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2018长三角氢能燃料电池汽车科普巡游活动收官。这次巡游历经长三角三个氢能燃料电池汽车热点城市,始发如皋、经停南通、收官上海。
如皋作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命名的“中国氢经济示范城市”,已经成功举办两届“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大会”,这次巡游活动如皋氢能再一次受到世界瞩目。
“如皋频频在全世界领域亮相,已然成为映射长三角乃至中国氢能发展的一个范例。”如皋市委常委、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马金华说:“如皋正在加紧建设‘长三角绿色氢谷’,能抢占‘氢经济’时代的制高点,是解放思想、追赶超越的表现。”
解放思想不能坐而论道,需要有十年磨一剑的奋斗精神。2009年,全球船舶行业不景气、光伏产业持续下行、生物医药产业举步维艰,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寻求产业突围时,结合拥有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的产业基础,通过调研论证,明确提出培植、深耕市场容量大、拉动能力强、市场主体配套集聚高的新能源汽车产业。
瞄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最高端——氢燃料电池,寻求突破点。如皋开发区的拼劲和诚意打动了上海赴美留学的陈融博士,毅然放弃美国的高薪,带着资金和科研成果,前来创办南通百应能源有限公司。经过多年攻关,陈融掌握了从膜电极生产、电堆组装、系统集成到整车匹配的全产业链核心技术,与车企联合开发的氢燃料电池物流车、公交车相继投放市场,成为我国发展绿色交通的先锋。
一辆辆“氢”车从如皋开发区驶出。而今,如皋开发区的新能源企业已从当年的1家变成10多家,一个从零起步到“十三五”期末整车年产能达80万辆、总产值超1000亿元的产业板块正在崛起。
重点培植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需要人才。近几年来,如皋开发区打破一条又一条框框,破除一个又一个壁垒,向人才要产业发展速度。郭孔辉、杨裕生等5名院士加盟支持如皋开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顶级专家黄碧英、章伟以及王晓麟、马春野等一批海归人才,前来如皋创新创业。不求所在,但求所用。该开发区21家企业、国有公司在上海和北京分别成立创新协同中心,承担招才引智、离岸孵化、横向研发、招商引资等职能。建设新能源汽车职业技术学校,推动“二元制”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和技能培训,为新能源汽车产业输送技术工人。上海的金融投资专家赵立锋是嘉兴人,去年2月被引进到金皋新能源科技公司,现任常务副总经理,先后为资金短缺的企业融资到账10多亿元。赵立锋说,他之所以放弃上海的高薪来到如皋开发区,是这里打破区域限制,出台了“上海人才来如皋工作、‘五险一金’在上海缴纳”的新政。
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具有高科技、高成本、资金回收慢等特点,在车型开发、生产线建设、生产性流动资金等方面缺口巨大,如皋开发区一班人敢闯敢拼,敢想敢干。建立全套的金融服务,帮助企业渡过资金短缺的难关,推动产业链“向上生长”与“向下延伸”并进,实现产业集聚发展;做强6家整车生产企业,带动80多家零部件生产企业前来配套,促成整车企业与氢燃料电池企业开展合作,形成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产业良性互动、合力发展。
解放思想,唯改革创新者胜。如皋开发区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初步探索出一条新兴产业培育新路径,先后被评为国家火炬如皋新能源汽车特色产业基地、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记者 杨新明
通讯员 贲海 冒志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