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播下金融“种子”,长成一片“绿荫”
2019-11-01 11:32:00  来源:江海晚报  
1
听新闻

  去年5月,南通市启动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试点建设工程,并首创“线上+线下”新模式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一年多来,该工程进展情况如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10月30日下午,记者跟随人行南京分行、省证监会、人行南通中支、市教育局工作人员走进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实验小学,现场观摩了一堂金融课,体会金融知识给孩子们带来的变化。

  课堂现场:

  金融知识、品德教育兼容

  货币的演变过程有哪些?新旧版人民币有什么不一样?遇到假币你们将如何处理?当天“线下”课堂上,师生互动,从多个角度领略金融魅力。

  “我们小组找到了一张假币!”“我们也找到了!”在“辨识真假人民币”环节,孩子们分组领到一叠人民币后,立即仔细观察起来,并迅速将假币准确辨认出来。孩子们走上台表演情景剧“老农卖菜”,体验假币对身边人造成的伤害。

  “我的压岁钱一部分要存起来,还有一部分要给爷爷奶奶买衣服。”“我会拿出一部分钱出来带爸爸妈妈去旅游。”……在“学会理财”的环节,孩子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理财规划。

  听着孩子们精彩、有爱的回答,该校校长范辉深感欣慰:“这不只是一堂金融知识课,更是一次品德教育课。”范辉介绍,去年12月,金融国民教育如皋试点在该校启动后,受到五年级学生和家长的一致欢迎。目前,该校已在三年级至六年级全面开展金融教育。

  学习平台:

  326所学校4.7万名学生获益

  去年5月,“金融知识进国民教育体系”在通州区实验小学率先试点启动,通过社会实践、模拟银行、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将金融与教育有机融合,并迅速在全市各学校顺利推广。

  去年12月,“金融知识进国民教育”走进如皋。经过探讨实践,如皋市教育局大胆提出借助Moodle平台设计开发网络课程,让更多孩子更快获益。今年5月,“南通市金融素养教育学习平台”正式上线,并率先推出“我国的‘金融树’”“‘钱’的前世今生”“电子货币和辨别人民币的真假”等6门网络微课,通过形象的漫画、生动的讲解,让孩子们对金融知识产生浓厚兴趣。每个微课后面,还配套了相应的练习,让孩子可以及时巩固检测。

  “网络课程实现了减少师资占用、减轻学生负担的良好效应。”目前,金融素养网络课程教育已在南通各县市区全覆盖,全市326所小学、近4.7万名小学五年级学生接受了金融知识“线上”教育,超过4.5万名学生完成了课程测试,完成率达到97.2%。

  未来方向:

  金融知识升级为金融素养

  经过一年来的推进,“线上+线下”的金融知识进国民教育体系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在观摩活动后,各相关负责人进行座谈,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

  “金融知识网络课堂将作为‘生活德育’项目工程之一,将列入如皋‘未来课堂’的菜单之中。”如皋市教育局基教科黄富春表示,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实验小学作为基地学校,正将金融知识课程逐步升级为金融素养课程,关注儿童生活素养。

  “课程初步设计为收入与消费、储蓄与投资、风险与保险、财富与人生四个维度。”黄富春介绍,接下来,还计划在学校建设“金融素养教育馆”,模拟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立体化、生活化进行课程实践。

  “学生在快乐中学习金融知识,在潜移默化中感悟金融理念,在亲身实践中培养理财意识,自觉主动了解和积累金融尝试,才能提升金融素养。”市教育局基教处华卜泉说,期待一颗颗金融“种子”可以长成一片“绿荫”,辐射整个家庭,造福经济社会。 本报记者张水兰

标签:教育;品德;金融
责编:胡悦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