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把式”改种蜜桃
苦心种植三年终于挂果
满园的无锡阳山水蜜桃红艳艳、水灵灵,让人垂涎欲滴。多好的一年丰收季!
然而,面对这喜人的丰收景象,在我市通州区川姜镇望海台村9组承包桃园的张来发,不喜反忧,欲哭无泪。这,到底是何缘故?
说来话长。今年58岁的张来发,家住南通开发区新开镇。老张是个种田的“老把式”,种过大棚蔬菜、搞过千头猪场。
3年前,张来发决定转变种植思路,以一年12.6万元的价格,通过土地流转,将通州区川姜镇面积为87亩的未开发荒地租赁下来。张来发和爱人一起动手平整地块、开沟引渠,将原本贫瘠的土地修整成为适宜种植的肥沃田地后,他和妻子又节衣缩食投资4万元,通过在无锡的实地考察,最终决定引进2400株全国知名的无锡阳山“湖锦”“白凤”水蜜桃树苗,静下心来发展特色种植。
“3年间,我和爱人吃尽千辛万苦培育树苗,施肥、治虫、修剪,就连每月的正月初一,我们夫妻俩都守在桃园里,”张来发说:“除了投入大量的人力外,我们还先后投资了200多万元,总算在今年将这些桃树培育成功并顺利挂果。”
一场台风催熟蜜桃
批量上市却成了爆发性上市
“今年7月,桃园内的水蜜桃开始成熟。张来发和妻子看着满园的累累硕果,盘算着出售这些蜜桃后拿到手的钱,心里比蜜还甜。
“初步测算了一下,如果按分批控制成熟度、按梯次采摘上市,87亩桃园可以获得30万元左右的回报。没想到,人算不如天算,一场突如其来的‘安比’台风将原有计划全部推翻不说,还给我们带来了一场灾难。”
“台风过境带来了暴雨,接下来又是大暑。这一冷一热,造成桃园里的水蜜桃受温差和雨水影响快速成熟。原来一天正常出桃200箱左右,现在一天出桃数量近600箱,是原有数量的3倍,形成暴发性集中采收。这么大的采收量导致原有的销售渠道根本无法接纳分流,造成蜜桃大量积压,每天因过熟腐败而倒掉的鲜桃高达100多箱,已造成经济损失10多万元。”张来发说,这一箱箱烂掉的,可都是大把大把的辛苦钱啊!
本报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张来发引进种植的无锡阳山水蜜桃“湖锦”“白凤”,果大色美、香气浓郁、皮薄肉细、汁多味甜,果肉富含蛋白质、无机盐、钙、铁、胡萝卜素、维生素C等物质,其富含的铁质能增加人体血红蛋白数量。
镇村干部出手相助
渴盼社会各方能够雪中送炭
承包户张来发遭遇蜜桃滞销、丰产难丰收一事,引起通州区川姜镇镇领导、望海台村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重视。面对张来发的窘况和困境,镇村干部们纷纷发动起来,主动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通过微信朋友圈等渠道,联系一些企业和商户,竭尽全力帮助张来发解决“卖桃难”。
与此同时,周边地区的热心村民也主动伸出援手,你一箱、我一箱,倾囊相助,体现出“一方有难、八方相助”的淳朴而善良的古道热肠。
但是,尽管有众多镇村干部和村民相助,对于大量集中采摘的、惊人数量的蜜桃数量来说,仅仅是杯水车薪,远水解不了近渴。
“喏,你看,这么多分量都在250克以上的蜜桃因滞销而不断腐烂,实在是令人心疼啊。”看着田地里、果园里堆积如小山的烂桃,张来发叹息不已。
“为了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尽快将积压严重的水蜜桃卖出去,我和妻子经过商量,决定向帮助我们销售蜜桃的客户提供成本价和优惠价。不管怎么说,最大限度让利于客户,总比眼睁睁看着几十亩蜜桃生生烂在桃园里好,”张立发说。 记者周朝晖
实习生 周想想 李逸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