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停车位缺口逾10万个 治古城区“停车难”的方子这样开
2018-06-22 15:06: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6月22日讯 一份权威调查报告显示,在全国十大停车最难的城市中,苏州名列第八;而在苏州,停车最难的当属姑苏区。据统计,姑苏区有10万辆左右的汽车长年“无家可归”。“停车难”已成为苏州古城的一大痛点,推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破解“停车难”势在必行。

  数据显示,姑苏区目前实有人口105万,流动性人口约100万,旅游高峰时段流动性人口约200万。区内聚集了政府机关、医院、学校、商圈、景区等大量交通吸引源。据统计,苏州市区25%的交通在姑苏区内产生与完成,交通出行密度高达3.9万人/平方公里。

  如此之大的交通流量,要求大量的停车泊位与之相匹配。但截至2017年6月,姑苏区内住宅、医疗、园林等八大类设施配建停车场888个,停车泊位160597个;而根据标准,应配建停车泊位264870个,泊位空缺104273个,空缺率为39%,其中园林周边停车泊位空缺率达49%。

  古城区“停车难”,随着城市车辆保有量的增加已经成为全国性痼疾。如何破解?目前各地都在探索良方。最近,记者通过深入采访,试图从打造城市级的智能停车管理服务系统、增加老旧小区停车位、建造公共智能立体停车场等一系列措施上,分析苏州城市管理部门为解决“停车难”正在开的“处方”。

  堵车引发“蝴蝶效应”停车位缺口逾10万个,“停车难”引发社会管理难题

  苏州古城“停车难”到底有多难?日前,记者随机实地走访了古城区“停车难”的几大焦点地区——

  6月10日,星期日,下午2时,拙政园停车场。此时,停车场内已经饱和,东北街上滞留着数十辆等待进场的汽车,排队的车子一直停到了百家巷路口。停车场管理员老杨告诉记者,这个停车场主要为拙政园、狮子林、苏州博物馆、平江路等景区的游客服务,共有400多个车位,每逢节假日必定爆满;在旅游高峰期,等待进场的车子经常向东排到娄门桥、向北排到北园路,交警只能采取封路措施,而封路会引发更大的连锁反应,导致附近几条主干道严重拥堵。

  “停车难”、道路拥堵已成为苏州古城区的一大痛点。司机们对“车位已满”的提示牌已习以为常。

  6月11日,星期一,上午9时,道前街市立医院本部停车场入口处,3名警察、1名辅警、3名城管队员正在维持交通秩序。停车场入口处摆放着“车位已满”的告示牌,但道前街最北侧的一条机动车道上,仍有20辆左右的汽车在蜗行,试图挤进医院,交警们不停地大声提醒驾驶员们赶紧把车开走。据保安介绍,早上6时30分左右医院停车场就饱和了。

  6月11日,星期一,上午9时30分,十梓街苏大附一院老院区附近,从凤凰街路口向东约200米长的路面上,双向机动车道都被试图挤进医院的汽车堵得严严实实,救护车驾驶员不得不鸣笛逆向行驶突出重围。

  除了这些焦点地区,古城区大量的老小区、小街巷的“停车难”问题也很严重。记者注意到,警方将很多街巷划定为禁止路边停车区域,但周边居民们无视禁停标志,在道路两侧停车。据统计,古城区内平均每户家庭只拥有0.05个车位。

  姑苏区警方的调研报告显示,姑苏区停车位缺口逾10万个,“停车难”引发的“蝴蝶效应”正在深度发酵,至少有以下社会管理问题日益凸显——

  一是大量无位可停的车辆随意占用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板,严重影响城市交通环境和文明城市复评迎检工作。

  二是大量机动车无序停放,使得道路通畅度进一步恶化。同时,占用消防应急通道的情况时有发生,一旦发生火灾、急救等情况,消防车、救护车等难以通行。

  三是小区内大量机动车占用道路、绿化带、居民休闲空间,引起“有车族”和“无车族”的对立。许多小区还因停车位分配、收费标准以及毁绿造车位等问题,居民与物业管理方产生矛盾。

  四是移车堵路类警情逐年递增。处置此类警情,占用了较多警务资源,影响真正碰到险情的群众报警求助。

  “上海经验”引入苏州打造智能停车系统,变“孤岛停车场”为信息化生态圈

  今年3月,来自上海的辉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走进苏州,注册成立了苏州辉通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在苏州,知道“辉通”的人可能不多,但在上海,这家公司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原因是它正在改变上海的“停车难”现状——这座城市,在全国十大停车最难城市排行榜上位居第二。

  “苏州辉通”负责人胡瀚文告诉记者,目前,苏州所有的停车场几乎都是“孤岛”,虽然很多停车场已经实现了智能化管理,能够实时掌握自身的运营情况,但是,这些信息没有及时有效地传递给公众,即便局部地区公布了相关信息,但传播范围也很有限,从而导致空间、时间信息不对称,停车资源未被最大化利用。“这种状况并非苏州独有,两三年前的上海也是如此。”

  胡瀚文表示,“辉通”致力于通过互联网手段,以城市为单位打通各停车场之间的信息壁垒,将原先各个处于“孤岛”状态的停车场整合成一个“停车网”。

  日前,记者驾车前往上海,亲身体验“辉通”的智能停车系统。进入上海市区后,记者随机选择了西藏南路为目的地,在“辉通”的微信公众号“优会停”首页上点击“找空车位”按钮,西藏南路附近所有的营业性停车场以及各停车场的实时空位数都出现在电子地图上。接着,记者随机选择了世纪联华超市黄浦店停车场,在电子地图导航功能的帮助下顺利进入该停车场,体验完成后又通过微信支付缴纳了停车费。辉通公司相关技术人员介绍,目前,“优会停”整合了车位信息实时更新发布、地图导航、在线支付等功能,今后系统将进一步升级,有望实现在线预订车位。

