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见贤思齐择善而从 南通通州用忠孝文化引领新风尚
2018-09-14 10:39:00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9月14日南通讯(记者 李志华 通讯员 印春湘 袁飞)9月13日,在通州区东社学校,40名中小学生手持读本,一遍又一遍地反复练习着民族英雄岳飞的忠孝名篇《满江红》,三天后他们将在“弘扬忠孝文化、聚焦‘精忠报国’、培育时代新人”通州忠孝文化园建设座谈会现场朗诵。

  “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一直以来,通州紧紧抓住“忠孝”两字,深入挖掘忠孝文化的历史底蕴,大力传承忠孝文化精神,并不断丰富其内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一个样板:忠孝园育忠孝文化

  走进位于东社镇的忠孝文化园,忠孝坊、忠孝文化走廊、24忠和24孝故事石刻、六角忠孝亭、百名将军书忠孝等人文元素,都深深地打上了“忠孝”的烙印。

  2006年,福建省军区原政委陆凤彬将军退休回到通州老家,在通州区委区政府支持下,多方筹措资金,将其老家祖宅地原先建的“家庭教育园地”升级打造成“忠孝文化园”。这座占地面积200余亩,投资近3亿元的忠孝文化园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座具有鲜明特色的忠孝主题公园。十年来,一直免费对外开放,累计接访60多万人次。

  孔子倡导的“忠孝仁义”是儒家思想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2015年4月,孔子石雕像在忠孝文化园落成,高32米,为全国之最。雕像主体部分由480多块石质部件拼接而成,重1000多吨。据设计者介绍,孔子神态以唐代吴道子的孔子像为蓝本,服饰、姿势以孔子行教图为依据。忠孝文化园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吴卫军说:“孔子雕像与园内其他忠孝景观交相辉映,更加提升了文化园的内涵和层次,也开启了通州乃至南通对传统文化教育传承的新篇章。”

  这座孔子雕像由福建省华峰盛石业雕刻有限公司捐赠。捐赠仪式上,时任中华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主席王石表示:“孔子雕像的落成是社会行为,表达了社会心愿,通州为文化发展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为了让人们更好地体验“忠孝”文化,园区对软硬件进行了升级,配备专业讲解员,讲解景区情况,阐述忠孝文化的深刻内涵。同时,园区新增了流动放映室,将许多先贤的忠孝故事展现出来,加深游客对忠孝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从开园到不断丰富内容,忠孝文化园已成为通州乃至南通传播忠孝文化的重要窗口。近年来,该园承办了“中华文化(南通)论坛”、忠孝廉文化艺术节等大型活动,并在十九大胜利召开、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等重要节点上开展文化展演等,累计上百场。

  去年10月,一台“欢聚忠孝园,喜庆十九大”文艺晚会在忠孝文化园精彩上演,由东社镇、区文广新局、区广播电视台以及区文联共同主办,歌颂十八大以来中华大地上的巨大变化,庆祝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省委宣传部国防教育宣传处副处长赵清林说:“借助忠孝文化园这个文化阵地举办这场活动非常好,把党的十九大精神最快最好最接地气地传播到群众中去。”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蒙曼在忠孝文化园参观时评价说:“忠孝文化是支撑中国走向辉煌的源头,忠孝文化园以陆将军的家风为依托,以广大群众的参与为基础,弘扬忠孝文化理念,对整个华人世界是有辐射作用的。”

  一股力量:忠孝文化育忠孝人

  80多年前,东社镇苴西村季锡兰老人,在地主民团武装“白龙党”的追缉下,与父母巧妙地帮助中共南通县委委员刘瑞龙摆脱险境。

  这是发生在东社镇的其中一个有关“忠孝”的故事。东社镇是一个儒家文化、佛教文化、盐灶文化和农耕文化水乳交融的小城镇。现如今,忠孝文化特色已成为该镇一个重要标签。去年7月,在慈云寺举办了首期国学成人班,邀请了国学大师陈梦麟作讲座,活动还借助忠孝画展、慈善义卖等形式立体传递忠孝、国学、宗教等文化。

  以忠孝文化园为支点,忠孝文化精神已经从东社辐射全区。多年来,通州积极倡导和培育忠孝文化,播撒忠孝文化的种子,春风化雨般浸润人们的心田,在全区形成了“知感恩、懂忠孝”的文明新风。

