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苏州西山石公山下七旬翁书法逐梦
2018-10-10 10:55: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10月10日苏州讯 (记者华诚)浩淼太湖上有一座世外桃源式的西山岛,位于苏州市吴中区。岛之东南角有一座奇山,山前曾有巨石状似老翁,故曰“石公山”,每年农历九月十三日傍晚,可观“日月双照”奇观。71年前的这一天,岛上一徐姓人家男婴此山下降生,故有别号“石公山人”,取名伟法,与书法结下一生情缘。徐氏家族的传说和“石公山人”传奇从一千年前的南宋讲起。

  小小追梦人,知耻而后勇

  大笔可当桨,人生好风景

  根据徐氏宗谱记载,早在南宋时,徐家先祖娶了御妹做了驸马,因为学高身正被授太子太保,与岳飞同朝为官,力主北上抗金。秦桧当道后,主战派被逐一剪除,徐家先祖看透官场,被贬入西山,从此在青山绿水中,日升而作,日落而息,忙时渔耕,闲时读书习字,后人不问政事。西山岛是太湖中一个孤岛,约90平方公里,出入靠桨,只到上世纪90年代,太湖大桥建成通车,久富盛名的东山如虬,伸入太湖与西山遥相呼应,东山多商贾,西山多隐士,也正应了“东山富、西山贵”的古谚。

  到了徐伟法这一代,徐家在西山生活已有46代。1947年的深秋,徐伟法出生苏州西山,后随父亲出岛,到常州念书,直至小叔叔成亲,偶尔回来几趟,他留恋西山的青山绿水和怡然自得的生活,他的乡愁如叶对根的眷恋,总有一天,他这位出岛游子终要归来。

  小时候的徐伟法家境好,聪明又好学。他的书法潜能在一节他喜欢的语文课上被“点”醒。那天,教语文课的沙老师,拿着徐伟法的作业本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进行了点评,大意是他人长得白白净净,穿得干干净净,就是字写得邋邋遢遢。老师欲贬先扬的对比手法,让一直很有优越感的徐伟法无地自容、耿耿于怀。

  学校有一位沈老师,擅长隶书,教室墙壁上的板报、语录均出自他手。受刺激后的徐伟法成了沈老师的“粉丝”,有机会就站在沈老师身边看他写字,回去照葫芦画瓢。学期结束时,待其他同学走了,他悄悄潜回教室,把沈老师的作品“偷”回去,如获至宝,先用铅笔双钩,再用毛笔临摹。

  功夫不负有心人。两个学期后,他的字果然有模有样起来,他觉得到了“雪耻”之时。徐伟法认真写上一页,然后请沙老师给打打分。沙老师惊讶于他的“卧薪尝胆”的胆识,给他打了一个大大的“甲”,这件事给徐伟法很大触动。

  学校后来搞写字比赛,自然少不了他。写大字、标语他也毛遂自荐,出尽风头。上山下乡那会,因为字写得漂亮,徐伟法被当作有水准的文化人,被各村大队部借来借去,“逃避”了许多田间劳作。

  徐伟法“沾”了书法不少光,后来成了农村民办学校代课老师;返城招工时,他有意露上一小手,果然被心仪的厂企发现,招到厂里工会专职做宣传;70年代后期,又凭着在江苏省电力系统的书法比赛的一等奖佳绩,被作为人才调到南京工作,分到了住房,这让他得意了小一阵子。书法成了徐伟法进步的阶梯,厂里主要领导很赏识他,认为这个“小徐同志,前途无量!”他从心里感谢书法,暗暗发誓,要在书法上有所建树,发扬西山岛上徐家“诗书传家”的荣光。

  策字当头照,四两拨千金

  海上生明月,才情似水流

  上世纪80年代是一个白衣飘飘的年代。年轻人怀揣文学梦、书法梦,不管长得歪瓜裂枣或者行为有多么叛逆,只要能吟几句漂亮的诗歌,或写几笔像样的书法,就不愁没有小女生跟在身后,书法类报纸、杂志迎来破土发芽的春天。

  而立之年的徐伟法调入南京一家国企工会,从事宣传工作,并在江苏书法界崭露头角。他兼任《书法艺术报》南京站的站长,提出报纸上开专栏,讲“老字号”故事、评“老招牌”书法,向社长建言,快速扩大报纸影响力,必须办有阵势的全国性书法比赛。社长一摊双手,呵呵一笑,徐站长却胸有成竹。

