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学徒制试点模式实现三方受益
近日,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与青岛远洋大亚物流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该院交通运输管理系港口与航运业务管理专业将于今年九月招收50名订单学生,其教学采用工学交替模式,公司委派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与教学与教学管理。据悉,新招收的这批订单班学生毕业考试合格并取得执业证书后,将全部进入青岛远洋大亚物流有限公司工作。
几年来,该院按照山东省教育厅和青岛市关于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工作相关文件精神和要求,不断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先后申报建设和实施了港口机械与自动控制技术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等四个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
据该院院长宋士福介绍,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本身属于企业办学,主办方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从人、财、物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使学院在办学规模与质量、招生与就业等各方面有了坚强的后盾和保障。为进一步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开展“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学院从多年来与学院有着良好合作关系的港口航运物流企业中遴选了一些综合实力强、实践条件好,人才需求量大的企业作为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合作单位。通过这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开展,提升了教学质量和就业质量,真正做到了企业、学院和学生三方受益。
在谈到现代学徒制工作时,学院教学副院长杨巨广坦言,多年来,学院一直在强化顶岗实习管理,也一直在苦苦探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但往往是“剃头挑子一头热”,校企合作不够深入,很多流于形式,效果不够明显。而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合作,白纸黑字的将各方权益呈现在纸面上,无论是企业、学院还是学生都得到了保障和实惠。
学生方面,“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使得学生能够真正的进行顶岗锻炼。企业给予学生不仅仅是生硬的机床设备,更有机会让学生体会同事间的工作配合和人情世故,学习企业的管理文化、制度文化,让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动手,职业精神和素养在实践中快速提升。更重要的是,只要学生好好学,能够获得毕业证书和相关技能证书,学生就能进入企业正式工作,这无疑是对学生最大的实惠”,杨巨广说。
教师方面,“通过双导师制,校内专任教师与企业师傅“结对子”,专任教师学习了解了企业一线最先进的设备技术和管理经验,企业师傅强化了理论学习、提升了职业教育教学能力。虽然我们过去我们采用了各种方式送老师到企业锻炼。但由于短期内的学习,企业领导和带徒师傅考虑到生产安全,往往是以“招待客人”的方式,把教师奉为上宾,教师企业实践往往流于形式,效果甚微。现在通过与企业的师傅一起带徒弟,也使老师在岗位上得到历练,提高了技能”,杨巨广说。
“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往往是针对一届学生,很少有企业能够大批量的连续几年做到“招生即招工”。所以下一步我们将会在构建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上下功夫,不能一个试点班完成以后,又回到原来的样子”。杨巨广表示。
而作为企业方面,更是最大的受益者。在谈到与该学院合作的港口与航运管理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时,青岛远洋大亚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元征告诉记者:“企业招工难,一直以来是个问题。每年四五月份到了招工季,我们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便南下北上,到高校参加企业招聘会,在人力、财力方面牵扯了我们巨大的精力,而且人才流动性大,给企业人才储备带来了诸多麻烦。而现代学徒制的开展则有效地弥补了这一问题”。在提到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时,刘总更是神采飞扬:“青岛港湾职院,不管他是和我们‘玩虚的’还是‘玩实的’,我都‘奉陪到底’。因为该院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正好符合我们企业的人才需求,而且我们两家单位已经合作了这么多年,可以说是患难与共、同舟共济”。字里行间,透露着对该学院办学质量和校企合作工作的充分肯定。
2016级港口机械与自动控制专业“岚桥港现代学徒制试点班”学生解植修说:“能进入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学习我非常高兴,更高兴的是我幸运的进入到了岚桥港现代学徒制试点班。我来自临沂市沂水县小松林村,家里面比较贫困,我非常希望能找一个好点的工作为家里解忧。幸运的是我的梦想实现了,被岚桥班录取后自己的工作有了保障,而且是一个令人羡慕的好工作,所以我非常认真的对待学习。一个学期过去了,我的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除了学到很多的理论知识,而且到岚桥港务有限公司进行了跟岗实习。跟随学校老师和企业的师傅一起体验了今后工作岗位的内容、要求、标准和流程。知道了今后会干什么工作,更明白了要在学校和企业学习哪些知识和内容,学习的动力更足了。我一定利用好这难得的学习机会,努力学习,用心实习,争取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得到最大的提升。”
据悉,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目前已与257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2012年,学院成立校企合作理事会,全国各地80余家企事业单位成为会员单位。2016年,为适应山东省港航业转型升级新形势,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该学院又牵头成立山东港航职业教育集团。一系列校企合作举措的探索与实施,极大的促进了学院内涵建设,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 曾瑞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