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听泰州老船工讲赶造渡江大船支前故事
2019-04-13 11:47: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4月13日泰州讯 在泰州,有一批老船工不仅有幸见证了当年泰州城解放的热闹场景,还参与了为人民解放军赶造渡江大船等支前工作,为保证渡江作战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作为在渡江战役造船旧址上建立起来的学校,泰州市渔行实验学校一直持续开展党史国史教育,定期组织“听老船工爷爷讲解放故事”主题教育活动。

  泰州两百余船工昼夜赶工造渡船

  家住渔行丁冯村的王来根,今年83岁,清瘦黝黑,一脸慈祥,孩子们亲切地喊他“王爷爷”。

  渔行,泰州人俗称为老渔行,这里不仅渔业发达,造船也兴旺。几百年前,顺应当时泰州繁忙的盐运需求,一批心灵手巧的木工在渔行一带开创了泰州造船业。到1949年时,渔行村十家有八家是造船的,全村有近千人从事造船工作,造船技术远近闻名。也就是这个渔村小庄,曾为人民解放军赶造渡江船只作出了重要贡献。

  “泰州城解放后没几天,一位名叫张震的解放军首长就来到我们老渔行,要求定做一批木船,说是解放军渡江用,要求船身小、体量轻、航速快、宽度大约能装得下一辆小汽车。那时候,泰州城已经解放了,咱老百姓都知道共产党好,把解放军当成自己的亲人。听说要为解放军造大船,虽然很危险,但是大家热情高涨,自发日夜赶工。”回忆起这段历史,王来根显得格外激动。

  当年参加赶造渡江大船时,王来根年仅14岁,是当时230名船工中年龄最小的。因为姐夫家开着小船厂,王来根13岁就到姐夫厂里帮忙。由于年龄小,王来根只负责做捻工的活,就是把泡过油石灰的麻丝一凿子一凿子钉入船身的缝隙处,避免船只漏水。

  “印象特别深的是,有一天,我们都在厂里忙,突然听见飞机轰隆隆的声音,还没来得及想,一颗燃烧弹就在旁边炸开了,一个绰号叫‘姜太公’的船工被活活烧死了。那段时间,成群结队的飞机飞到老渔行上空,看见哪里有船就扔燃烧弹,被炸中的房屋浓烟滚滚。燃烧弹特别厉害,在水里还能燃烧。”王来根说,为抓紧造船,大家就用芦苇、竹子搭成架子将船身隐蔽起来,还在树上挂了一口钟,飞机来了就敲钟,大家就赶紧停工躲起来,就这样与敌人斗智斗勇。

  伟大的渡江战役造船精神永留存

  如今距渡江战役胜利已经70年了,当时很多参加过造船的老船工已长别于世。渔行实验学校作为在渡江战役造船旧址上建立起来的学校,校长石瑛一直在致力寻找当年的老船工。她先后在渔行村附近寻到了三名老船工:徐恩林、徐根、王来根。可惜,徐恩林老人已于去年离世,徐根老人中风不能言语。

  “这些渔行英雄们会渐渐离我们而去,但他们创造的渔行印记却没有消失。我们将伟大的渡江战役造船精神总结为‘无私奉献、执着大爱、搏击中流、不怕困难’16个字,在校园内建成‘渡江战役精神永放光芒’教育走廊和历史资料陈列室。”石瑛说,学校一直致力于将这得天独厚的历史资源融入到国防教育中,让红色历史成为学校课程的源头活水。

  据海陵区史志档案办保存的历史资料,泰州地区是解放军东路大军渡江的基地和渡江作战的补给后方。当时,国民党反动派为阻止我军渡江,在败退南逃时,把沿江一带的大小船只沉没,或拉到江南封存销毁。应部队渡江作战需求,1949年1月,驻守泰州的苏北支前司令部成立了船舶工程处,负责赶造渡江大船,在“七百里长江,八百里船”的口号感召下,230名泰州渔行船工昼夜奋战,修造好一批木帆船和机动船,有力地支援了渡江战役。

  让人备感欣慰的是,渔行实验学校多年来自主开发编写相关校本教材《渔行物语》、校报《渔我同行》,建立“渡江造船”历史资料室,成立“渡江战役造船精神”宣讲团。他们还在学生中开展“渡江战役造船精神”实践体验活动,成立“传统手工制作”“重访历史路”“民风民俗采风”等多个社团,将老船工的故事及其精神代代相传。(通讯员 肖梦琪 常伯海 海宣史 交汇点记者 顾介铸)

标签:
责编:华诚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