  十总镇双墩村15岁少年镇小龙,小小年纪就成了家里的顶梁柱,“隔代反哺”照顾病重的爷爷。他说,以后不管到哪里,都要和爷爷在一起。

  2015年度全国“最美中学生”、原通州高级中学学生徐艾明捐髓救母,他说:“为妈妈捐骨髓,这是一个儿子应尽的义务。学业落了可以补,妈妈的生命却只有一次。”

  东社镇香台村好儿媳顾玉悉心照料植物人公公,帮助他进行一系列的功能训练,用责任和耐心创造奇迹,诠释孝大于天的真谛。

  ……

  在忠孝文化的熏陶下,通州“优秀企业家”“最美基层干部”“最美家庭”“十大孝星”“美德少年”“通州好人”等新时代的“忠孝”内涵不断丰富,激发着全民向上的力量,具有通州特色的社会新风尚正在形成。

  今年初,通州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美丽女性”评选,涌现出一批弘扬中华美德、传承文明家风,爱岗敬业、锐意进取的“美丽女性”。有相扶相守的婆婆儿媳、肩扛重担的乡村村官、琴心剑胆的政法干警,有美容城市环境的环卫工人、守卫医疗战线的白衣天使、奋战七尺讲台的人民教师……

  通州历来崇文厚德,凡人善举层出不穷。目前,通州区共有10人荣获“中国好人”称号,7人当选“江苏好人”。

  涌现出勇救急症司机的加油站站长唐树均;每天弯腰数百次,确保孩子上下学安全的“抱抱哥”陈忠林;面对500余万元巨奖不动心的体彩售票员蒋长英;

  涌现出跨越半个中国,抱着氧气瓶赶路,只为给藏族孩子送上衣物和文具的“鑫手相连”志愿者;连续两次认捐100万元,创设“南通通博慈善助学助困基金”,并承诺每年捐献善款不少于15万元的爱心企业……

  一种传承:忠孝人带动道德美

  滴水穿石,集腋成裘。本是“忠孝之举”“凡人善举”的这种“个人行为”,正逐步发扬光大成一种具有民族气节的“群体行动”,传承“忠于国家、孝于父母、人人向善”成为通州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通州高度重视“德”对于后代的影响,将传统美德“忠”与“孝”结合到学校德育教育之中,培育忠孝人引领道德新风尚。

  2014年,通州部分中小学校就开始组织有专长的教师编写有关国防教育和忠孝文化方面的校本教材。东社学校、忠义小学编有忠孝文化简明读本;袁灶初中编有双语新二十四孝;李港小学编写了教养读本等。“我们把传统的24孝故事编写成册,并且做了一些细节上的处理,对生僻字注音,加配形象的插图,更加生动地向学生传递忠孝文化。”东社学校校长季晓松说,“每年新进学生人手一本,每周一课,安排专门的老师上课。”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多年来,通州把国防教育作为传承忠孝文化的一大重要板块,纳入学校教学、干部轮训等各个环节,形成各级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人武部门协调抓、基层单位主动抓的良好局面,把全民国防教育以制度的形式规定下来,由少数单位的“独角戏”变为全民共同参与的“大合唱”。

  每年暑假期间,区教育部门组织普通高中和职业学校录取新生进行为期一周的军训活动,不仅仅进行队列和内务训练,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国防知识和革命传统教育,增强身体素质和国防意识。今年,通州还首次将军训对象扩展到中学,有800名区实验中学初一新生加入了军训大军。

  每年,我区定期举办征兵动员和欢送新兵入伍活动,把征集优秀青年入伍作为向部队输送新鲜血液、为地方培养有用人才的战略举措来抓。去年,通州区大学生征集比例达到73.5%,被评为全市征兵工作先进单位。

  目前,通州已建成南通市级国防教育基地4个,区级国防教育基地2个,每年国防教育主题活动接待未成年人和机关干部、农村群众10多万人次。

  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总是需要借助载体的,通州致力创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树群众喜欢接近的典型,在文化节目的编排时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寓教于乐。

  由通州人、通州公司共同参与拍摄的电影《三袋米》,取材于上世纪80年代初湖北省红安县的一个真实故事,弘扬慈母恩德和崇学向善的精神力量。2014年9月,该作品被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列为第33批向全国中小学生推荐的优秀影片。当时在通州观看的师生超9万人。

  通州本土演员原创的曲艺小品《审舅舅》,用传统戏曲常用的方式,塑造了一个清廉公正的好知县形象。该小品曾荣获“中华颂”第七届全国小戏小品曲艺大展优秀剧目金奖,2017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一鸣惊人》栏目“梦想微剧场”第二季节目录播,获团队金奖。

