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7月31日讯 7月30日,正值今夏最热的三伏天。当天上午,一支由百余位老人组成的团队陆续登上开山岛。据当地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工作人员介绍,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老人都是曾经在开山岛驻守的老兵,重上开山岛是为了致敬“守岛英雄”、时代楷模——王继才。也以此方式迎接属于他们的节日:八一建军节,同时纪念驻灌部队建设、守卫开山岛六十周年。
得知老兵们“八一”前登岛,王继才妻子、全国时代楷模、开山岛民兵哨所名誉所长王仕花顶着烈日,早早就等在码头,礼迎他们“回家”。
与上岛接受红色教育的普通游客不同的是,这批游客几乎每人手里都提着一个袋子,袋子也是五花八门,有自制的布袋,有塑料袋,也有拆旧的包装袋。“袋子里面装的是什么啊?”“这是从我们家乡带来的土。”一位来自安徽安庆,名叫施立芳的老兵说,以前这个岛上是没有土的,我们探亲回家的时候,每个人都会习惯性地带回家乡的土,积少成多,也就慢慢有了一畦畦小菜园。“守岛戍边寄托着我们的家国情怀。” 来自山东威海的刘同信把家乡土一把把洒在王继才、王仕花开垦的菜园里,深情地说:“让家乡的土融入开山岛,让我们对开山岛的思念在这里扎根!”
“这里是我们当时种的小菜园。”“这里是我的床铺。”“这里是储藏室。”“这是我们的哨位。”……虽然阔别这里多年,老兵们却丝毫没有距离感,往事历历在目。走进旧营房改建的王继才先进事迹陈列馆,老兵们感慨,“我们撤防后,有王继才、王仕花夫妇俩的坚守。如今,尽管王继才走了,难能可贵的是,循着英雄的足迹,志愿守岛的民兵已后继有人,而且队伍不断壮大,守岛卫国的故事正在续写崭新的奋斗篇章。”
现住河南信阳的周捍军在2017年8月1日曾来过开山岛,和王继才、王仕花夫妇见过面、合过影。这一次来到岛上,他来到王继才先进事迹陈列馆,在王继才的照片前深深地三鞠躬,泪水打湿了衣襟。“国防不等于‘军防’,在部队撤防后的32年里,王继才、王仕花夫妇能以民的本分,尽兵的职责,默默坚守。他们以海岛为家,与孤独相伴,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全都献给了祖国的海防事业,这份执着值得我们学习。”
在岛上的大礼堂,老兵们专门为王仕花和守岛民兵带来了歌舞快板等文艺节目。临近中午,登上上延至岛顶国旗广场的台阶,远远就听到《我和我的祖国》《打靶归来》《战友战友亲如兄弟》歌声热烈地传来,这群不再年轻的老兵在他们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挥舞着一面面鲜艳的国旗,高唱着一曲曲红歌,不大的广场顿时成了一片歌舞的海洋。
“我们来自上海、浙江、安徽、四川、山东、河南以及江苏省内各地,这个建军节将是我们人生中一个特殊的节日,我们年龄最大的已经83岁,最小的也近60岁。这次来开山岛,有的是带着老伴一起来的,有的带着孙子,还有兄妹三人一起来的,南通的15名战友甚至还提前一天来到燕尾港镇,为大家打前站。” 周捍军动情地说,“阔别开山岛几十年,也许这就是最后一次回岛上了。但是,我们会把王继才守岛卫国精神视作军魂的延续,并让这种精神代代相传。”
记者 吉凤竹通讯员 夏兴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