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因南通援建“向前跨越了20年”
2018-04-25 10:11: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2013年5月10日讯 位于长江上游的绵竹和长江入海口的南通,两个城市因为对口援建而结缘。一片废墟上,南通为绵竹市新市镇再造了一座新城。

  1、芦山地震检验,所有南通援建工程安然无恙 

  上月芦山地震发生后,原南通援建指挥部指挥长、现任市房管局局长吴永宏在第一时间拨通了新市镇党委书记胡敏的电话。“所有援建项目怎么样?”虽然作别“巴山夜雨”已近三年,但话语中流露出的那份急切,依然满含着对那片土地的深情。“我们查看过了,所有南通援建工程均安然无恙,没有任何损毁。”胡敏说:“芦山地震发生时,我们这里也有强烈震感。 ”值得庆幸的是,灾后重建的中小学、医院、场馆等主要公共设施和新建民房未受影响,人民生产生活一切如常。“通过芦山地震的检验,证明南通援建新市镇规划是科学的,建筑是安全的,质量是过硬的。 ”

  石亭江畔,一处场地开阔、楼宇挺拔、环境优美的校园,常常吸引往来人的目光,让人难以想象这是一所农村学校。绵竹新市学校校长叶良贵说,今年芦山地震的强度是新学校投入使用后最厉害的,但师生们丝毫没有惊慌,因为新校舍是按八度抗震设防的标准建筑的,开阔的走廊过道、墩实的屋梁房柱给大家足够的安全感。

  记者了解到,在确定援建项目选址时,援建工作组充分考虑建设场地的地质条件,并结合地震断裂带的分布情况,尽量远离地震断裂带及次生灾害带。通过提高建筑物的抗震等级、强化构造措施或采用隔震减震技术,增强建筑物的安全性。现在看来,这些先进的抗震技术在这次地震中发挥了很好作用。“工程品质要经得起百年磨砺。 ”吴永宏说,援建队伍牢记2008年7月8日时任市长丁大卫第一次赴川慰问灾民、指导对口援建工作时提出的要求,把工程质量、安全放在突出位置,通过严把材料关、落实质量责任人、关键部位质量验收、施工质量安全实时监控等举措,为灾区人民建放心工程。

  当年,江苏省援建指挥部的领导评价:从新市镇总体、镇域发展、村庄布点等方面的重建规划,到镇域交通骨架、工业区划和镇区布局,以及学校、卫生院、福利院、文化中心等公益性援建项目,南通市的援建方案在全省援建规划中资料最齐全、内容最翔实、措施最完备。经过三年检验,南通援建项目没有辜负当地人民的期望。

  2、新市镇百姓普遍认为,生活因南通援建“向前跨越了20年” 

  南通援建三馆三中心夜景

  21岁的都江堰小伙子高科,如今是重庆轻轨公司的一名设备维修员,如果没有5年前那场地震,他可能至今都没有到过、甚至都不知道南通这座城市。听说是南通的记者,电话那头的声音一下子亲切许多:“在南通疗伤的那段经历,给予我勇气和力量。 ”当年只是初中生的高科,因为地震中手部神经受伤被转送到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治疗。“虽然只有20多天,但那些日子收获的感动、帮助、领悟,比我之前的16年都要多。 ”高科感觉自己一下子成长起来,对人间大爱、奉献互助这些书面语也有了最深切的体会。“只要有机会,我一定会再来南通,向南通亲人们道声感谢! ”

  想说感谢南通的人还有许多。

  14岁的徐武虽然没有来过南通,但他的梦想是有朝一日考上大学后能来南通工作。“我坐在这么宽敞的教室里,是南通人建的;我每学期获得的奖学金,是南通人给的。 ”这位优秀的男生,始终保持着全年级第一名。

  初二女生杨荣,一直很想念她的“何叔叔”。当年的援建指挥部综合处处长何志勇与杨荣结对帮扶时,她还是个稚气未脱的小姑娘;2010年何叔叔援建结束离开,她赶去送别不停抹眼泪;这些年,何叔叔的助学款和鼓励信总是准时到来,而回报何叔叔的是一份份漂亮答卷。

  每到华灯初上,新市镇同心广场上聚集着一群群跳舞、锻炼的居民;每逢节假日,绵竹年画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馆和职工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里,都是人来人往、展会丰富、笑声不断。这些,都是南通援建者留下的精品。