  见贤思齐,择善而从。“忠孝”俨然成为通州人立身处世的基点,成为通州重要的社会名片。

  记者 印春湘

  9月13日,在通州区东社学校,40名中小学生手持读本,一遍又一遍地反复练习着民族英雄岳飞的忠孝名篇《满江红》,三天后他们将在“弘扬忠孝文化、聚焦‘精忠报国’、培育时代新人”通州忠孝文化园建设座谈会现场朗诵。

  “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一直以来,通州紧紧抓住“忠孝”两字,深入挖掘忠孝文化的历史底蕴,大力传承忠孝文化精神,并不断丰富其内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一个样板:忠孝园育忠孝文化

  走进位于东社镇的忠孝文化园,忠孝坊、忠孝文化走廊、24忠和24孝故事石刻、六角忠孝亭、百名将军书忠孝等人文元素,都深深地打上了“忠孝”的烙印。

  2006年,福建省军区原政委陆凤彬将军退休回到通州老家,在通州区委区政府支持下,多方筹措资金,将其老家祖宅地原先建的“家庭教育园地”升级打造成“忠孝文化园”。这座占地面积200余亩,投资近3亿元的忠孝文化园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座具有鲜明特色的忠孝主题公园。十年来,一直免费对外开放,累计接访60多万人次。

  孔子倡导的“忠孝仁义”是儒家思想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2015年4月,孔子石雕像在忠孝文化园落成,高32米,为全国之最。雕像主体部分由480多块石质部件拼接而成,重1000多吨。据设计者介绍,孔子神态以唐代吴道子的孔子像为蓝本,服饰、姿势以孔子行教图为依据。忠孝文化园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吴卫军说:“孔子雕像与园内其他忠孝景观交相辉映,更加提升了文化园的内涵和层次,也开启了通州乃至南通对传统文化教育传承的新篇章。”

  这座孔子雕像由福建省华峰盛石业雕刻有限公司捐赠。捐赠仪式上,时任中华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主席王石表示:“孔子雕像的落成是社会行为,表达了社会心愿,通州为文化发展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为了让人们更好地体验“忠孝”文化,园区对软硬件进行了升级,配备专业讲解员,讲解景区情况,阐述忠孝文化的深刻内涵。同时,园区新增了流动放映室,将许多先贤的忠孝故事展现出来,加深游客对忠孝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从开园到不断丰富内容,忠孝文化园已成为通州乃至南通传播忠孝文化的重要窗口。近年来,该园承办了“中华文化(南通)论坛”、忠孝廉文化艺术节等大型活动,并在十九大胜利召开、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等重要节点上开展文化展演等,累计上百场。

  去年10月,一台“欢聚忠孝园,喜庆十九大”文艺晚会在忠孝文化园精彩上演,由东社镇、区文广新局、区广播电视台以及区文联共同主办,歌颂十八大以来中华大地上的巨大变化,庆祝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省委宣传部国防教育宣传处副处长赵清林说:“借助忠孝文化园这个文化阵地举办这场活动非常好,把党的十九大精神最快最好最接地气地传播到群众中去。”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蒙曼在忠孝文化园参观时评价说:“忠孝文化是支撑中国走向辉煌的源头,忠孝文化园以陆将军的家风为依托,以广大群众的参与为基础,弘扬忠孝文化理念,对整个华人世界是有辐射作用的。”

  一股力量:忠孝文化育忠孝人

  80多年前,东社镇苴西村季锡兰老人,在地主民团武装“白龙党”的追缉下,与父母巧妙地帮助中共南通县委委员刘瑞龙摆脱险境。

  这是发生在东社镇的其中一个有关“忠孝”的故事。东社镇是一个儒家文化、佛教文化、盐灶文化和农耕文化水乳交融的小城镇。现如今,忠孝文化特色已成为该镇一个重要标签。去年7月,在慈云寺举办了首期国学成人班,邀请了国学大师陈梦麟作讲座,活动还借助忠孝画展、慈善义卖等形式立体传递忠孝、国学、宗教等文化。

  以忠孝文化园为支点,忠孝文化精神已经从东社辐射全区。多年来,通州积极倡导和培育忠孝文化,播撒忠孝文化的种子,春风化雨般浸润人们的心田,在全区形成了“知感恩、懂忠孝”的文明新风。

  十总镇双墩村15岁少年镇小龙,小小年纪就成了家里的顶梁柱,“隔代反哺”照顾病重的爷爷。他说,以后不管到哪里,都要和爷爷在一起。

  2015年度全国“最美中学生”、原通州高级中学学生徐艾明捐髓救母,他说:“为妈妈捐骨髓,这是一个儿子应尽的义务。学业落了可以补,妈妈的生命却只有一次。”

