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苏州 > 关注苏州 > 正文

0

周庄名镇影像志编纂一批重要亲历者进入镜头

来源:中国江苏网   2017-05-05 10:47:00

  中国江苏网5月5日讯(通讯员 翟旻威) 85岁高龄、久卧病榻、挂着吊针接受地方志工作者的专访,“中国第一水乡”周庄镇正在实施的一项全国首部名镇影像志编纂工作,把一批隐藏在幕后三十数年的亲历者和他们感人往事,从幕后推到台前。5月3日,曾任山东大学历史学教授的潘群老先生,在江苏省人民医院的病床上,一边挂着吊水、一边用手书的“周庄好”肯定这项方志编纂的创新探索,老人笑称“这算得上是抢救性的史料搜集”。

  36年前的1981年3月14日,时任山东大学教授的潘群先生,为研究沈万三专程赶赴周庄考察,他循着随身携带的一部清乾隆18年成书的《贞丰拟乘》(后经考证确定为周庄人章腾龙编纂的第一部周庄镇志)记载,发现了一座当时被用作乡镇农机厂的七进深宅,是沈万三后人修建的宅第,他说:“我看那个沈厅,不亚于孔府!该保护起来……”

  一句话,警醒周庄人的古镇保护意识,让一座历史遗存“洗”去铅华;一个建议,更在后来促成了古镇保护的开端,成就了沈厅成为古镇旅游的主心骨。

  在首部中国名镇影像志的编纂过程中,昆山地方志工作者通过抽丝剥茧般地史料发掘和人物访谈,发掘鲜为人知的珍贵史料和感人往事,通过亲历者口述,从尘封已久的时间长河中涤荡出来,形成新的数字化的影像及图文史料。

  已然85岁高龄潘群先生,原在山东大学从事中西交通史研究,后潜心沈万三研究而成为明史研究专家,他于1987年3月调任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开展明史领域的研究工作。面对地方志工作者专访镜头,老人欣然畅言当时的经历和感受,回顾历史,口述历史。

  据该项课题组负责人徐秋明介绍,包括复旦大学教授阮仪三、山东大学教授潘群等学者专家在内,首部中国名镇影像志在编纂过程中,将寻访上百名当年周庄古镇保护的亲历者或见证者,立足于既有的一手史料,深入发掘被忽略的史料信息,形成传播快捷、阅读便利的数字化视听志书。在此基础上,江苏省昆山市周庄镇还将筹建周庄古镇保护与旅游发展影像志口述史文化工程资料库。

标签:

责任编辑:贾晓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