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多岁的姜金泉夫妇上有3名耄耋老人要照顾,下有离异且身患重病的 儿子以及读书的孙子要补贴——
他们是病儿孙子的坚强依靠
今年是孙子毛毛步入南通市旅游职业高级中学就读的第一年,开学时,69岁的姜金泉给了孙子600元生活费,如今两个多礼拜过去了,估摸着钱快用得差不多了,姜金泉又准备了几百块,准备本周孙子回来时给他。
自从十几年前儿子姜季患上了肝硬化,不能外出干重活,姜金泉夫妇就成了儿子一家的坚强后盾。尤其是4年前,儿子儿媳离异后,更是成为儿子一家的唯一依靠。除了经济补贴,儿子和孙子的一日三餐,都在姜金泉夫妇家解决。
回想起儿子生病以来的生活,两鬓斑白的姜金泉泪眼婆娑。“儿子原来肝硬化比较轻,这几年病情加重,一次又一次地住院,还引发了肝腹水、胆结石等不少并发症。”姜金泉告诉记者,2017年儿子肝硬化住院,医院还下发了病危通知书,由于抢救及时,总算从鬼门关闯了过来。“南通的医生建议我们去上海做肝移植,可咨询了下,整个治疗要花到100多万元,实在是没有钱……”
最近,儿子姜季的胆结石愈发严重,从以前的每个月挂一次水,到现在两天就要挂一次水,医药费蹭蹭上涨。“挂一次要700多元,扣除报销的,自己还要花到三四百元,加上吃的治疗肝硬化、肝腹水药物,一个月在看病上要花掉1000多元。”姜金泉满是愁容地告诉记者,儿子身体不好,几乎不能外出打工,这些花销,基本都是他和老婆承担的。而他们老两口的退休金加在一起也就四五千元,除去日常开销,几乎都用在儿孙身上了。
他们是九旬父母的贴心棉袄
事实上,除了身患重病的儿子以及正在念书的孙子,姜金泉上面还有年逾九旬的老父亲、老母亲以及老丈人要照顾。
“3个老人年纪都大了,离不开人。老丈人住在海港新村,我老婆有姐妹两个,一人一周轮流服侍,做饭、做家务;我的父母住在青年路新村,两人一个重度失能、一个中度失能,常年卧床,也是我和姐姐、妹妹24小时轮流服侍。”姜金泉告诉记者,前不久的一天晚上,老父亲从床上滚了下来,又不肯去医院,担心父亲身体,他硬是照顾了一夜,几乎没合眼。
由于常年奔波,支撑一家四代人的生活,姜金泉也落下了不少毛病,常常会莫名其妙地头昏,有时候两三天都不能动,只能躺着歇歇。前不久去体检时才发现,原来自己患了多发性脑梗以及老年性脑萎缩。
“我不能倒下。”姜金泉感慨道,“上有3位九旬老人,下有重病儿子和未成年孙子,我现在能做的,就是尽自己所能,把他们照顾好,把这个家撑好。”
政府的关爱让他们倍感温暖
一家四代人的生活,仅靠姜金泉夫妻二人每月四五千元的退休金,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补贴家用,姜金泉68岁的妻子只要有空,就在外面打零工。
令这对老夫妻感动的是,儿子所在社区——崇川区狼山镇街道曹公祠社区,得知儿子一家的窘境后,积极为儿子一家申请了低保,虽然每个月只有1400多元的补助,但对于现在病情愈发严重、几乎没有经济来源的儿子来说,犹如雪中送炭。“办了低保后最大的好处就是有大病补助,每次住院看病,都能报销不少,如果没有这些补助,每个月看病的钱,我们真的承担不了。”姜金泉说,除了办理低保,社区逢年过节,还经常去慰问儿子一家,“今年中秋节送了一桶油、10斤米,还有一些生活用品,我们感到特别温暖。”
说到对未来生活有什么打算,姜金泉告诉记者,“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我的孙子了,孙子在职高学厨艺,我相信,只要孩子努力,我们这个家一定能够好起来的,我和我老婆说了,再怎么样,也要把孙子供养到职高毕业,让他有一技之长,在社会立足。”
记者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