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苏州精心打造垃圾分类“样板城市”
2020-12-24 16:39:00  来源:苏州新闻网  
1
听新闻

苏报记者肖辛

这是一个指尖习惯的改变,一次新时尚的引领,一场生活方式的变革。自今年6月1日《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施行,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在苏城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文明大提升。

在住建部2020年上半年考核评价中,我市垃圾分类工作位列全国46个重点城市第一档;对照下半年垃圾分类“攻坚”清单,一项项年度既定任务超额完成,全市生活垃圾“三增一减”趋势初步呈现……

从2012年率先开展试点,到全面进入垃圾分类“强制时代”;从细化推进、普遍认同,到全民参与、形成自觉,苏州始终将垃圾分类工作作为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标杆”,垃圾分类的践行路径越走越清晰,在全域、全链条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过程中,苏州正从“代表城市”向“样板城市”跃升。

众执

制度先行执行保障

高门槛确保高标准推进

这场硬仗怎么打?随着《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实施,决策者、管理者同步推行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章法,为《条例》有效落地明确了更为具体的“作战图”。

一年时间里,“三评估、六到位”这六个字成为全市4200多个垃圾分类“三定一督”小区高标准推行垃圾分类的“门槛”。“六字诀”,即评估收运处理能力是否匹配、评估基层组织力是否满足、评估群众接受力是否足够;要求在推进工作中群众沟通到位、投放设施到位、督导人员到位、巡查机制到位、收运队伍到位、投诉公示到位。为了让这项工作落地有声,居委会、业委会、物业管理企业等聚合力开展大规模宣传动员,将“定时定点”作为硬要求,在争取居民70%支持率的基础上,稳慎推进。

与此同时,“市、区、街道、社区、小区”五级检查考核“红灰榜”公布机制,成为垃圾分类工作推进过程中的“利器”。“经得起看、经得起闻、经得起问、经得起查”是评判分类是否到位的“合格线”。四个“经得起”,不仅要求垃圾房要干净整洁,房内分类垃圾要及时清运无异味,垃圾房开放时间要有人督导、关闭时间要有人巡查,小区环境要有较大提升,群众满意度要保持较高水平,同时还将厨余垃圾分出率和纯净度作为分类成效的关键指标。

众志

多方参与引领风尚

“志愿红+督导绿+城管蓝”折射“文明之光”

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社区等各方面协同推进。

作为苏州居民小区推行的一项特色模式,“生活垃圾‘三定一督’四分类”推广以来,“志愿红+督导绿+城管蓝”的“三基色”法则,构建了全社会共谋共治、协同引领新时尚的新格局,折射出了“文明之光”。

今年,太仓市组建起“跑楼天团”,并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中不断壮大。2000余个党支部和30余支社会组织志愿力量全部划分到基层社区,挂钩458个小区,全面融入到生活垃圾分类入户宣传、桶边督导等志愿服务活动中。由物业企业、小区业委会、社区、收运单位、环管中心、物管中心、城管执法队伍、挂钩党支部等成员组成的宣导监督队伍,全面推行“431”工作法,即,第一周的周四,多方讨论确认投放点位、建设方案;第二周的周三,由社区、物业企业、挂钩党支部派出志愿者集中跑楼,入户宣传、承诺签约全覆盖;第三周的周一,正式启动“三定一督”投放。三周实现“三定一督”落地。

昆山市城管、住建部门联合发动党员干部组成一级“管家团”,同时指导11个区镇和4个城市管理办事处成立二级“管家团”。3600多名昆山垃圾分类“管家”对1100多个小区“三听四看五查”进“村”入户,将服务下沉到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最近,这个“管家团”受到了央视的关注。

苏州高新区建立起了由城管队员、社区党员、楼道长、网格员、居民组成的党员志愿者新时尚宣教“固定班底”,上门入户,将分类理念更深带入寻常百姓家。

众治

多领域严管共谋共建

“管行业就要管垃圾分类”

“管行业就要管垃圾分类”——在今年多次召开的全市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会上,这句话被一再强调。也正是在这一年间,全市各行各业打造出了一支支“时尚推手”队伍。

根据《2020年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工作行动方案》的要求,今年,全市19家具有垃圾分类行业管理职能的单位均出台了相关行业标准、措施,并组织实施。在设施建设配置标准、推动机关单位分类实施、构建志愿服务工作体系、推动源头减量工作开展等方面形成了“头雁效应”。

苏州市委党校锚定“市级机关第一方阵、全省党校走在前列”的定位,将垃圾分类全面引入各级干部培训课程。

市文广旅局与市城管局联合制定发布了《关于苏州市旅馆业垃圾减量的实施意见》,开出了首批“苏州市旅游业不主动提供的一次性日用品目录”,并组织全市星级酒店集中学习,以酒店之间互相检查、互相监督落实的方式,提升行业整体执行质效,推动全市星级酒店全部落实到位。

