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5·12”国际护士节:遇见最美逆行者
2020-05-12 16:07:00  来源:姑苏晚报  
1
听新闻

采集咽拭子进行核酸检测是确诊新冠肺炎的途径之一。在采集时采集人与患者脸部靠得很近,需要看清患者的扁桃体和咽后壁,再拿棉签采样。图为医务人员在为患者进行咽拭子的采集。

当新冠病毒肆虐神州时,他们,舍小家,护大家,满怀对生命的热爱,践行着南丁格尔的誓言。

儿科“男”丁格尔“哄”好黄石“老小孩”

崔尚卿是苏大附儿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一名男护士。新冠疫情肆虐时,崔尚卿与同在医院工作的妻子尹一飞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了医院的发热门诊。夫妻俩都是儿科护士,又是双职工,日常工作原本就很繁重,小两口本打算利用春节假期回老家好好休息,可是凶猛的疫情再次让他们的神经绷紧。3年没回家乡的崔尚卿与尹一飞简单商量后,毅然放弃过年回老家与父母相聚的机会,留守医院抗疫一线,同时,崔尚卿第一时间报名加入了医院支援湖北救援队。

2月11日崔尚卿加入江苏医疗队驰援湖北黄石。崔尚卿在黄石中医院负责的重症监护病人,绝大部分是有创或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病人,年纪普遍偏大。儿童医院的护士照顾成人患者,崔尚卿并没有觉得不适应,反而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将和孩子沟通时的耐心运用到极致。崔尚卿分管床位上有位91岁的老太太,脾气相当刚烈,拒绝所有操作。崔尚卿拿出哄小朋友的耐心,用温柔的语气、可爱的语句最终哄好了91岁的“老小孩”。老人终于接受无创呼吸机通气,生命体征逐渐恢复平稳。

在黄石工作的日子,每天脱下防护服的他,均汗湿工作服,双手捂出褶皱,脸颊压出痕迹、磨出水泡。好动脑子的他,针对不断有医护工作者在佩戴口罩护目镜后,面部被压出深深的凹痕,甚至有压疮发生的情况,通过不断思考和改进,研究出一项防压疮口罩的解决方案,并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

苏州男护“逆行”武汉

妻子将使命担当作为最好的胎教

霍仁超,市立医院本部重症医学科护士。年初一晚上,科室的工作群内发布了一线驰援湖北的报名通知。他的妻子,市立医院妇科护士刘青此时正怀有5个月身孕。经过慎重考虑,在电话与家人沟通后,他向科室的护士长提出了申请。

“出发那天早晨,他突然把银行卡给我,还说宝宝还没取名字,他担心宝宝出生了自己还没回家。”刘青坚定说道:“有你们在前方,奋斗在战线上,一定会很快战胜疫情的,你一定能在宝宝出生前回家!”

知道医疗队任务繁忙,刘青选择忍住、不主动联系丈夫,等晚上霍仁超空下来再通个视频。聊聊一天见闻,说说产检动态,讲讲护理难点……短暂几分钟,她说这是她一天最幸福的时候。

在武汉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霍仁超依旧在自己熟悉的ICU病房工作。在这里,霍仁超的角色是多变的,他不仅是医生的好伙伴,一丝不苟完成医嘱、执行医生的各项治疗方案,又是护理工作的佼佼者。除做好护理工作外,他还是患者贴心的生活服务员,打水、倒水、喂药、摆好饭菜协助患者就餐……

曾有一对母子同住一室。霍仁超给儿子打留置针时对方提了很多要求,诸如不能打在手背啊,手肘手腕也都不行,强调了留置针只能固定在前臂等。经过了解,原来留置针若打在其他地方不方便他照顾老母亲。霍仁超知道后很感动,不仅尽可能满足对方的要求,还主动帮忙照顾他的母亲。

他们是一群不回家的人

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是苏州市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这里是全城抗疫的“主战场”。年关将至,接到命令后,五院护士们来不及吃上一口年夜饭,甚至来不及和家人道别,就拉上箱子进了隔离病房。