  他只身到了北京,带着书法艺术报社开具的《介绍信》住进总政招待所,随后拨打总机接通总政宣传部办公电话。徐伟法自报家门,并提出拜会邵部长。两人并不熟悉,但徐伟法见过邵部长的书法功力。听说书法艺术报记者来访,邵部长果然乐呵呵接见了他。

  徐伟法见面之初,绝口不提办书法大赛的事,他向部长试着提出,要一些英雄“誓言”的文字资料。1985年的老山牵动着全国上下的心,最可爱的人在前线拋头颅,洒热血,后方也在组织捐钱、捐物,为他们鼓劲、加油。部长说,这些文字是现成的,已印成小册子,马上安排秘书去取。

  徐伟法借机把用途作了描述。他说,他想筹办一场较大规模的青少年书法竞赛,“誓言”就是比赛的书写内容,这对英雄是最好地鼓舞。部长拍案叫绝,为眼前小徐同志的“点子”叫好。

  在部长支持下,《中国少年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文化报》和《书法艺术报》作为发起和主办单位,很快刊发了征稿启事,拉开了首届全国青少年书法大赛的序幕,高占祥、刘海粟、启功、陈大羽、林散之等各界46人做组委会顾问,欧阳中石、赵绪成、尉天池、黄惇等39名全国著名书法家为评委,徐伟法顺理成章成了组委会秘书长。

  全国性媒体强大传播力和社会热点交融,产生的影响力大得惊人,组委会陆续接到来自全国中小学20000多幅参赛作品,最终评出小学组、中学组共400幅获奖作品,装裱、结集,并在中国展览馆展出,作品原迹之后送往前线。历时一年的活动阵势浩大,意义深远。30年后,当年获奖选手中包括江苏的管峻、赵幸磊、虞晓勇,上海的王莹等一批获奖作者已成长为中国书法界的中坚代表力量。

  好的创意成就了好活动,《书法艺术报》得偿所愿,知名度迅速提升。值得一说的是,整个活动并非一帆风顺,筹办活动奖品曾让组委会伤透脑筋。“理想奖”既无冠名,又无赞助,主办单位也没有收到“众筹”的报名费,那么购办奖品的钱从何而来?哪怕一个人颁发价格在100元的笔墨纸砚,至少也要4万元经费,在上世纪80年代,这绝对算是一笔巨款。

  秘书长徐伟法果然是“智多星”。他从中国书法家协会沈鹏处要来了会员通讯录,向邵部长那里讨来了信纸和信封,然后随信附上一幅孩子获奖作品的照片,以组委会的名字,请每一位书法名家爷爷、奶奶给书法“苗苗”写一幅作品,作为此次竞赛最有意义的奖品。既是嘉奖,更是传承和鼓励。他的提议得到了包括费新我、沈鹏、张森、肖娴、端木仲森、阙长山、尉天池、苏士澍、华拓等全国数百名书法名家的积极响应,奖品的难题迎刃而解,并成为中国书法界的一段经典佳话。

  徐伟法因成功创意和执行,知名度越来越高,朋友圈越来越大。此后,他在江苏省文联楹联学会、诗词协会、省记协、省企业报协会,从事文化、新闻、书法、楹联等工作并担任理事、秘书长、副秘书长等职,并出任总*参文化部李静部长助理,协助筹划京剧梅花奖和徽班进京200周年大型文艺活动、筹拍振兴国粹之10集《中国京剧》,和中国著名楹联学家裴国昌一起联手主编、出版、发行有上千万字的《中国楹联大词典》《中国艺术对联大词典》《中国名胜楹联大词典》《中国风俗对联大词典》《中国酒文化》《全清联》等系列楹联丛书,他的书法艺术汲取各方营养,进步很快。

  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徐伟法的策划才能找到了更广阔的施展舞台。他毅然辞去公职,下海卖起了“点子”,开始了又一段传奇人生。他南下深圳、海南、中山;转战苏州、无锡、南京、北京;专业从事项目策划,承接企业形象包装,各地开发区项目招商,产品设计,市场营销策略及广告宣传创意。先后受聘为深圳合力达公司“华裔名流陵园”全程策划并成功招商、苏州太湖旅游度假区招商策划、无锡马山灵山大佛项目的品牌策划、句容茅山旅游开发规划、常州戚墅堰贸易城策划、招商和运作、南京珍珠泉旅游度假区商标城项目总策划。

