诞生的:
其实并没有“返还型健康险”这种说法
第一步:偷换概念。按照保险产品设计类型,人身保险产品可分为普通型、分红型、万能型、投资连结型等。从分类看,没有“返还型”产品设计类型,因此“返还型健康险”这种表述并不准确。一些机构借用“返还型健康险”表述混淆健康保险的特点和作用,并以此为产品“停售”造势,实为虚假宣传,借机促进产品销售。
第二步:歪曲事实。“2016年9月2日,中国保监会确实发文《关于进一步完善人身保险精算制度有关事项的通知》,其中提到:对于不符合一些要求的保险产品,在2017年4月1日前全部停售。这则通知现在还挂在网上。”平安寿险扬州分公司的陈姓负责人介绍,政策是好政策,可是被解读“歪了”。一些营销员拿着“真政策”做着“假宣传”,导致不明真相的消费者被误导。
该负责人还透露,“实际停售的会是一些中短存续期产品,也就是所谓的万能险。这种产品突出收益,保障功能相对较低,背离了保险的风险保障和长期储蓄属性。”该负责人进一步介绍,“我们公司的一些保险产品不久后将退市,产品更新换代或者退市升级都很正常,退市的主要是一些卖得不理想或不符合公司发展需要的产品。”
教你一招擦亮慧眼:
“最后机会”、“错过就没”,大多站不住脚
消费者在真真假假的信息中,应该如何辨别真相?扬州一家大型险企的吴姓代理人坦言,需要停售的保险产品一定是不符合规定的,如果哪家保险公司的产品大面积停售,说明其不符合监管要求的产品越多,对公司形象而言,并非好事。一般情况下,保险公司推出的新产品将不会比老产品差,这样才更有吸引力,所以“最后的机会”、“错过将不再有”这样的说法大多是站不住脚的。
采访最后,市保险协会副秘书长姚步阶表示,对于扬州消费者而言,要分清楚保障需求和理财需求,买到契合自身情况的、合适的产品,这样才能减少退保甚至后期发生纠纷的现象。
记者 詹叶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