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乡村振兴丨南通海门官公河村 乡村治理架起百姓“幸福桥”
2021-04-22 14:47: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南通市海门区常乐镇官公河村三面环水,依河而兴。近年来,该村充分挖掘“红河文化”精神,创新网格治理,深化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以有效治理架起百姓“幸福桥”,实现经济发展和社区品质的内外兼修。官公河村先后获评“江苏省美丽乡村”“江苏省文明村”“南通市党建工作示范点”,今年被确定为全市首批治理有效先进培育村。

一根“红色主线”串起为民情怀

这里曾是抗战时期游击队战斗的地方,村内的“红色驿站”讲述着陆飞鹫、黄鹤汀等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官公河村人传承红色基因,艰苦奋斗、干事创业。如今,芦苇荡已经华丽蝶变成江苏省三星级乡村旅游景区——九龙岛生态湿地度假村。

官公河村深入推进“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融合发展模式,基层治理体系不断完善。该村创新网格化治理,划分成3个网格,将支部建在网格上,形成了村党总支、网格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党员志愿者“五位一体”的组织体系,打通治理“末梢神经”,成为对接群众的“第一触角”。

小场心,是海门本地方言,指老百姓家门口的一片小天地。践行“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的组织,哪里就有党的活动”工作法,官公河村建成3个“党建小场心”,由老书记担任场长,吸纳老党员、老教师、乡贤、志愿者等力量参与,以场为阵地辐射群众,传递党的声音,听取群众意见,解决群众难事,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村“两委”干部每周到小场心报到,开展群众事项现场办、帮办代办。在推进农村改厕过程中,“小场心”成了向村民讲解政策、听取意见的主阵地,村民从原来的等等看、不配合,转变为主动干、一起干,环境卫生、村容村貌明显改善,目前全村已完成改厕956座。

一张“治理网络”加载为民事项

官公河村1组村民茅达安老人谈起经常上门服务的网格员包圣健赞不绝口:“以前办点事要往返镇里好几次,现在只要联系到小包,大事小事都能帮我解决,办得又快又好。”

官公河村全面推进资源整合,优化治理“一张网”,形成了“人在网格走,事在网中办”的工作格局,全面梳理网格事项清单,规范党的建设、平安稳定、社会服务和为民服务等共6大类41项工作标准,实行“一网打尽”,配强网格队伍,搭建“1+1+3+N”(1名总网格长、1名社区民警、3名网格员、多名网格信息员)队伍架构,实行“一网统管”。以创建“平安法治示范村”为目标,村里开展“网格+平安”“网格+警格”等生动实践,围绕人口管理、房屋管理、治安管理等,社区民警、网格员、平安志愿者等“组团式服务”,深化工作联动、问题联治、平安联创,把各类矛盾纠纷、风险隐患化解在原地。

作为区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体系的村级延伸,官公河村依托网格化智能应用平台,为网格长配备全要素网格通和“一键呼”通信设备,精准化对接群众,精细化服务群众,同时加强村公共视频监控联网建设和智慧应用,全村50个视频探头接入网格平台,提高群众安全感。

一条“善治之路”践行为民理念

治理有效就是要调动群众积极性,治理过程让群众参与、治理效果让群众评议、治理成果让群众享有。官公河村抓住村庄环境整治这一契机,融入“官公河元素”,打造一大批独具特色的文化墙。曾经影响村庄环境的“断壁残垣”变成一道道靓丽的文化风景,成为传播文明风尚、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阵地。

近年来,该村把“有事好商量”作为解决基层治理难点的“金钥匙”,选好协商议事主题,优化协商议事功能,做到“三真”“三好”:精选议题真为民,把事关民生的事关注好;突出重点真协商,把群众关心的事商量好;抓好督办真解决,把商量好的事落实好。通过这一平台,民心更齐、村貌更美,先后高效解决复工复产、农村改厕、道路建设等重大事项14件。

伴随“三官一律”(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进网格,官公河村还建立了法律服务清单,就地为群众开展法治讲座、法律咨询、专业调解、法律援助等活动,并通过村“法润民生微信群”,提供在线服务沟通平台。依托红河驿站,情景党课、誓词教育、座谈交流、公益服务认领等实践活动丰富开展,“红河宣讲队”常态宣传党的创新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引领时代新风。(金树林 朱华骅 )

标签:
责编:刘洁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