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深受停车困扰的市民王先生体验了几次共享汽车,“价格挺便宜的,如果网点更多的话,我都考虑把自己的车卖了,以后出门就租车好了!”同样,习惯了出门租借公共自行车之后,蒋阿姨原本打算购买一辆自行车的计划彻底取消了。
如今,苏城不少市民的消费观念正悄然发生改变,越来越多的人抛开了“买不起才租”的旧观念,在买得起商品的情况下更愿意选择“租”,因为这种方式可以用更少的钱享受到更多、更好的服务。为此,记者进行了一番调查。
租赁行业搭上“互联网+”快车“租”消费,让你的生活更便捷
龚文韬自己拥有一家影视工作室。尽管已购入了大多数常用的摄影摄像等影视器材,然而,他每年总要租几次器材,“镜头、无人机电池、摇臂、轨道等都租过,甚至无人机都租过。”他告诉记者,主要是根据客户的特殊需求,“租借一些冷门的器材,或者临时租借来救救急。”他主要还是在他的圈子里租或借,不过价格并不便宜,比如说一台入门的影视无人机,售价万把块,租一天的价格差不多要800元至1000元。
与龚文韬不一样,张文明则是在App上租借了一个镜头,价格还非常便宜。“市场价9000来块的85毫米佳能定焦镜头,每天花50多块钱就可以租到。”姑苏区的张文明第一次带女朋友出去旅游,特地在App上租了一个专门的人像镜头,“不愧是人像王镜头,拍出来的照片女朋友满意得不得了。”张文明告诉记者,定焦镜头并非买不起,但是使用频率不是很高,数码产品都是很容易淘汰的,所以这次花了300多块钱同样能起到这样的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伴随互联网经济的发展,租赁行业也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除了这些价格高、平时并不常用的物品,越来越多的生活日用品也进入到了租赁行业。刚刚大学毕业的小浦发现了一个租衣服的App,“简直打开了新世界。”小浦说,刚刚工作的她花199元开通了这家平台的包月会员,大多数衣服可以免费穿,“太适合我这种刚工作收入不多,又想天天换不同衣服的职场新人了。”如今可租赁的商品,从原先的租房、租车发展到服装玩具、电器数码产品……可以说,已经发展为“万物可租”的新租赁时代,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租不到。
其实,大家平时经常使用的“公共自行车”“街电”“共享汽车”等,本质上也是租赁经济。业内人士认为,让消费者降低使用成本、减少闲置,租赁服务正好有针对性地解决了这个痛点。
降低用户的使用“门槛”租,让你的生活多一种选择
那么,什么样的人会成为租赁一族呢?根据各个租赁平台提供的数据,20岁—35岁的年轻人是它们的目标租客群体。
从目前来看,新租赁经济的用户仍以喜欢“尝鲜”的年轻用户为主,数据显示,有73%的用户对租赁持开放态度。其中,一、二线城市的消费者更乐于接受租赁,从年龄来看则集中于“95后”、学历高、未婚无房的学生和白领。在园区一家外企上班的仇小姐去年单位组织年会,原本打算买一件礼服的她在逛了一圈商场后放弃了购买的打算,“为了穿一次的礼服,花上大几千,太不划算了!”然后,在朋友的推荐下,她找一家平台花了500元租赁了一套礼服。在赛格数码广场从事数码产品销售的金海燕如今开拓了二手租赁的生意,前来租她器材的主要是两类人群,一类是应急的,以职业摄影师为主,另一类是学生或者爱好者,有些会先租了看看效果,如果效果好就入手一个。在她那里租赁二手摄影器材的价格并不高,根据每样产品的价格不同而略有不同,比如一台价值万元的相机,3天起租,前3天200元,之后每天50元。
确实,“租赁的出现给了消费者更多的选择空间。”业内人士认为,过去,消费者受制于收入水平,不得不选择相对谨慎购买商品。现在,租赁将商品的使用权与所有权分离,使用商品的价格大大降低,“以租代买”最大的价值就是降低用户的使用“门槛”。在一家数码产品的租赁平台上,运动摄像机和无人机这类出游装备最受追捧,出租时间与空闲+物流时间比例高达4∶1,这意味着产品80%的时间在用户手上。“这些装备非常酷炫,但使用频率不高,与其用两次就‘落灰’,不如租过来用用。”跟喜欢在租赁平台租借装备的市民小王一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
同样,租赁的出现还解决了年轻人并不善于维护、维修物品的后顾之忧,且解决了收纳和储存问题。市民周小姐曾经为了拍花购置了一个佳能的百微镜头,不过由于保养不善,镜头发霉了。“那个时候要是有租赁平台的话,我肯定不会买,其实拍花一年也拍不了几次,租赁价格便宜不说,还不用放在那里白白损耗。”周小姐说。
今年6月,生态环境部牵头发布《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试行)》,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明确提出践行绿色消费。“租”生活也是一种绿色消费、资源循环利用的生活方式。苏州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李亮认为,租赁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从消费者角度来说,租赁经济提高了商品的使用效率,就是一种绿色、低碳的消费。不过,他也指出,租赁经济需要以有效循环利用社会闲置资源为核心,需要形成较大的规模、普遍的社会效果,还需要有效利用的制度保障。
传统押金模式亟待破题信用体系或可解决信任“痛点”
从本质上讲,租赁经济也是共享经济。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报告显示,去年我国共享经济市场交易额达4.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47.2%;其中非金融共享领域交易额达2.0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6.8%。未来5年,我国共享经济有望保持年均30%以上的增速,租赁经济前景广阔。
“看起来很美”的新租赁经济,但事实果真如此吗?记者从各家租赁平台了解到,适合租赁的产品须有以下几个特征之一:单价高的商品,比如说高端的摄影器材,奢侈品牌的包;有需求但使用频次低的产品,比如出门旅行使用的无人机,一些比较小众的镜头;更新换代频繁的商品,比如小朋友玩的新款玩具,日常穿的衣服。
从分析来看,前两类产品的价值并不低。目前,最常见的制约手段仍是以收取押金模式来约束用户行为。比如说,风靡全国的共享单车在出现之初都要求支付99-299元不等的押金。金海燕提供了低价的租赁二手数码器材的服务,但是押金基本按照租赁产品的二手价值收取,这笔费用并不低。
传统的押金模式,不仅让用户增加了一笔前置资金的沉淀,而且还可能出现平台挪用押金等一系列纠纷。为了解决用户需要支付大额押金的问题,一些租赁平台引入了信用体系。张文明租借镜头的平台就和蚂蚁金服旗下的芝麻信用合作,引入了芝麻信用分数体系。“根据测算,我的芝麻信用免押额度是11800元,所以在这个平台上租赁数码产品,大多数产品我都能免押租赁!”张文明说。
今年5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做好引导和规范共享经济健康良性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强化平台企业、资源提供者、消费者等主体的信用评级和信用管理。”与押金模式相比,信用模式不仅为用户解决了前置资金沉淀的问题,让租赁门槛更低,更重要的是避免平台挪用押金导致纠纷,用户不必担心“押金坑”。“信用免押”效果究竟如何?一家智能终端的租赁平台的数据显示,在引入芝麻信用为用户提供信用免押租赁服务后,近一年时间,交易量翻了50倍,坏账率只有千分之三。
信用模式能否解决租赁双方的信任“痛点”?时间或许才能说明一切。□苏报记者大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