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2月6日南通讯(记者 曹敏 通讯员 李松)10年前,海门在苏中地区率先成为“电气化县”。近10年来,该市不断加大电力投入,完善电网结构,持续为村民幸福“快车”加油。12月5日,记者就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所带来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走访了相关村镇和企业。
让村民生活更美
当天上午,记者来到了海门市首批通过验收的“新农村电气化村”——三星镇汇南村。走访路上,展现在记者眼前的是一幢幢精致的楼房,整洁平坦的水泥路。绿色的田野上,新农村电力正在为农田灌溉,为乡村企业创造财富。
在该村5组一排崭新的线路旁,记者看到,这里家家都用上了空调,整齐的电力线路与一栋栋楼房,幽雅而亮丽。村里碧水映笑的小河,以及一排排漂亮的路灯,处处让人感受到电气化带来的融融暖意。正在干农活的乡民们得知记者的来意后,纷纷围上前来你一言我一语地夸奖起来,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村民黄汉新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走!还是到俺家去瞅瞅吧!”在他家,大屏幕彩电、厨柜式冰箱、立体空调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现在我再也不用担心电不够用了。你看,这几件电器就是这几年新买的。”在黄汉新所在的村民组,记者还了解到,这里的大部分村民都用上了电磁灶等大功率电器。
“这条线路共有18档电杆,改造前仅有一台50KVA的变压器,供电半径将近1公里。农网改造时,我们更换了所有的导线,还增加了2台配变,供电容量有了大幅度提高。”该镇供电所所长沈平一边带着记者参观,一边指着路边的一条崭新的线路自豪地说,“像这种配备可以满足5至10年的发展用电呢!”
目前,像黄汉新这样享受电气化建设成果的农民,在海门已经很普遍。用电环境的改善,不仅提高了村民们的生活质量,也为农民致富提供了保证。
让致富道路更宽
在海门镇瑞北村200亩的草莓种植基地,记者看到一排排大棚,形似白色的波涛,令人叹为观止,基地中央的高压线路在阳光下正熠熠生辉。江滨供电所的沈海平师傅告诉记者,这是他们前两个月刚刚完工的新线路,里面还专门配备了一台200KVA的专用变压器,主要是为了方便大棚农民种植用电。
走近大棚,村民们正在给草莓秧苗灌溉,从大棚上方喷下的水如春雨般纷纷扬扬地洒在地面的草莓上。该基地的总承包人凌勇足介绍说:“草莓种植本是一项非常辛苦的农活,每天都需要浇水。但现在供电部门把电力线路架到了田间就变得轻松多了,电气化建设就像是为我们农民铺就了一条致富的路!”
“你瞧,这是我们采用最新灌溉技术——滴注法培植起来的草莓,它不仅品质口感好,而且产量要比普通种法提高一成多。”凌师傅边走边指着地上一颗颗草莓向记者介绍。当记者问及他们是否担心用电故障时,凌师傅笑着说:“当然不会啦!虽说我们这里没有专职电工,但供电所的师傅都能随叫随到。”
记者沿着大棚中央的水泥大道继续前行,来到专门一排电力线路和电力表箱旁。凌师傅向我们介绍:“你别小看这电力线路和一排排电箱,作用可大着呢!我们浇水、加温、照明、施肥用的电全指望着它呢!如果没有电,许多高科技、新技术根本没法运用,许多增产增收的窍门就不可能实现啊!”
“现在我们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大棚农产品,电让村民真正获益,对此全村人感激不尽。”提起农村电气化建设推动农村经济蓬勃发展,瑞北村党支部书记黄新民十分感慨,充足的电力能源极大地激发了农民创业致富的热情,使农村经济真正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让企业发展更快
江苏京海禽业集团有限公司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家农村企业,主要从事小鸡孵化业务。看着眼前一叠叠订单,该公司副总经理秦慧敏告诉记者,他们企业能一步步地发展到今天,全得益于电气化建设。
在孵化车间,记者看到3台机器人正在给种鸡送食喂水。秦总介绍,这是他们今年5月份刚引进的机器人,可以节约30%的人力。由于实现了全自动化管理,小鸡的成活率达到了85%,比人工操作整整提高了2个百分点。
“如果没有可靠的电力保障,我们的企业可能早在几年前就倒闭了。”原来,8年前,他们曾遇过惊险的一幕。那年夏天,他们公司所在线路需要检修,虽然供电部门已提前通知,但他们认为自己有发电机,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结果,当线路停电后,他们公司的发电机却“罢工”了,数千万种鸡顿时失去通风电源,灭顶之灾随时可能发生。后来,还是供电公司拉来发电机帮忙救了急。
有了那次教训,他们再也不敢掉以轻心,供电部门也建议他们使用双电源供电。于是,完善供电方式成了他们的当务之急。当年,他们公司所在供区电网改造完成,供电公司立即启动绿色通道,为他们圆了双电源的梦。完善供电方式后,他们又增加了1台1000千伏安的变压器,现在再也不用担心停电了。
充沛的电力供应,使企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今年上半年,该企业又引进了孵化厅自动化生产设备。目前,他们已经拥有规模化的孵化车间3个,年孵化小鸡产量达到1.3亿只,一跃成为当地年产值超3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
随着电气化建设的不断完善,目前海门乡村的供电设备已焕然一新,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变压器容量的增加,确保了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用电,也有效地满足了乡村企业快速发展的用电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