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运送6000多名解放军到南京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渡江战役胜利暨南京解放70周年。在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前的广场上,停泊着一艘满载历史与光荣的轮船——“京电号”小火轮。被称作“渡江第一船”的“京电号”小火轮今年已经94岁高龄,它曾在1949年渡江战役中,冒着枪林弹雨,第一个将100多名解放军战士送到长江南岸。而后又数次往返,共运送了6000多名解放军渡过长江。
封江时巧妙保住“京电号”
1949年4月21日,渡江战役打响。国民党军队对长江下关段两岸的所有船只,采用烧、炸、沉等办法,进行彻底破坏。与此同时,当时的“首都”卫戍司令部曾下令“首都电厂”(南京供电公司前身),因战时需要,任何情况下均不得停电,“首都电厂”以运煤为由,要求保留“京电号”小火轮,否则无法保证战时发电。于是卫戍司令部和宪兵司令部还在“京电号”上贴上了不准动用运煤船只的布告,从而保留了这条小火轮。
南京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公司电力志记载,4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35军103师解放了浦口,直逼南京,这时,我军主要任务就是怎样迅速过江,找船成为当务之急。有关人员费尽周折,终于在浦口三河乡北桥村江滩芦苇丛中找到了一只小木船。听说解放军要过江,船主童达兴二话没说,亲自掌舵运送解放军。因此,103师的侦察员得以抵达南岸,并与下关发电所取得联系。
当小船靠近下关发电所煤运码头时,侦察员们见到写有“京电”二字的一条轮船,但船上无人,即上岸直奔发电所门口,自我介绍称,是人民解放军侦察员,要找厂里负责人借船。厂长韩德举闻讯后,立即派出封江时巧妙保住的“京电号”小火轮,速派出船工从新街口乘一辆吉普车来到下关发电所,5名战士立即迎上去,紧紧握住船工的手,大家急速地奔向运煤码头。
据了解,“京电号”小火轮是一艘钢质蒸汽机动船,整个船总长23.1米、宽4.25米,总吨位41.1吨。主要担负从浦口火车站往下关发电所运送煤炭的工作。
一小时就烧足蒸汽运送先遣队
登上“京电号”小火轮后,他们发现意外的情况,炉膛里压火煤已经烧尽,计算蒸汽的压力表只有5磅,而轮船的开动需要100磅。按常规,还需要两个小时的燃烧时间。
当时,解放军战士激励大家说:“工人兄弟们,南京人民在盼望着我们,早解放一个小时,人民就少受一个小时的灾难。”负责烧炉的吴诚聚斩钉截铁地说:“烧炉!”他一面调整炉火,一面盯住压力表,仅用一个小时就将蒸汽压力烧足。此时,黄兴发、戴仁芳、钮其郎、缪金泉、黄纪发等人迅速做好开船前的准备,躲过岸上敌特的视线,在夜幕笼罩下全速向浦口驶去。
载着侦察员的“京电号”抵达浦口时,部队首长马上决定,将“京电号”划拨给渡江先遣队。晚上9时许,“京电号”小火轮满载着第一批人民解放军指战员,从浦口码头出发,当抵达中山码头时,受到发电所全体职工的热烈欢迎。随后,侦察员除了留一部分人保护发电所外,其余由该所工人带领,分乘卡车进城侦察,到达新街口“首都电厂”总办事处,并以此作为侦察连的临时指挥所。
共运送6000多名解放军
“京电号”首批接运解放大军成功后,船工们怀着胜利的喜悦,迅速对机舱设备检查了一遍,发现锅炉房存煤不多了,只能再接运三四趟;此时,船老大黄兴发当机立断,取出一吨多的供紧急情况下使用的太平煤,及时保证了燃料的供应。
由于“京电号”运输量有限,每次仅能载100多人,于是他们在船后又拉了一条长58米、载重250吨的驳船“凌平号”轮渡,这样一趟就能运送1000多人。漆黑的夜空下,“京电号”不断往返于浦口和下关之间,船工们不辞辛苦,连续一趟又一趟地往返,将103师307团指战员全部接运过江。
4月25日,邓小平、陈毅率总前委轻便指挥所从合肥东郊出发,乘车到达浦口,由“首都电厂”下关发电所派“京电号”小火轮接到中山码头后,驱车前往南京市区。
整个渡江战役中,“京电号”共运送了6000多名解放军,其中包括邓小平、陈毅等总前委领导,立下了赫赫战功。
作为渡江战役胜利和南京解放这两大重要历史事件的见证者,“京电号”小火轮今年已是94岁高龄了。“京电号”船工接运人民解放军过江,为解放南京做出了重大贡献。
通讯员 杨阳
南京晨报/爱南京见习记者 胡亮 整理
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前广场上停泊的“京电号”小火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