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县”昆山科学援建绵竹市广济镇
2018-04-25 10:26: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春花的烂漫,比往年持续得更久、更美丽,4月15日,在饱经地震创伤的绵竹市广济镇,那群拼搏了近两年的援建者,提前5个月完成任务,为最后一个援建工程画上句号。他们的艰辛援建托起广济28平方公里2万余名受灾群众的重生之梦——一个生机盎然的新广济已经呈现在世人眼前。

  见证这一巨大变化的,是江苏省昆山市对口援建广济镇灾后恢复重建指挥部的、从2008年8月起驻扎广济、即使春节也未离开的党员干部和施工人员,是所有在大地震中失去家园、又重树信心的广济受灾群众。

  如蓝天白云般鲜亮的广济新城静静伫立,周围环绕着绿草坡、大广场和健身路径,还配套了政务服务中心、福利院、学校、医院、垃圾集收点、厕所、活动室、小商店、诊所、幼儿园和社区管理用房。谁能想到,这个环境堪比沿海城市的川西小镇,一年多前还是一片让人心痛的废墟。

  “这样的风貌,如果按正常发展速度,可能要几十年才能形成,而有了昆山的援建,‘512’汶川特大地震后不到两周年,广济新镇就已完成恢复重建。到今年5月12日,所有援建项目全部完工。”为“广济的重生”而携手奋战,广济镇党委书记陈安红与昆山援建者结下了深厚友谊,广济人民对昆山援建者深怀感激。

  废墟上不倦的建设者

  广济镇是“512”汶川特大地震重灾镇,全镇96%的房屋倒塌,8116户人无家可归。

  这是一道考验决策者智慧和耐力的难题——一个被地震夷为平地的乡镇,如何在两年时间内建成一个全新的家园?这道题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如何安置原来的百姓?如何规划设计未来乡镇的格局?如何在如此紧张的时间内,又好又快地完成建设任务?

  2008年,昆山市在确定对口援建广济镇后,迅速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为主要成员的昆山市对口广济镇灾后恢复重建领导小组,并制定了《昆山市对口支援四川省绵竹市广济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方案》,对对口支援原则、工作任务、工作要求作了明确要求。

  同一年,8月6日,昆山市对口支援广济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现场指挥组指挥长盛雪冬率领5名同志来到绵竹,扎根广济镇。规划用2年时间,投资约4亿元重新建设广济镇基础设施及公益事业,从民用住房、功能项目、基础设施项目、恢复性建设等方面帮助广济镇重建新家园。当时居住条件有限,很多援建队都先住在德阳过渡了一段时间,但盛雪冬和他的同事们直接住进了广济镇的板房。“主要是开展工作方便,先期需要调研的东西很多,早点动手好,心里有数。”盛雪冬说,“我们条件差一点没关系,百姓早点住上新房子才是我们的心愿。”

  其实,自接到昆山援建四川省绵竹市广济镇的任务后,被任命为昆山援建现场指挥组指挥长的盛雪冬就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已有10年非洲援建经验的盛雪冬,时任昆山市规划局党委书记兼副局长。按理说援建经验如此丰富的他,执行起这次援建任务应该驾轻就熟,然而,盛雪冬还是感到压力很大。“广济镇的情况和以往援建的情况有所不同。”盛雪冬说,“这是大灾后的重建,与一般建设的地质条件、规划理念、管理模式都有很大区别,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也是一项必须要完成好的任务。”

  “不是简单的低层次的恢复建设,而是推动灾区提升发展能力的要求,昆山援建方一方面积极帮助受灾企业恢复生产,另一方面将增强造血功能作为援建的一项重点工作,大力支持当地不断提升产业集聚规模和档次水平,引领和带动当地群众致富。”援建指挥组确立了援建思路。

  接下来的日子,是援建者们“18+7”工作制的日子——每天工作18小时,每周工作7天,即使“六一”儿童节的父爱母爱、首个端午小长假的家人团聚,也全部为援建工地上的纷繁事务让路,为“新广济早建成一日,受灾群众就少受苦一分”的理念和行动让路。他们每天睡眠不超过6小时,生病也绝不退出工地,输完液后就去工地,无论烈日当头,无论尘土满天。

