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苏州 > 关注苏州 > 正文

0

首季苏州经济企稳向好 六大支柱行业实现全面增长

来源:中国江苏网   2017-04-18 09:36:00

  □苏报记者顾玲

  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

  ●一季度全市工业机器人产值同比增长28.1%,重点纳米企业产值平均增长42%

  ●互联网经济增势强劲,在京东等大型电商平台企业的带动下,一季度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实现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69.4%

  ●今年1至2月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0%;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7.4%

  中国江苏网讯 昨天,我市召开了2017年一季度苏州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记者在会上获悉,一季度苏州全市经济延续了去年三季度以来稳定增长态势,实体经济层面出现积极改善,经济企稳向好势头明显,市场预期得到改善。同时,以“高新精尖特”为代表的先进工业产能加快形成,成为全市经济在发展的新亮点、新动力,产业转型力度增强。

  规上工业产值增速2012年以来最高

  据统计,今年一季度苏州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434.8亿元,增长8.5%,比去年同期提高7.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速为2012年以来最高,行业回升面稳定扩大。其中,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冶金、纺织、化工、轻工业六大支柱行业实现了自2014年以来首次全面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大中型工业企业产值增长7.6%,小微工业企业产值增长11.1%,分别比去年同期提高8.3和4.3个百分点。一季度工业用电量255.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1%,比去年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一季度全市实现服务业税收收入371.4亿元,同比增长7.5%,高于全部税收收入平均增幅0.7个百分点。一季度全市服务业用电量38.24亿千瓦时,比去年同期增长15.7%,高于全市用电量9.3个百分点,高于工业用电量10.6个百分点。

  统计分析,一季度财税形势比较稳定,企业效益明显改善,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一季度全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84.8亿元,增长10.2%,其中,税收收入426亿元,增长9.7%。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全省的23.6%,同比提高3.8个百分点。1至2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578.3亿元,同比增长9.5%;利税总额267.6亿元,增长26.9%,这两项指标同期增速均创五年来新高。

  一季度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42.9亿元,同比下降0.9%,降幅比1至2月收窄5.3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422.7亿元,同比下降6%,降幅比1至2月收窄8.1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819.4亿元,同比增长2.2%,由1至2月下降2%转为正增长。在服务业投资中,房地产开发投资550.5亿元,同比增长17.8%。

  财政性科技投入同比增三成

  苏州加大科技创新工作力度,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明显,企业创新主体作用突出。今年一季度全市财政性科技投入19亿元,同比增长30.3%。2月末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24万件,同比增长36.5%,万人拥有发明专利39.8件,比去年末增加1.57件。

  今年1至2月企业专利申请量达1.32万件,同比增长12.6%,高于全市专利申请平均增速5个百分点;企业专利申请量占全市专利申请量的比重达91.3%,同比提高4.1个百分点。中科院地理信息研究院、中科院苏州纳米所真空互联试验站、华为苏州研究中心等一批创新载体加快建设。

  在投资规模保持稳定的基础上,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民生服务业投资加速,投资“含金量”进一步提升。一季度全市软件和集成电路、生物技术和新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产业投资分别同比增长74.3%、53%、48%和24.3%。服务业投资中,科技服务投资增长32.9%,教育投资增长50.6%,卫生与社会保障投资增长55.8%。

  一季度全市新兴产业实现产值3617.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48.7%,比去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其中新材料、软件和集成电路、智能电网和物联网行业产值分别增长21.2%、11.7%和10.1%。光纤、智能手机产量增长较快,分别增长30.1%和21.1%。

  以技术革新、互联网经济、跨界融合、分享经济为特点的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三新”经济逐渐成为苏州经济转型的生力军。一季度全市工业机器人产值同比增长28.1%,重点纳米企业产值平均增长42%。互联网经济增势强劲,一季度在京东等大型电商平台企业的带动下,一季度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实现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69.4%。抽样调查显示,2016年全市城乡居民人均通过互联网购买的商品和服务支出584元,比上年增长33%。在线订餐、网络约车、在线医疗等新服务模式带动“互联网+”相关服务业较快增长。今年1至2月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0%;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7.4%。

  外贸进出口单月增幅5连涨

  据苏州海关综合统计,今年首季苏州市外贸进出口4661.8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16.6%,其中,出口2691.1亿元,同比增长12.4%;进口1970.7亿元,同比增长22.8%。以美元计价,今年首季全市外贸进出口677亿美元,同比增长10.1%,其中,出口390.8亿美元,同比增长6.1%;进口286.3亿美元,同比增长16.2%。从去年11月开始,全市外贸进出口单月增幅已经连续5个月出现增长,增幅从1.1%扩大到12.9%,今年以来的3个月均保持两位数增幅。虽然全市单月进出口值还没有恢复到1800亿元的高位平台运行,但从加速上行的运行趋势看,全市外贸进出口已经走出了2014年10月开始的下行通道,步入了一个回稳向好的发展阶段。今年首季,苏州市外贸总值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排名上海、深圳、北京之后,名列第4位,进出口增幅与上海以及南京、无锡等省内城市相比有一定差距。

  今年首季,苏州市外贸进出口特点显著,全市外贸进口走势明显好于出口。全市进口增幅高于出口10.4个百分点,其中,一般贸易进口大幅增长36.2%,大宗初级商品进口量升价扬是主要原因,进口货值较大的铁矿砂、液化石油气、乙二醇分别增长112.5%、55.8%和73.8%,铁矿砂和大豆进口均价增长83.7%和19.8%;同期,全市进料加工贸易进口增长22.7%,作为装配制造主要零附件的集成电路占四成多,进口增长30.2%,加工贸易原材料大量进口,预示着今后一段时间全市成品出口会出现一个与之同幅的增长周期,这对加工贸易占54.4%的全市外贸进出口是一个好消息。

  今年首季,各地区外贸进出口均现正增长。张家港市以36.2%的增幅领涨全市外贸,共进出口535.6亿元,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9.7个百分点;其次是常熟市,进出口356.8亿元,增长27.6%。全市外贸规模最大的工业园区进出口1274.2亿元,增长13.4%,占全市外贸总值的27.3%;昆山市进出口1198.9亿元,增长17.8%。同期,苏州高新区和吴江区分别进出口535.4亿元和334.3亿元,增长7.6%和4.5%;太仓市外贸进出口202.4亿元,增长21%。

标签:

责任编辑:李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