  非遗传承人、绵竹年画博物馆馆长胡光葵甚至能学上两句南通话。他告诉记者,依托博物馆这个平台,绵竹年画系列产品销售年收入可达8000万元。“南通人为后期场馆使用考虑周到,各处功能场所利用率高,采用节能低碳设计,广场绿地用水收集循环利用,楼道灯声控,外墙保温,就连选用变压器也是损耗量最小的。 ”

  新市学校、新市自来水厂、江海馨苑安置小区、新市便民服务中心等项目在南通路两侧依次排开;道路、房屋、甚至在窨井盖上,都印着“南通援建”四个字……在新市,处处留下了南通烙印。道路开阔了,房子漂亮了,镇上生意兴旺了。当地百姓普遍认为自己的生活因为南通援建而“向前跨越了20年”。

  2008年,新市镇工业总产值4.63亿元,财政收入154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58元。 2012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实现37.32亿元,工业总产值完成116.66亿元,财政收入1620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180元。今年1-4月,全镇工业经济完成工业总产值10.23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31.21%。

  “如今集镇规模在以前的基础上扩大了一倍。 ”胡敏介绍,5年来,新市镇充分依托对口援建成果,鼓励和吸引群众、商家来集镇建房,目前常住人口已达6000余人。随着成绵复线的通车及成兰铁路的开工,新市镇地域优势进一步凸显,将融入成都一小时经济圈,一批企业相继落户新市,一个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新型集镇正在川西平原不断崛起。

  3、两地产业互动,创造新的生产力 

  南通援建绵竹职工活动中心正常运行

  本周一,四川仟坤集团总经理谢泽波已经是第十次踏上南通土地。此次前来,是为集团下属四川绵竹鑫坤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向南通科技采购一批数控机床用于叶片加工;这两天,他又马不停蹄赶往如皋几家企业,洽谈叶片加工合作事宜。

  “2008年地震受损后,我们把企业搬到了江苏工业园,巧的是,厂址就坐落于南通路1号。”谢泽波感觉冥冥之中与南通充满机缘。在援建者牵线搭桥下,仟坤集团与南通科技有了首度合作,以优惠价采购到1000多万元机床帮助企业很快恢复了生产。“南通提供的机床质量优、价格低、售后服务好,受益于此,我们今年订单已经接到下半年,目前正在开足马力生产。 ”

  就在谢泽波从成都双流机场飞往南通时,南通人曹乐群正在与之相向的航线上。 5年前,曹乐群在绵竹新市办起了江苏对口支援的首个产业项目;5年来,他的事业在异乡发展壮大。“我们不仅是第一家落户的企业,也是至今坚守的企业。 ”让曹乐群颇感自豪的是,当原有建材企业随着重建结束、产品逐渐失去市场的时候,他及时调整方向、果断向新型产业转型,与四川核工业研究所和四川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在新市镇研发生产海水淡化处理设备。如今,试产样机已成功安装在四川井盐盐厂,预计下半年他就将带着这项国内领先的技术,回南通建设生产线。 2011年底他还与绵竹畜牧局合作建起了一家占地40亩的野猪场,带动当地老百姓共同致富。

  如果说道路、民居等基础设施的重建,是在灾后废墟上铺下了肥沃土壤,那么产业扶持则是为这片土地撒下了优良的种子,为日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原动力”。

  “两地产业互动,这是一个双赢的抉择。”吴永宏记得,在踏上援建路前,市领导叮嘱:“大力度推动两地在区位、产业、人才、科技、管理等方面优势互补,实现合作共赢。”无论在三年援建中还是援建结束后,援建者都牢记使命,积极促进四川和南通在资源、科技、市场、人才和产业方面的优势互补,加强产业对接。一方面,鼓励南通企业为四川重大装备制造企业提供协作配套,大力开拓当地市场;一方面,推动南通企业与四川地区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创新,南通科技、人事部门多次组团引进西部人才;同时,引导南通企业实现产业转移,到四川寻求新的发展空间,挖掘商机。胡敏告诉记者,早就了解到化工是南通重要的传统产业,如今新市也建起了化工园区,非常期待迎接南通的产业转移。

  “通过援建,创造新的生产力。”市委书记丁大卫的预言,正不断变为现实。南通家纺企业西进,中国叠石桥西部家纺城即将落户成都,将“南通系”家纺产品推向广阔的西部市场;如皋的肉制品及肠衣加工企业,瞄准四川地区丰富的生猪资源,将其发展为原料基地;四川南通商会日益发展壮大,涉及电动工具、家纺、电子、石油机械、建筑等众多产业……通绵两地的经济合作,依然有着无限的拓展空间。

标签:
责编:华诚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