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1月19日南京讯(记者 刘洁)由新华报业集团联合13个省辖市市委宣传部门、省市书法家协会、省市楹联研究会共同举办的2020年度“城门挂春联 江苏开门红” 楹联征集活动正在进行中,活动受到海内外楹联爱好者的热烈欢迎,每天热线电话不断,新老选手陆续加入进来。江苏省楹联研究会进行了大力推动,联都论坛、国粹论坛、中国楹联学会网、中楹论联专业网站以及联界微信公群对此次活动也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推广,活动进行了十天,收到了大批高质量的信件、邮件应征作品,目前收到来稿超过3000件。
班超84代传人 师徒二人联合撰联彰盛世
昨天是立冬后最冷的一天,记者接到了一位老者的热线,“我是来送春联的,到你们单位在地铁哪个站下车?”
亲自来送春联征稿的班业斌老人
上午11点多,老者如约而来。他说,“我不会用手机微信,也不会发邮件,就亲自把对联送来。”老人白发苍苍身板高大,一问才知道,已经81岁了,叫班业斌。据老人讲他是班超84代传人,现住建邺区江心洲街道,每年都会去西安洛阳班超墓和一世师祖陕西云平墓地去扫墓。
记者注意到投稿时留下两个作者名字,第一作者叫史克美,他说,那是他的徒弟,六十多岁了,也从事教师工作,现在退休了,这次投稿对联是两人联合创作,酝酿雕琢打磨而成。“今年是第一次参加这个活动,南京是世界名都,历史文化积淀很深厚,很有必要在城门挂春联来彰显盛世。”老人很兴奋地说。
旅居美国洛杉矶四十载 撰联心念祖国山河美
在众多来稿中,一封来自美国洛杉矶的投稿邮件引起记者的注意。记者打通了作者留下的一个国内电话。接电话的是作者中专同桌蔡秀文,从蔡秀文的口中得知,投稿人是她中专同学张苏琴,当过知青,恢复高考第二年考上了中专,20多岁时去了美国,做过记者、财务管理工作,由于人很聪明,爱好广泛,在人生地不熟朋友少的美国,主动寻找爱好兴趣,喜欢古文、古典音乐等。
旅居美国洛杉矶华人张苏琴
得益于现在发达的网络真是天涯咫尺,刚放下蔡秀华的电话,就接到了来自美国洛杉矶张苏琴的电话。她虽旅居国外四十多年,但是非常热爱中华文化,虽不常回国,但是对祖国的眷恋一直萦绕心头,惊喜中看到“中国楹联网”上转载的“城门挂春联”征稿启事,于是选择了“中华门”和“望海楼”进行撰写,她认为这两个城门触动了她思念祖国的心弦,激发了她创作春联的灵感,于是写下了“龙盘虎踞六朝梦,地覆天翻百载诗”、“望海楼中迎盛世,听风天下醉酣歌”的春联。
自学成才 苦心钻研对联20载的石油钻井人
创作对联,就跟古诗的创作一样,常有“两句三年得”的冥思苦想推敲之苦和“一吟双泪流”苦尽甘来之激动。有一位来自甘肃的投稿人苏纪利,他对撰联痴迷到“每得佳联透心乐,常唤梦妻对耳言”的程度。他说自己跟铁人“王进喜”一样是钻井工人,而这似乎跟撰联很难联系起来,但是任何人做任何事,只要跟兴趣挂上钩,似乎就有无穷的动力。1958年出生于山东蒙阴一个小山村的他,没有系统学习撰联相关知识。1982年从华东石油学院毕业被分配到了甘肃做钻井工人,尽管工作繁忙,也没有舍弃爱好,经常会给亲朋好友撰写婚联。
甘肃撰联人苏纪利
“我也曾写过诗歌、小说,对联最初撰写也不懂平仄和对仗。1996年的一天,偶然间获得了中国楹联学会首届秘书长常江撰写的《对联知识手册》,如获至宝,几乎把所有业余时间都扑在了研读撰写对联上,”苏纪利在电话中告诉记者,为了弄清楚入声字和可平可仄的字,他就把它们贴在家中门后,甚至深夜躺在床上,还在想出句、对句,用“联痴”二字形容一点也不过分,用了两三年的时间精心琢磨,他终于摸清了撰写对联的规律,此后创作的楹联也频频获奖。此次他撰写的5幅城门春联,也是呕心沥血之作,读来朗朗上口,大气磅礴。
此次为江苏13个省辖市征集的春联活动正在进行中,来自海内外的稿件纷至沓来,收到作品中“项王故里”和“望海楼”来稿居多,来稿作者教师居多,公务员、农民、医生、工程师等各界都有,目前收到撰联者中年纪最大的是来自盐城83岁老人。
距离来稿截止时间2019年11月28日,还有10天时间,欢迎楹联爱好者们佳作频传,恭候获奖佳音。
为便于投稿,再次公布电子信箱:jskmh2020@126.com,电话号码:025-5868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