  “优会停”系统整合了上海市区近2000个停车场的信息资源,实时更新发布,方便市民停车。

  除了帮助车主找车位,“优会停”还推出了车位错峰共享服务。这项服务主要针对小区居民。通过该系统,小区居民可以租赁附近公共停车场的夜间空闲车位;同样,小区居民通过该系统把自己车位的空闲时段租出去,以缓解公共停车场日间的停车压力。

  辉通公司运营经理郑思思介绍,“辉通”已经在上海整合了近2000个停车场、40万个停车位,为437.6万名车主提供了近4亿次智能停车服务。

  图为上海市虹口区的智慧路边停车位。当车辆驶入车位时,路面上的黄点能自动感知并提醒管理员。

  记者了解到,按照上海的模式,“辉通”与姑苏区三大国资集团下属各停车场的物业运营方签订了合作协议,目前正在着手统一这些停车场的技术标准,在此基础上实现各停车场信息的实时汇总、统一管理。待条件成熟后,将推出类似上海“优会停”的服务平台。

  胡瀚文说,城市智慧停车系统还可以为政府提供服务。比如,通过数据梳理和分析,可将数据按需推送给交通、公安、城管等行政部门,有效完善智慧政府行政管理体系;可以杜绝停车费“暗箱操作”,实现停车财税收入算得准、收得着、看得见、管得住;基于系统采集的大数据,相关部门可对车位分布情况、车位状态、占用率、周转率进行分析,对停车位的需求进行数学模型预测,从而科学优化停车资源配置,提高停车位周转率;可以有效协助交警部门对车辆和驾驶人进行监控,追踪“黑车”、“套牌车”、“盗抢车”、肇事逃逸车等。

  无独有偶。苏州高新区狮山街道也在试水区域智慧停车管理。街道有关部门与江苏益城停车服务有限公司进行战略合作,希望借助“一体联动”综合停车信息服务平台,将各级停车场停车系统采集的各类数据,实时汇总至云数据计算中心统一管理,并经中心数据库处理后,形成有效的、及时的和全面的决策参考数据,以达到提升现有存量停车资源使用效率的目的,从而打造“停车资源-公众车主-监管部门”三位一体的停车信息化生态圈,建立起“区-街道-社区-停车场-终端用户”多级联动机制。

  “螺蛳壳里做道场”“上天入地”增加停车位,仍然是破解痼疾的硬道理

  在引进外地先进经验、通过科技手段盘活现有停车资源的同时,姑苏区还在想方设法新增停车位。

  姑苏区小区区域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黄保华告诉记者,从今年开始,姑苏区将持续实施老旧片区交通安防环境综合整治实事工程,增加老旧小区的停车位是核心内容之一。今年将以平江历史片区、永林片区、南环片区、三元二村片区、万达商圈五大片区为试点,计划增加车位1527个(其中三元二村片区480个、北园片区234个、永林片区591个、南环片区43个、万达商圈179个),目前完成增加停车位(含临时停车场)733个。在今后的两年中,每年还将新增5个试点居民片区。

  姑苏区公安分局副局长、交警大队大队长殷佐明认为,在古城区新建公共停车设施可谓“螺蛳壳里做道场”,在土地资源非常有限的前提下,停车场“上天”和“入地”是有效的途径。

  所谓“上天”,就是建造立体智能停车场。平江新城即将建造一个立体智能停车场,这个停车场将实现停车、取车自动化,费用结算智能化,由两座立体停车塔构成,每座停车塔高10层,除去6个进出口,实际可停车194辆,而同样占地面积的传统地面停车场只能停车30多辆。黄保华说,姑苏区还将在有条件的小区探索建设立体智能停车场,首个试点有可能选在南环新村。

  所谓“入地”,就是建造立体智能停车井。据悉,停车井的技术原理与停车塔几乎一模一样,不同的是,停车塔是向空中建,而停车井是向地下挖。停车井的占地面积也很小,在小区的边角地块就可以建造,而其“容积率”最高可以达到传统地面停车场的10倍以上。姑苏区的首个“停车井”位于平江新城万融国际大厦楼下,这个“停车井”的地面部分只是三个电梯门,车主通过刷卡打开电梯门,把车子开进去,电梯自动把车子送到地下。停车井的地下部分是两排类似超市储物柜的多层立体车位,两排立体车位之间是一个自动运输系统,能把进来的车子自动“塞进”空闲的车位。车主取车时,地下运输系统把车子从车位里搬出来送进电梯,电梯再把车子运到地面,车主只要等候90秒就能把车开走。

  据悉,目前杭州、汕头等城市正通过社会资本投资运营、政府部门给予补贴的模式大力推广智能立体车位。

  交警部门还提出了其他一些建议:在古城周边地区建设“P+R”停车场,引导外地游客的车辆特别是旅游大巴停在古城外围地区,游客通过短途接驳的方式进入古城;增加公交专用道、公交优先信号控制等基础设施,提高公共自行车覆盖面,大力倡导公共交通、低碳交通;加强非机动车道、人行道无障碍建设与管理,全力打造以“公共交通+慢行系统”为主导的交通体系……

  “我们希望通过多种渠道,立体化破解苏州古城‘停车难’,这样就基本解决了姑苏区一半的交通问题。”殷佐明说。(选题策划:苏报社会生活融媒中心 稿件执行:高戬 杨天笑 摄影 高戬)

标签:
责编:顾伟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