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泗阳县春晖民间助学协会会长张矾:网聚爱心,我在助学路上信心满满
2019-09-23 06:53: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讯 我叫张矾,是江苏省泗阳县春晖民间助学协会会长。今年,是我助学的第9个年头。

  41年前,我出生在泗阳县最贫穷的成子湖边的高渡镇农村,全家九口人,只有两张床。全家7个孩子,我排行第三,因为家里供不起这么多孩子上学,我在小学三年级时便辍学回家,帮家人做农活。

  1990年,在省城下派到泗阳的扶贫干部陶叔叔的关心帮助下,我们家的状况才有所改变。有一次陶叔叔到我们家,问有几个孩子在读书,爸爸说有4个,叔叔要求爸爸一定要让所有孩子把书念完,哪怕读个初中也行。从那以后,每年开学,陶叔叔都会寄来学习用品。回到南京后,他还发动身边亲戚朋友给我家捐衣服,虽然衣服不一定合身,但很暖和。

  我14岁时到陶叔叔家帮带孩子,他们全家对我像自家孩子一样,不仅送我上夜校读书,还安排我学习裁剪技术,帮我联系到服装厂上班。2008年,我回到泗阳县城,开办了一家壁纸店。

  陶叔叔一家的帮助,在我心里埋下感恩的种子——一定要尽己之力反哺社会。2010年,当我从本地“爱心圆梦行动”电视节目中看到一名父母离异、与爷爷相依为命的孩子时,瞬间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对这个孩子的无助和无奈感同身受。第二天,我便找到学校,一对一资助他上学。

  经过一年多的帮助,孩子学习成绩明显提高,脸上又有了笑容,这让我非常高兴,可一想到仍有那么多贫困家庭的孩子需要帮助时,又感到力不从心。于是,我想到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来帮助这些孩子。2011年11月,我创建了“泗阳春晖民间助学”QQ群,设立春晖民间助学网,网聚千名爱心人士,每年帮助420多名农村贫困学童读书圆梦。

  这些受助的孩子,有的没有爸妈,有的父母残疾,最需要爱和家的温暖。因此,这些年我一直坚持“一种有质量的帮助”。4年前,我和会员们在县城租了一套120平方米的房子,布置成温馨又实用的“小家”。一到寒暑假,孩子们便像小候鸟一样,从全县四面八方来到“小家”,最多时聚集70多个,像兄弟姐妹一样和我们吃住在一起,成为一个大家庭。

  做助学这类公益,不能突击性地搞几场活动,关键是要可持续。从2017年起,泗阳春晖助学基金加入江苏妇女儿童福利基金会,爱心人士的捐赠资金通过基金会打到受助人的医保卡上,开出捐赠证书,这节省了我大量时间。一年前,租建的 “小家”到期,现在每到寒暑假,我家便成了孩子们的“福利院”,正常七八个,多时二三十个。说实在的,这么多孩子的吃喝拉撒睡,确实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为让孩子们生活得更好更开心,我关掉自己的壁纸店,想方设法挣钱,和协会会员种菜、养鸭,跟人合种山芋,开微店卖农产品,等等。

  让我欣慰的是,9年来,我资助的这些孩子中每年都有人考上名牌大学、重点中学,目前上大学的已有30多个。更让我备受激励的是,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先后获得“中国好人”“全国社会扶贫先进个人”等多种荣誉。

  在这些年的助学生涯中,我深深感受到,国家增进民生福祉的力度前所未有,特别是把教育事业放到优先位置,“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等不仅写进党的十九大报告,还一一得以落实,百姓获得感、幸福感满满。国家的教育帮扶举措更多更实,这也让我在助学之路上信心满满,更加坚定地前行。

  记者 徐明泽

  通讯员 张耀西记录整理

标签:
责编:孟涛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