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今年是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四月初,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发现了1949年人民海军成立后首批烈士牺牲在南京的史料。近几个月来,该馆工作人员对这批珍贵史料进行了系统整理,并找到了烈士们的珍贵照片,确定了他们的籍贯,发现其中有一位何友生烈士是南京人。他们还找到了烈士的亲属。
海军东海舰队军史馆工作人员也于近日来到南京雨花台,共同确认了这批史料的历史价值。
明天就是八一建军节了,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的研究人员、雨花英烈研究会理事胡卓然向记者完整披露了整批烈士的英勇事迹。
![](./W020190731611374344018.jpg)
中国人民海军军旗
人民海军成立五天后的防空战斗
1949年4月23日,人民海军成立于江苏泰州白马庙。4月23日成为人民海军的诞生日。同一天,南京宣告解放。南京下关江面的国民党海军第二舰队起义,加入了人民军队行列。毛主席和朱总司令为此曾在电报里嘉勉起义官兵“毅然脱离反动阵营,参加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大家庭来,这是值得全国人民热烈欢迎的行动”,并且鼓励他们“为中国人民海军的光明前途而奋斗”。
![](./W020190731611374416598.png)
国民党海军第二舰队在笆斗山江面起义
人民海军正式成立后的第五天,1949年4月28日上午9时许,敌人飞机出现于南京下关江面,对加入人民海军的起义军舰进行狂轰滥炸。起义时曾担任第二舰队旗舰的“惠安”号军舰与来犯敌机进行了对空激战。
军史权威书籍《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之中列出了海军《起义烈士名录》。名单里详细记录了“惠安”号军舰上,“枪炮员何友生,水兵童如恒、吴本祥、陈一起、王幼琴、顾立卿为保卫军舰牺牲”。这次距4月23日仅仅五天的战斗,也是人民海军正式成立后有记录的第一次有烈士牺牲的战斗。此次战斗里牺牲的烈士实际上也是人民海军成立后首批牺牲的烈士。
![](./W020190731611374514004.png)
部分起义军官
雨花英烈研究会理事胡卓然告诉记者,时任第二野战军司令员的刘伯承对此次抗击敌机的战斗曾予以赞扬,称第二舰队起义后“转变成为人民服务的军队”,“所以舰队起义后,国民党飞机就来轰炸,而第二舰队也就实行还击。这就标明了这个转变”。
牺牲的前一天 军舰升起红旗
1949年4月23日第二舰队在南京笆斗山江面起义后,4月27日在南京下关江面进行了军舰交接手续。各位烈士牺牲前一天,亲眼目睹了红旗升上军舰主桅的动人时刻。据参加起义的“太原”号军舰舰长陈务笃回忆:
“(27日)7时整,举行升旗典礼。升旗典礼特别隆重,因为今天升的是新的、象征着革命的旗帜面红旗。官兵们在甲板上排着整齐的队伍,值星官陪舰长检阅了军容。船钟敲六下的时候,军号奏起了乐曲。‘立正,敬礼!’全舰官兵庄严地向这面红旗行礼致敬,目光凝视着她冉冉升起,直达主桅的顶端。”
![](./W020190731611374638549.jpg)
三野八兵团陈士榘司令员登上起义的军舰
各舰举行升红旗仪式以后,“惠安”号军舰作为旗舰,发出“快车前进”的旗号,引领飘扬着红旗的各艘军舰从笆斗山江面驶入下关江面。解放军第8兵团司令员陈士榘在下关码头巡视各舰,进行了接收。各舰随后撤下三分之二的人员到陆地进行防空疏散。留下三分之一的人员进行防空斗争。枪炮员何友生,水兵童如恒、吴本祥、陈一起、王幼琴、顾立卿都是留守在旗舰“惠安”号上坚持斗争的人员。4月28日敌人的轰炸机前来轰炸时,他们随军舰进行了坚决的防空战斗。各舰高射炮猛烈向敌机开火,迫使敌机在万米以上高空投弹。
![](./W020190731611374674192.jpg)
王幼琴烈士半身像
胡卓然告诉记者,“惠安”号军舰虽然当天不幸被炸沉。但是敌人胡乱投弹,舰身损失其实不大。不久,该舰被从江底成功打捞,修复以后改舰名为“长春”。其后于1954年6月29日又一次改舰名为“瑞金”。从此,这艘军舰以革命圣地“瑞金”的名称行驶在大海里,捍卫着祖国的海疆。
海军烈士们长眠于西天寺公墓
位于雨花台区的西天寺公墓烈士墓区,属于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南京红色文化资源点,也是南京市十大红色文化地标之一。墓区安葬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牺牲和病故于南京的人民军队烈士。墓区包括海军烈士墓群、空军烈士墓群和无名军人烈士墓。海军烈士墓群、空军烈士墓群安葬的许多烈士,是人民海军和人民空军刚正式成立后牺牲的烈士。西天寺是人民海军和人民空军红色历程里有重要纪念意义的烈士墓地。
![](./W020190731611374806689.jpg)
华东人民海军烈士公墓碑
需要提到的是,烈士墓区的“华东人民海军烈士公墓”里安葬有上述人民海军成立初牺牲的首批烈士。