  原址重建对历史负责

  昆山市对口广济镇灾后恢复重建领导小组制定的《昆山市对口支援四川省绵竹市广济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方案》将重建规划制定到2020年,但实际上主要任务就在这对口援建的3年,甚至是“3年目标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两年时间。

  除了时间紧外,资金也并不宽裕。昆山对口援建资金计划为4.3亿元,其中1.1亿元为昆山爱心企业及个人的捐助资金。这笔钱,用于农房重建补助1.5亿元,农村基础设施0.26亿元,工业恢复基础设施0.27亿元,石亭江大桥0.41亿元,公共建筑0.95亿元,住房重建0.6亿元,道路等基础设施0.22亿元。一笔账算下来,能够用于广济场镇建设的资金不超过1.5亿元。

  广济镇区远离地震断裂带,地质条件稳定,发展空间充裕,是条件适宜的城镇集中发展区。选择何种援建方式成为援建组和广济镇面临的首要问题。

  原址重建?这种方式可以节约土地,可以利用好没有严重损毁的建筑物或者可以加固后继续使用的建筑物。不利之处是规划与实施的难度相对较大,可能引发的矛盾较多。

  异地重建?由于是“在白纸上作画”,这种方式规划与实施的难度相对较小,重建的速度较快,形象较好。但是,这将新征用大量土地,而且绝大部分是农田,留下的原址怎么办?靠自身的力量需要多久才能恢复?

  混合重建?就是房屋哪里倒了就原地重建,有些没有的公共设施,如福利院、幼儿园、文化站等就征用新地。这个方案实施难度小,但是规划效果相对较差,不利于今后发展。

  “灾后恢复重建中,如果要走一条比较快的路径,可能就是房子在什么地方倒下去,你在什么地方建起来,非常方便,也用不着费很多心思。但这里大部分农民靠种地为生,板房区已经占用了不少耕地,如果重建再次征用耕地,部分农民将不可避免地失去土地。”盛雪冬表示。

  昆山援建指挥组选择了原址重建。如此一来,广济的土地使用权问题,成了昆山援建组遇到的首要问题。广济房屋几乎全部坍塌,但土地使用权仍然属于原使用单位。为了整合土地资源,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和场镇集聚度,援建组需要将场镇府南路、政府路等规划范围内所涉及的单位及个人土地进行整理,相当于对整个广济镇重新实施了一次拆迁。“我们之所以用‘广济的重生’来统领整个援建,就是站在对广济负责、对历史负责的角度,全面构建广济镇域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格局。”援建组认为,“原址重建”和“城乡一体化格局”是广济镇重建最鲜明的特点。“走昆山之路,建靓丽广济”的规划方案凝结着科学规划理念——坚持以长远发展为主线,努力将广济镇的重生寓于灾后恢复重建的整体规划中。东南大学将其作为一个课题,组成强大团队,把城市设计的理念引进到广济的恢复重建中,采用街景设计的手法统一场镇风格,力求风格的统一协调。在单体项目的设计中,设计人员非常用心,无论是建筑设计还是结构设计,力求安全、实用、经济,只有900多平方米的文化站都由东南大学规划设计院院长亲自操刀。

  援建人员严格执行规划,将美丽的蓝图变成美丽的现实,融合川西民居和苏南风格,每个建筑体都精致、耐看,有如画境。广济镇区的统一风貌也带动了周围自建农房的群众踊跃效仿,过去常用的琉璃瓦换成了灰瓦,平顶也改成了坡屋顶。

  广济镇原来的两条主要交通干道绵广路、玉广路均穿镇而过,是典型的小城镇发展过程中马路经济模式,在这次援建中,投入资金新建十条道路,形成一纵两横一环路,彻底改善广济镇的交通状况,同时为广济的未来发展预留了空间。“至少在2020年以前,广济无需再为新的建设征地。”广济镇党委书记陈安红说,“接下来需要我们集中精力去抓的是新广济趁势而上,快速发展”。

  本文源自2010-04-19 四川日报

标签:
责编:华诚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