  先后受聘于海南兴宝集团、海南银海集团总策划、总经理,镇江京口区政府经济顾问,农副产品项目论证顾问,海南省形象建设委员会常务顾问,海南省旅游局旅游项目策划顾问,并提出来了“国际旅游岛”的发展概念和定位。

  徐伟法像一只旋转的陀螺,根本停不下来。在改革的春风里徜徉,广告创意中天马行空,奔腾的商海乘风破浪,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策划经典。

  石公山下住,风光在险峰

  一撇又一捺,厮守太湖梦

  2018年的深秋,苏州太湖西山东南角,西湖夕照,薄雾渐起,一位银发飘飘的老者凝湖而立。这里是太湖里精华之地,原有巨型太湖石,状若老翁而得名“石公山”,海灯法师曾在此住持10年。老者正是徐伟法,数年前携夫人回到故土,也算叶落归根。

  石公山不高,以石为奇;少土,柏树居多;三面临水,岩石奇秀,翠柏葱郁,犹如仙境。山上亭台楼阁,高低错落,轩树桥廊,疏密有致,有归云洞、浮玉北堂、来鹤亭、断山亭、一线天、明月坡等景观。天晴时,石公山西南湖面隐约可见天目山余脉,巍峨起伏,构成了一幅岛中有岛,湖中有湖,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壮丽景象,湖光山色举目入画。

  徐家曾是当地名门旺族,有房、有地。少小离家,一个甲子过去了,徐伟法归来时物是人非,但情怀依旧。现在的他,黎明即起,洒扫庭除,然后坐到案前做早课,看帖,揣摸,有时过于倾心,竟忘记早饭。上午时间要临帖、品字、品茶,饭后稍作休息,带上写好的作品,斜挎书包,沿湖徒步前往一公里外的石公寺,与那里的主持悟道、聊天,回家后要做晚课,翻阅书帖,回味一日书法增益与得失。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石公山最高峰——-缥缈峰也只有300多米,但其中丰富的人文历史内涵却赋予了她无穷无尽的魅力。天高气爽时,他会和太太一起爬山,山腰南部,四角翘飞的御墨亭,因中置清世祖顺治御书“敬佛”石碑而得名,作为镇山之宝,“御墨亭”三字由傅杰所书。“归云洞”三字为明代严瀓草书,徐纲才楷书“读圣贤书,行仁义事,存忠孝心”等摩崖石刻。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时三五文友相约来到西山徐家体验一把陶式田园生活。在西山的山水中,徐伟法终于慢下了步子,心也渐渐静了下来,夜深人静之时,偶闻几声狗吠,他听到心脏有力跳动的声音,儿时书法梦想清晰可闻。有时他在想,当年如果没有下海,自己书法上是否已有建树?中断20年的书法梦还能圆吗?他的友人说,人生经历是其他书家无法企及的,对生命、人生的感悟会加速你的大成。

  只要出发,迟早到达。

  苏州西山岛上的徐伟法一直以书法爱好者自称。他认为,书法创新求变固然重要,但创作不可任性,求变不可忘本。食古不必泥古,也不必妄自菲薄,更不要自我陶醉。书者大成者,除滴水穿石地执著,思考是滋养灵性和才情的土壤。回到故土,他专注养老养心,品鉴古人、名家和自己的作品。他临帖时,不像少年时,从头至尾抄下去。常把一字“摘”出,细细把玩、反复揣磨,包括书者所思所想,带着感悟和思考,结合自己用笔习惯和风格再行创作。

  与来西山采风、度假的书者不同的是,徐伟法的根扎在这里,每一寸山水与他血脉相联,他对西山文化的理解和感悟更接这里的天气、地气和人气;他的书法创作内容多取自脚下这方乡土的风物志,有着浓得化不开的乡愁、西山元素和石公山的烙印;他的作品成了传承、推广、宣传西山的名片而洛阳纸贵。

  今年72岁的徐伟法白发飘飘,犹如闲云野鹤,但文思敏捷,声如洪钟。他说,他要做一个坚如磐石、心静如水的石公山上守岛人。

  守着太湖、梦想和夫人,静等花开。

标签:
责编:华诚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