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2月26日苏州讯 (王建康)12月2日,张林到小学为孩子们讲雷锋事迹和抗战故事;12月5日,张林为西部山区孩子筹集了3300本图书;12月12日,张林针对困境未成年人开通了免费求助热线;12月20日,张林为3位百岁老人送去棉衣;12月21日,张林带上大米、油走访慰问8户失独家庭;12月25日,张林照例给“一对一”资助的8名孩子每人汇去500元……张林忙得像个陀螺,作为苏州善行公益慈善服务中心会长的他行走在公益路上,已是第12个年头。
“公益,是一场修行,一份执著的力量,一盏明灯的温暖。”张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践行着他的公益观。
捐出1000多件史料办义展
“用生命感动生命,用灵魂唤醒灵魂。”这是张林的理念,他用自己所长投身公益事业并把这种精神薪火相传下去。
张林的爷爷是一位抗战老兵,小时候的他就对抗战题材感兴趣,2006年开始系统收藏和研究抗战文物史料。12年来,他积极捐赠抗战文物史料和举办抗战文物史料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先后向“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馆无偿捐赠抗战文物史料1000多件,举办和参与了150多场抗战文物史料展。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当年8月11日,苏州革命博物馆举办了“伟大贡献——中国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专题展,张林为此次专题展提供了13件珍贵抗战文物史料,并捐赠15件抗战文物史料。2016年9月3日,因捐赠抗战文物史料事迹突出,应邀赴北京参加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首次举行的“社会各界捐赠抗战文物史料”专题展览。
张林还一直致力于宣讲雷锋事迹和抗战故事。2006年至今,他深入学校和社区,宣讲350多场。“我宣讲雷锋事迹和抗战故事,主要是为了教育下一代,让他们牢记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并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张林说。
计划援建1000所爱心图书室
“读书即便改变不了命运,也能让人内心强大。”这是张林多年来孜孜不倦从事公益的心得。
2017年5月底,张林了解到甘肃省靖远县很多学校没有图书室,当地师生很想建一所学校图书室。当年6月初,他开始在苏州尝试筹集图书,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截至2018年11月底,他先后在青海、甘肃等地建立图书室32所。
今年12月5日,他倡议并发起了“百万图书进山区 援建千所图书室”活动。活动得到爱心人士广泛参与,大家把这些承载着对山区孩子爱心和祝福的书籍送到西部山区,让山区的孩子通过这些图书看到同样精彩的世界,点亮他们求知希望。
“计划10到15年内,为西部山区孩子援建1000所爱心图书室,每所图书室至少1000本图书。”张林有这么一个“加油站”计划,“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摆脱贫困是众多家庭的夙愿,也是孩子们的梦想,我要让山里的孩子有书读,让他们更有力量走出去,走得更稳更远一些。”
为困境未成年人开通“彩虹热线”
“成长比成绩更重要,成人比成才更重要。”这是张林在关爱未成年人过程中的感悟。
今年12月12日,张林开通了“彩虹热线”。“彩虹热线”是条面向困境未成年人免费的求助热线,致力于为困境未成年人提供无私帮助。
“你倾诉,我倾听。 ”作为一条困境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热线,“彩虹热线”耐心倾听孩子们成长的烦恼,微笑着将爱的阳光送到每个孩子心里,让每个孩子如花般幸福盛开,像七色彩虹那样绚丽多彩。
“孩子成长中的烦恼,十有八九跟家庭和学校有关。希望家校能携手同心,助力孩子成长。”张林说,“值班的义工没有一分钱报酬,他们全身心为孩子排解烦恼,孩子们走进自己的心灵,在迷茫困惑时,有个说说心里话的地方。”
作为一条困境未成年人求助热线,“彩虹热线”还针对不同的求助予以支持、解决,用心呵护困境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物质帮助精神激励 “一对一”
“我们可以接受生活的磨练,但不可以被贫穷打倒。”这是张林在助学过程中的体会。
12年来,张林一直致力于西部贫困地区扶贫帮困和捐资助学,受他资助的孩子有的已顺利完成大学学业,走上工作岗位,他在这条路的付出没有停过。
甘肃省靖远县兴隆乡腰站村的小晶,是他目前正在“一对一”资助的8个孩子中的一个。小晶一岁时,父亲车祸去世,母亲改嫁,她只能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如今奶奶63岁,患有冠心病和高血压,爷爷年逾七旬,颈椎病多发,脑供血不足。
走进小晶的家,张林流泪了。这是一个家家徒四壁,甚至不能遮风挡雨,祖孙三人靠低保维持生计。困境家庭成长的小晶懂事,孝顺爷爷、奶奶,学习刻苦,在靖远县第一中学读书的她成绩排名班级第一、年级前五。
除了经济资助外,张林还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激励,让他们在逆境中自强不息、刻苦学习,学到本领,懂得感恩,将来有能力回报家庭和社会。
“领头”快步走“聚力”做公益
“做公益,不是看你捐了多少钱,而是你唤醒了多少人的爱心。”这是张林对公益的理解。
一直以来,张林用实际行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并影响带动了一大批志愿者投身公益事业,共同推动“大爱工程”。今年12月21日,他来到苏州工业园区莲香社区失独家庭朱老伯“家”中,不足10平方米的车库终年不见阳光,只有一扇窗透进来一丝光亮,即使是白天也需要开灯。借着昏暗的灯光,张林与朱老伯亲切交谈,询问他目前的生活状况,生活中有哪些难处,需不需要帮助。朱老伯说:“平时打点零工,生活还过得去。只是万一半夜生病,我该找谁?”当他接过冬至团子和大米、油时,几度哽咽,泣不成声。
这是张林当天启动的“关爱千个失独家庭”活动,此前还启动了“情暖百位百岁老人”“点亮万个微心愿”等活动。每到冬天,张林会以实地走访的方式,给贫困家庭送去棉衣、棉被等御寒物资和大米、油等日常生活消费品,并与他们交谈,询问他们的经济来源、身体状况等,详细了解他们生活困难和需求,鼓励他们乐观、坚强面对暂时的困难,重拾生活的信心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