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情绪假”不要“情绪化”
2019-02-27 07:21: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杨 丽  
1
听新闻

  心情不好可以不上班,这在很多人看来,无疑是“天方夜谭”,但在常州一旅游公司却让员工“美梦成真”。据报道,这家公司的“情绪假”制度已经实行了3年,而且还是真金白银的带薪休假,让不少网友羡慕不已。

  休假事关每个企业员工的切身利益,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情绪不好就不上班,在很多人看来,似乎是任性之举。但生活中,确实有这样的现实需要。尤其是一些服务性行业,如果员工心情低落,不仅可能影响到服务质量,甚至会导致企业整体形象受损。与其任员工“闹情绪”,不如给他们放个“情绪假”,让员工调整好心情后,以饱满的精神状态重回工作岗位。上海一家企业曾推出5天的“失恋假”,让失恋的员工专心恢复“情伤”。

  从表面上看,放“情绪假”似乎是企业吃了亏,但实际上,用人单位一点都不亏本:从小处讲,给员工一点时间调整情绪和状况,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从大处讲,“情绪假”体现了企业对员工的关怀,让员工更有归属感,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可以说,“情绪假”情义虽小,但收益却一点也不小,应该予以点赞和鼓励。

  但需要提醒的是,“情绪假”制度的实施也要防止“情绪化”。如今,不少企业推出相亲假、家长会假、祝寿假等,这些个性化的假期都是一种积极探索,应该予以肯定。可一旦这种个性化假期闹起“情绪”,企业负责人心情好的时候批准,心情不好的时候取消,真正有几个员工享受到休假的福利,就很难说了。“情绪假”等个性化假期不能“情绪化”,而应该制度化,其落实不能仅仅停留于纸面上。

  “情绪假”如此,其他福利也是一样。有些企业甚至为了逐利,取消职工的合法权利。员工权益得不到保障,福利时有时无,员工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整个企业的氛围都受到影响。

  对企业来说,除了保障员工基本权益,从实际需求出发在细节上关爱员工,推出一些个性化福利举措外,还要通过一定规章制度,让福利常态化,让关爱员工成为一种日常。 杨 丽

标签:员工;情绪;心情
责编:苗津伟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