市商务局结合大型商超工作特点,编制印发了针对性的“生活垃圾分类指导意见”,联合商业联合会、百货行业协会、连锁经营商会向全市大型商超下发了《让垃圾分类成为一种习惯》诚信倡议书,并分批开展培训。目前,全市大型商超基本实现不同场所分类设施全覆盖,垃圾分类行动全面执行。

市机关事务局、市教育局、市卫健委等部门开展行业督查评价,力促党政机关、学校、医院等开展分类工作。市委宣传部、市委市级机关工委、团市委等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发动志愿服务行动,推动机关单位工作人员、青年、妇女儿童等群体做“分类达人”。机关事务局、邮政管理局、市供销社、城投公司等部门制定了再生资源利用方案及行业减量措施,推动生活垃圾源头减量。

与此同时,为了杜绝重“量”轻“质”的情况,苏州市垃圾分类工作专班组成专门的督查组,半年抽查全市小区1.2万余次,开出整改单超过44000份,行政处罚超过13900起,纠偏、警示成效明显。

众智

因地制宜个性施策

“螺蛳壳”里巧做“道场”

规范市民垃圾分类投放行为的同时,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工作也在同步开展。做好“三定一督”小区的清洁小屋等投放点设施的选址建设,是今年苏州垃圾分类工作中的一大攻坚任务。

到目前为止,全市实施生活垃圾“三定一督”四分类的居民小区比例已经超过9成。然而,在前期“三定一督”小区建设过程中,各小区实际情况不同、居民观念和意见不一,清洁屋“邻避效应”常见。“凭什么放在我家门口”“距离太远,丢垃圾太不方便了”“公示时间太短,都没注意到”等声音常常出现在各大投诉平台上。

根据《苏州市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建设指导意见》中“便于投放、利于收运、益于环境”的总体要求,在参照标准的基础上,苏州不少区域纷纷推行“一地一策”“一小区一模式”,以灵活变通、因地制宜的方式,“螺蛳壳里做道场”,巧推设施建设落地。

在姑苏区,一些小区本身设有一定面积的建筑垃圾临时堆放点,便将原来的建筑垃圾临时堆放点一分为二,辟出一半建造清洁屋,与居民楼保持较远距离。同时,通风除臭“上手段”,得到业主的普遍认可。

相城区在部分没有选址空间优势的小区,启用了垃圾分类投放“大篷车”式流动“清洁屋”,投放车定时定点进小区。

苏州工业园区对于一些地下一层停车区域附近有空间的小区,探索在负一楼通风较好的公共区域设置“清洁屋”,及时清理垃圾、祛除异味,以减少对居民的影响。

常熟市在“城中村”探索采用“集中投放点固定+移动”的模式,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有序开展。

众知

时髦花样“土味”宣传

“线上+线下”宣导多点新意更接地气

线上刷抖音学习知识、制作动画视频传播理念;线下听智能机器人教学、来一场身临其境的VR体验……在苏州,垃圾分类新时尚正以最“时髦”的宣传方式,在市民中掀起热潮。

运用“黑科技”打造教育基地的。今年6月,全市首个垃圾分类宣教体验中心在姑苏区建成开放。用各种高新科技打造的体验场景,将自然环保教育、浸润式体验及视觉冲击技术深度融合,通过“前后对比,时空变化,虚实交替,声光结合”,让参观者简单明了地掌握垃圾分类要领,正视垃圾问题、践行垃圾分类、推动环境保护,共享城市之美。高新区打造的苏州首家垃圾分类线下VR体验馆开放后,迅速吸引了众多市民参观。相比读本、模具等传统宣传方式,体验馆内智能有趣的VR虚拟实景体验,让大家更乐于参与其中。

今年以来,各地“线上+线下”宣导不断翻新“花样”,发挥微信公众号、网站、抖音等多媒体平台的作用,通过开发垃圾分类小程序、垃圾分类IP形象发布、垃圾分类动画制作、举办垃圾分类短视频大赛、垃圾分类海报设计大赛等活动,吸引市民参与,真正让大家做垃圾分类的倡导者和践行者。

凸显地方特色、更接地气的“土味”宣传方式,更能引发“原住民”的共鸣。于是,便有了打地方特色的“土味”宣传,如,太仓浏河等一些乡镇推出了方言版垃圾分类指南音频,由志愿者带上手提音箱,每天穿街走巷播放,让本地居民特别是老年居民更好地学习分类知识。

新时尚带来了新面貌。日复一日,市民们真切感受着变化,也将垃圾分类真正落实为自觉自愿的“指尖文明”。

标签:
责编:徒滢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