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全面小康”媒体采风走进昆山张浦。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为展现江苏省聚力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取得的突出成就,展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模样,8月8日,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新华报业传媒集团等九家单位共同主办,江苏省新闻摄影学会、新华日报全媒体视觉中心与昆山市张浦镇承办的“我眼中的全面小康”大型全媒体系列采风活动走进张浦镇,近30名中央及省内各主流媒体摄影记者通过图片(视频),多角度、全方位、全维度展示张浦镇美丽乡村建设的新成就,以及新时代共创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
空中鸟瞰昆山张浦姜杭村。
集休闲皮划艇娱乐、亲子旅游、赛事策划等为一体的舟际皮划艇俱乐部入驻尚明甸村。
党群携手,共建幸福宜居新农村
绿树成荫,鲜花盛开,夏日金华村的栈道上,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自然风情。走进村庄,错落有致的民房与平坦的道路、美丽的环境,呈现了和谐的乡村图景。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是重中之重,通过强化组织保障,这一任务得到了有力推进。金华村“两委”成立了领导小组和三个工作小组,党员发挥带头示范作用,调动群众的积极性,“美丽庭院”点亮了村民的生活,人居环境实现了“旧貌换新颜”。据了解,金华村党委于2006年正式揭牌成立,现下设4个支部,共有党员160人。全村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党建全面融入基层治理、产业创收、慈善扶贫等多个领域,初步建成了“村强、民富、百姓乐”的幸福乡村。
身着传统水乡服饰的阿婆准备排练当地传统淞南山歌。
张浦金华村村民在自家门前纳凉。
生态绿色,打造美丽乡村新样板
近年来,张浦镇推进以生态农业、绿色农业、旅游农业为核心的乡村建设。尚明甸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村庄保留了原有的自然肌理和圩田文化,从高空俯瞰,占地近200亩的3D稻田艺术画惊艳壮观,尚明甸村还打造了共享农场、智慧花海等现代农业项目。依托优美的环境,村里开设了“萱草书屋”,为村民和游人提供阅读、休憩的场所。骑行、皮划艇运动、分享沙龙、艺术写生、农作体验、创意市集等一系列活动也在美丽乡村中找到了空间契合。
在姜杭村,稻鸭、稻鱼共作模式,发展了生态循环农业;生态蓝莓园则开放观光采摘旅游,这些新形式引导着本地区农业的绿色生态种植模式,也帮助当地农民增收、创收,带来了经济、社会、生态三重效益。
江苏润正生物科技智能化生产车间日产杏鲍菇、白玉菇35吨。
尚明甸村引入“科创”元素,打造众创空间。村里的萱草书屋吸引着年轻人。
科技兴农,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乡村振兴离不开科技助力。利用昆山的区位优势,尚明甸村引入了“科创”这一创新元素,引进科创产业,增加就业创业机会。“乡村+科创”的定位,区别于传统乡村振兴模式,如今,尚明甸村已获得“昆山市众创空间”、“昆山市创业孵化基地”等荣誉称号,“乡野硅谷”正跃然昆山大地上。
江苏润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张浦镇的一家科技型民营企业,主要从事食用菌的研发、种植、销售及技术推广。在科技的助力下,企业从厂房的“温”“光”“水”控制,到车间的上架/采收线,都采用了自动系统,大幅度提升了工作效率,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里日产杏鲍菇、白玉菇、蟹味菇鲜菇35吨,目前已具备较强的食用菌技术研发能力和成果产业化经验。
“80后”的殷勤扎根张浦镇种植蝴蝶兰,不断开拓自己的“美丽事业”。
来自四川的赵爱玲,大学毕业后张浦姜杭村里开起了一家咖啡馆,她对乡村旅游充满期待。
青年筑梦,古朴乡村迸发新活力
更美的环境,更多的机会,让许多年轻人选择回归乡村。殷勤就是这样一位勤劳智慧的“80后”,她2012年拿到政府扶持大学生创业无息贷款,2014年创办自己的公司,现在,她的兰花产业园种植面积达14000平方米,年产成品约20万株。
和殷勤一样,赵爱玲也是一位扎根乡村的年轻人。赵爱玲选择创业的姜杭村依姜里潭而建,三面环水,湖光山色秀美,并保留了凤凰墩、阿娘塘、义渡等历史遗存。赵爱玲是四川人,开一家咖啡店是她一直以来的梦想。当她第一次来到姜航村,“就想能住在这里”。如今,赵爱玲的咖啡店已经开了四年多,吸引了许多回头客,赵爱玲过上了充满诗意的“梦里的生活”。
李璞/文 肖勇 余萍 邵丹 范俊彦/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