  东社镇香台村好儿媳顾玉悉心照料植物人公公,帮助他进行一系列的功能训练,用责任和耐心创造奇迹,诠释孝大于天的真谛。

  ……

  在忠孝文化的熏陶下,通州“优秀企业家”“最美基层干部”“最美家庭”“十大孝星”“美德少年”“通州好人”等新时代的“忠孝”内涵不断丰富,激发着全民向上的力量,具有通州特色的社会新风尚正在形成。

  今年初,通州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美丽女性”评选,涌现出一批弘扬中华美德、传承文明家风,爱岗敬业、锐意进取的“美丽女性”。有相扶相守的婆婆儿媳、肩扛重担的乡村村官、琴心剑胆的政法干警,有美容城市环境的环卫工人、守卫医疗战线的白衣天使、奋战七尺讲台的人民教师……

  通州历来崇文厚德,凡人善举层出不穷。目前,通州区共有10人荣获“中国好人”称号,7人当选“江苏好人”。

  涌现出勇救急症司机的加油站站长唐树均;每天弯腰数百次,确保孩子上下学安全的“抱抱哥”陈忠林;面对500余万元巨奖不动心的体彩售票员蒋长英;

  涌现出跨越半个中国,抱着氧气瓶赶路,只为给藏族孩子送上衣物和文具的“鑫手相连”志愿者;连续两次认捐100万元,创设“南通通博慈善助学助困基金”,并承诺每年捐献善款不少于15万元的爱心企业……

  一种传承:忠孝人带动道德美

  滴水穿石,集腋成裘。本是“忠孝之举”“凡人善举”的这种“个人行为”,正逐步发扬光大成一种具有民族气节的“群体行动”,传承“忠于国家、孝于父母、人人向善”成为通州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通州高度重视“德”对于后代的影响,将传统美德“忠”与“孝”结合到学校德育教育之中,培育忠孝人引领道德新风尚。

  2014年,通州部分中小学校就开始组织有专长的教师编写有关国防教育和忠孝文化方面的校本教材。东社学校、忠义小学编有忠孝文化简明读本;袁灶初中编有双语新二十四孝;李港小学编写了教养读本等。“我们把传统的24孝故事编写成册,并且做了一些细节上的处理,对生僻字注音,加配形象的插图,更加生动地向学生传递忠孝文化。”东社学校校长季晓松说,“每年新进学生人手一本,每周一课,安排专门的老师上课。”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多年来,通州把国防教育作为传承忠孝文化的一大重要板块,纳入学校教学、干部轮训等各个环节,形成各级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人武部门协调抓、基层单位主动抓的良好局面,把全民国防教育以制度的形式规定下来,由少数单位的“独角戏”变为全民共同参与的“大合唱”。

  每年暑假期间,区教育部门组织普通高中和职业学校录取新生进行为期一周的军训活动,不仅仅进行队列和内务训练,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国防知识和革命传统教育,增强身体素质和国防意识。今年,通州还首次将军训对象扩展到中学,有800名区实验中学初一新生加入了军训大军。

  每年,我区定期举办征兵动员和欢送新兵入伍活动,把征集优秀青年入伍作为向部队输送新鲜血液、为地方培养有用人才的战略举措来抓。去年,通州区大学生征集比例达到73.5%,被评为全市征兵工作先进单位。

  目前,通州已建成南通市级国防教育基地4个,区级国防教育基地2个,每年国防教育主题活动接待未成年人和机关干部、农村群众10多万人次。

  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总是需要借助载体的,通州致力创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树群众喜欢接近的典型,在文化节目的编排时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寓教于乐。

  由通州人、通州公司共同参与拍摄的电影《三袋米》,取材于上世纪80年代初湖北省红安县的一个真实故事,弘扬慈母恩德和崇学向善的精神力量。2014年9月,该作品被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列为第33批向全国中小学生推荐的优秀影片。当时在通州观看的师生超9万人。

  通州本土演员原创的曲艺小品《审舅舅》,用传统戏曲常用的方式,塑造了一个清廉公正的好知县形象。该小品曾荣获“中华颂”第七届全国小戏小品曲艺大展优秀剧目金奖,2017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一鸣惊人》栏目“梦想微剧场”第二季节目录播,获团队金奖。

  见贤思齐,择善而从。“忠孝”俨然成为通州人立身处世的基点,成为通州重要的社会名片。

标签:
责编:张静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