初进隔离病房的患者,情绪比较焦虑、恐惧,护士们常常去安慰他们,帮助患者逐渐缓解焦虑的情绪。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护理人员的战线相对被拉长,身着密不通风的防护服,穿梭于病房之间,很快护目镜和面屏上布满雾气,使视野受限,在给患者进行操作时,增加了难度。

长时间穿着防护服工作,时常会出现“高原反应”。就连普通的对话,也要用比平时更高的声音。医护之间协作紧密、默契、有条不紊,互帮互助,都在为共同的目标而不懈努力,彼此之间交流更多的是鼓励的手势和坚定的目光。病房里一个个忙碌的身影,他们用坚实的脚步、实际的行动,诠释着护理人的责任和担当。每次从病房出来,护士们的衣服全部被汗水浸湿,面部、耳廓、鼻部留有深深的压痕,但是嘴角始终会有微笑。医护人员用温柔、善良以及过硬的技术和真心赢得了患者的肯定,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医者仁心的誓言。

陪伴是最朴实的爱

尹肖祥是苏州市立医院北区心内科的男护士,是江苏省第五批驰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刚刚到达武汉的第一个轮班就是夜班。第一次总是特别的、难忘的。穿上隔离衣,套上防护服,尹肖祥听着自己沉重的呼吸声和每分钟110次左右的心跳声很是激动。可没开始工作多久汗水就湿透了衣服,雾气便模糊了视线。说不难受不疲惫那是不可能的,但是对工作的坚守和队友之间的相互信任,让他迅速适应。

尹肖祥说作为一线的护理人员除了做好新冠患者的基础医疗护理,更为重要的使命是陪伴。隔离中的患者没有家人的照顾,没有朋友的陪伴,尹肖祥就是他们临时的亲友。从日常的打水、送饭、发药到帮助一些高龄患者吃饭、翻身、排泄。他说,为了能够让患者减轻痛苦、加快康复,每一件琐碎的小事都值得尽全力去完成。

病区22床新收治了一名25岁的小伙子,因为症状较轻,病情稳定,再加上抵抗力强,尹肖祥和负责他的医生都对他比较放心,相信他会很快康复。虽然身体状态平稳,但是小伙的情绪却很低落。有一天,这名小伙在进餐的时候突然大声哭了起来,边哭边说:“为什么会是我,你们告诉我,我是不是没有希望了?”尹肖祥认真地看着他溢满泪水的眼睛,一边表达对他的理解,一边耐心向他解释:“你的病情很稳定,属于轻症患者,怎么会没有希望呢?不要害怕,我们医生护士都陪着你。病毒的感染是不分年龄和性别的,我们能做的就是面对它,并且战胜它,我们还年轻,还有很多的事情在等我们去做,不管发生了什么,都不要放弃。如果你放弃了,这场战疫就提前结束了。”在医护人员的宽慰下小伙的情绪恢复平稳。这件事让尹肖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责任感和使命感。他说,生命很脆弱,很容易被外界影响,但是万千医护工作者就像这场劫难中燃起的一座座明亮的灯,用自己的温度和光亮温暖并照亮患者前方的路。

尹肖祥说患者对医护工作者无处不在的感谢和别样的“守护”也让他很是触动。病区里有一名高龄的老爷爷,腿脚不便,每次尹肖祥看到他下床上厕所想要去搀扶的时候,都会被爷爷叫停。爷爷说:“你离我远点,我自己可以的,你快去忙吧,谢谢你。”爷爷并不是不希望有别人的帮助,但他更舍不得让医务人员麻烦。还有一位同病区的患者阿姨,每次和尹肖祥交流的时候都是侧着头用手捂着口罩。尹肖祥知道,阿姨是想尽可能和他保持距离,减少传染的风险。每每看到这些患者用自己的方式保护着医护人员,尹肖祥的心里都流过一股暖流。

(张蔚杜鹏伟张宇蔺荀磊朱益情钱惠军刘兰兰)

标签:护士;防护服;护理
责编:胡悦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