一年多以来,南航金城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们定期到西天寺公墓烈士墓区举行了祭奠仪式时,向“华东人民海军烈士公墓”碑敬献了白花。学生志愿者告诉记者,如今,可以从墓区里找到刻有何友生烈士、吴本祥烈士、王幼琴烈士、顾立卿烈士名字的四块墓碑。和史料记录的烈士姓名一致。其中,何友生烈士墓碑上贴有烈士生前穿着水兵服的照片。附近还有一块刻写了“陈一登烈士”的墓碑,姓名和史料记录里“惠安”号军舰水兵陈一起烈士姓名较为接近。童如恒烈士没有找到墓地,不知道是否是当年牺牲后迁回了家乡安葬。
![](./W020190731611374867060.jpg)
何友生的烈士证明书
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陈列展览部近期整理历史文献时,从史料里发现上世纪五十年代来自于华东军区海军政治部的史料和多幅历史照片。其中,包括人民海军成立后首批牺牲的六位烈士里何友生、吴本祥、陈一启、顾立卿等四位烈士的照片,另有其他渠道提供的王幼琴烈士照片。而每一幅照片还有对应的底片。“烈士牺牲七十年之后,这些史料和照片都是还原那段史实的珍贵革命文物。”胡卓然说。
纪念馆馆藏的一份来自于华东军区海军政治部的史料《惠安舰被炸经过及死难烈士情况概述》里也首次显示,1949年4月28日防空战斗之中,何友生牺牲于“惠安”舰驾驶台,陈一启牺牲于“惠安”舰前炮位,其他各位烈士牺牲于机关炮炮位上。此前各类有关历史书籍、文章里也没有记述过如此详细的史实,这是一个填补战斗经过里历史细节空白的重要发现。
日前,东海舰队军史馆的工作人员在雨花台分别阅读过各份史料后表示,这些史料对研究和纪念人民海军成立后首批牺牲烈士,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W020190731611374935643.jpg)
何友生烈士之墓
随后,军史馆的工作人员还和南航金城学院大学生志愿者一起前往西天寺公墓烈士墓区,察看各位海军烈士的墓碑,并且举行了纪念仪式。南航金城学院大学生志愿者也后告诉记者,学生们将继续定期祭扫何友生烈士和他的战友们。以此表示今天的南京年青人没有忘却那段历史。
南京人何友生烈士抗战中就立下战功
此次整理出的档案文献史料中,包括何友生烈士的《烈士史料登记表》和《参加人民革命南京殉难烈士史迹调查表》。《烈士史料登记表》的“籍贯”一栏里写着:南京市。而1950年12月18日填写的《参加人民革命南京殉难烈士史迹调查表》里,“籍贯”一栏更为详细地写着:南京市夫子庙。这份表格的“代调查人”为:海军政治部陈实。这一记录显示烈士的籍贯是源于部队的登记。胡卓然说,这一史料改变了以前对何友生烈士籍贯模糊认识的空白,确认他是南京本地烈士。雨花台纪念馆藏有上世纪五十年代南京市第三区人民政府提供的《南京第三区烈属简明表》,记述了这个区有烈士家属八户,其中包括何友生烈士家属。当时南京的第三区是南区,夫子庙中华门一带都属于第三区。可以确认何友生烈士籍贯为“南京市夫子庙”,这不但有当时部队的记录,也有南京地方政府的记录。
![](./W020190731611375089792.bmp)
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馆藏文献表格里对何友生烈士籍贯的记录
何友生是人民海军成立后首批烈士里有突出事迹的一位。胡卓然说,全面抗战时期,何友生已立下了抗击日寇的战功。南京的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中国海军对日抗战经过概要》里记录,何友生是当时海军布雷队第二大队的水兵,抗战中曾获过“陆海空军乙种二等奖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里收录了策动海军第二舰队起义的地下党员郭寿生的回忆录。郭寿生很明确回忆1949年4月23日第二舰队起义过程中,“尽了最大苦心与努力”的“首要人员”里,包括“枪炮员何友生”。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华东军区海军提供给雨花台的史料也显示,1949年4月29日“惠安”号军舰在南京三汊河口抗击敌机空袭时,留在军舰上的“护舰人员十三名”,“由枪炮军士长何友生负责指挥”。也就是说在这次防空战斗里,何友生担任了“惠安”号军舰上的临时指挥员。
![](./W020190731611375218589.jpg)
何友生烈士的起义人员证明书(复印件)
雨花台馆藏史料《南京第三区烈属简明表》的记录,还显示何友生烈士家属已从南京第三区迁出,“移居乌江”。乌江是安徽省和县紧靠着南京浦口的地名。记者通过雨花台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了解到何友生烈士的女儿何丽霞现确居住于安徽和县县城,隔一段会到南京扫墓。
除了何友生,六名烈士中还有一位江苏人,就是籍贯为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的童如恒烈士。
通讯员 胡卓然 交汇点记者 于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