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前三季度苏州保费收入超500亿元 储蓄型保险又获青睐
2018-11-05 09:52:00  来源:姑苏晚报  
1
听新闻

  苏州保监分局日前发布的前三季度保险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苏州保险保费收入505.88亿元,赔付支出135.24亿元。从近几个月保费数据的走势来看,寿险保费收入降幅正在进一步收窄。保险业内人士分析称,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持续下降,年金类等储蓄型保险长期、稳定等优势获得了不少人的青睐。人身险市场回暖迹象明显,保费收入有望在年内实现正增长。

  “月光族”妈妈把保险当强储

  市民王女士去年刚生了一个女儿,各方面支出变多了,收入却不见增长。焦虑之余,她通过“买件衣服”、“吃顿宵夜”的方式来安慰自己,几个月下来,她发现真的成了“月光族”。为了管住自己,王女士打算购买一款年金保险,达到强制储蓄的目的。

  记者采访发现,和王女士有类似想法的不在少数。固定交费,专款专用,确保资金在约定时间“或事件时发挥作用。”资深保险经纪人陈有宾介绍说,月光族”和“剁手党”有了保险合同的约束,会“更有存钱的动力。不过,他也提醒,根据相关规定,此类保险首次生存保险金给付应在保单生效满5年之后,且每年给付或部分领取比例不得超过已交保险费的20%。如提前退保,拿回部分现金价值,可能会蒙受不小的损失。

  陈有宾建议,拿出收入的三分之一来配置保险比较合适。其中,20%的资金要优先用于购买重疾、医疗等保障类保险,剩余的80%再考虑年金保险。先给自己定个小目标,一口吃不成胖子,“反而容易造成太大压力,或带来经济损失。”

  理财收益下降利好保险销售

  日前,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业内人士分析,银行理财产品是年金保险的主要竞争对象。今后,银行理财产品在宣传中不可出现预期收益率,而分红型年金产品、万能险账户的预期收益优势会显得更有吸引力。

  “以前我是看不上年化3%的收益的,但现在想求稳。”近几年,孙先生体验了多种投资方式,他坦言,有的带来了丰厚的收益,有的则让本金蒙受了损失。眼看着银行理财收益下滑,孙先生想到了配置储蓄型保险,毕竟可以长期锁定一个利率。

  对此,陈有宾提醒,分红型年金保险产品会进行“高、中、低”三档预期收益率演示,但年保底利率是在保险合同中写明的,具有确定性,一般在2%~3%,而分红则是不确定的,消费者要有个合理的心理预期。年金保险的主要优势在于长期、稳定、抗通胀、保值增值。

  警惕香港保险“赚利差、赔汇差”

  前几年,内地居民到香港“组团买保险”十分风靡。陈有宾坦言,2013年前后,香港年金保险的保底利率可以达到3%,加上分红,比内地同类型保险收益要好,吸引力更大。不过,现在内地保险产品结构得到了优化,重回保障属性,收益和香港保险已相差不大。“从去年开始,香港保险就已经没那么吃香了。”

  尽管如此,仍有很多人对香港保险有执念。对此,苏州保险业内人士钱先生提醒,原保监会早就发出过“关于内地居民赴港购买保险的风险提示”,明确指出了赴港购买保险的法律风险、汇率风险、外汇政策风险、收益风险、退保风险等。投保香港保险存在法律风险。内地居民投保香港保单,需亲赴香港投保并签署相关保险合同。如在境内投保香港保单,则属于非法的“地下保单”,既不受内地法律保护,也不受香港法律保护。

  “很多消费者投保时看中的是‘利差’,会忽视‘汇差’的风险。”钱先生说,内地居民在香港购买的保单,赔款、保险金给付以港币、美元等外币结算,消费者需自行承担外币汇兑风险。从短期看,美元强势,消费者会有“美元继续上涨”的预期。然而,保险是一个长期的投资过程,最终有可能“赚利差、赔汇差”,得不偿失。

  另一方面,内地居民个人到境外购买人寿保险和投资返还分红类保险,属于金融和资本项下的交易,是现行的外汇管理政策尚未开放的项目,存在一定的政策风险。如果是普通的上班族、工薪阶“层,根本没有买香港保险的必要。”钱先生说。本报记者孙佳桦

标签:香港;汇差;利差
责编:胡悦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