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44岁的李阿姨来到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皮肤科就诊,她的右肩背侧长了一个大如小拇指指甲盖的“痘”,已经整整一周,灰白色的“痘”让她感到痒痛难忍,于是来医院想开点消炎药。医生一检查,发现这并不是“痘”,而是一只吸饱了血的蜱虫!
“仔细观察,我们可以看见露在皮肤外面的蜱足仍然在活动,而蜱虫的头部已经深入皮下了。”接诊医生朱东余介绍。
原来,李阿姨在一周前右肩背侧出现被蚊虫叮咬的痒痛感,“一开始感到有点痒痛,我也就没上心,只是用手挠了几下,没想到这个‘痘痘’越长越大。”李阿姨说。
朱东余医生用液体石蜡和酒精涂擦蜱虫头部,让患者坐下来休息一会,经过1个多小时,终于成功地将蜱虫完整地从李阿姨的身上取下,朱医生仔细查看后,确定取下的蜱虫口器、蜱足完整。只见这只蜱虫大小居然有0.9*0.6cm。随后朱医生对伤口进行了检查,确认无残留口器后消毒处理并包扎伤口。
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皮肤科朱东余医生介绍,蜱又称“壁虱”,寄生于人或动物的体表或体内,其一生需更换一个至数个宿主,不仅吸血损害皮肤,而且还是博氏疏螺旋体、森林脑炎、Q热、野兔热、鼠疫、布氏杆菌病、蜱媒出血热、蜱媒斑疹伤寒、非洲蜱咬热等疾病的传播媒介。例如:叮咬处皮肤可产生不同的炎症反应,红斑、瘀点、瘀斑、水肿、水疱、结节、溃疡等经久不愈;蜱将唾液中能麻痹神经的毒素注入宿主体内,引起“蜱瘫痪症”,可因呼吸中枢受侵而死亡,多见于儿童;还可引起“蜱咬热”,宿主可出现畏寒、发热、头痛、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此外,蜱叮咬还可以传播博氏疏螺旋体,从而引起莱姆病,患者可出现慢性迁移性红斑、脑膜炎、面神经麻痹、心脏传导阻滞等严重损害。
夏季是蜱叮咬的高发季节,我们该如何防范蜱虫呢?朱医生提醒,保证住房通风干燥、填抹墙缝,消灭家畜体表及畜舍的蜱,可手摘除或喷洒杀虫剂。在野外或公园等场所,加强个人防护,穿长袖衣衫,扎紧腰带、袖口、裤腿,喷洒驱虫产品,及时洗澡换衣。
“发现蜱虫叮咬不可强行拔除,因为蜱虫的蛰肢和口下板均刺入皮肤,从而使口器牢牢固定在宿主皮肤上,强行拔除易将假头断折于皮肤内,从而撕伤皮肤。可以用乙醚、松节油、液状石蜡、凡士林、甘油等厚涂蜱的头部,使其窒息,然后用镊子轻轻把蜱拉出。同时伤口要进行消毒处理,必要时可手术取出残留的口器。出现全身不适症状时,要及时就诊,以免延误治疗。”朱东余医生特别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