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川三大攻坚行动聚力富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24428元
中国江苏网讯 不久前召开的省市委全会,都对富民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作出了新部署。今年以来,崇川区从收入端和支出端双向考量富民工作,以大民生的视野落实富民工作,通过着力开展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基层建设三大攻坚行动,在推动全区各项重点工作的同时聚力富民,走出了一条具有崇川特色的富民之路。
发展经济筑牢富民基础
今年以来,崇川区进一步加大经济建设攻坚力度,为富民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
抓经济,项目是生命线。上半年,崇川区在项目推进上取得突破,签约落地项目67个;新开工同济大学南通技术转移中心等亿元产业项目36个,通富微电先进封装技术改造等16个项目竣工,醋酸纤维设备改造等4个项目实现转化,转化率达15.8%。楼宇经济持续上扬,启瑞广场基金产业园签约入驻机构55家、总注册资本近120亿元,重点商务楼宇常规税收增长2.6%。
作为主城区,崇川紧抓我市建设上海“北大门”的难得机遇,在对接服务上海中实现突破。与上海黄浦区签约经济合作发展共建区,与上海软件园合作共建的南通分园项目落地,与上海交大合作的“一基金两基地”项目实施。在产业对接方面,新增共建产学研合作项目3个,可可空间南通创新中心等21个项目签约,设立驻沪人才工作站,与上海浦东人才城合作项目实体运作。
正是借助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崇川区实现了财政收入、企业利润、居民收入“三个口袋”的不断充实。据统计,今年以来崇川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保持全省地级市中心城区第一,规上工业企业销售利润率保持全市第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4428元。
强化城建打造宜居环境
富民的内涵十分丰富,为百姓提供一个宜居的生活环境,是富民工作的应有之意。
今年以来,崇川区开展“263”行动,努力为百姓创造更好的生态环境。半年多时间,崇川区就完成了51个项目整治,治理丰收河等7个黑臭水体,关停了辖区内8家印染企业;完成了中远川崎VOC治理等18个大气污染防治项目,截止6月份,PM2.5较2016年同期下降21.7%;回应民众呼吁,解决实际困难,完成濠北路餐饮一条街整改。5月底,崇川辖区内23家养殖场户全部关停,在全市各县(市)区中首个完成关停任务。
征收安置工作,既关系到老百姓的资产价值,也关系到动迁户的生活质量。
5月11日对于观音山街道原山港桥村5组居民韩健来说,是个大喜的日子。早上8点45分,作为“八一路南太平路东环镇路西青年路北地块”的1号选房户,他在观音山鑫城南苑喜领两套安置房,一套133.48平方米,另一套88平方米,乐得合不拢嘴。
和韩健一样,今年以来崇川区有3300户动迁居民喜迁新居,在观阳名邸等8个项目中进行了集中安置。安置房地段好、质量好、小区环境好、物业管理好,不但实现了安置户房产的保值增值,也帮助居民们实现了生活环境的提档升级。
安置工作得民心,带动了征收工作顺利推进。崇川区持续开展“阳光征收百日竞赛”,完成了402户征收扫尾工作,11个项目实现清零,军山植物园等12个项目全部签约完毕。
同时,崇川区还投入8700万元,实施了6个老小区140幢楼宇的综合改造;计划投资1.43亿元,实施城市支路建设项目30个,改善交通微循环;实施了寺街、西南营、学田中南苑等积水点整治项目17项,切实缓解了老城区淹水问题;承接农院西侧、福利院东侧等八个小游园建设任务,计划9月底全面开工……一个个改善民生之举受到了居民的广泛欢迎。
强化保障增加“隐形财富”
“你们真是帮我解决了燃眉之急!”7月5日,面对上门看望的崇川区“走帮服”人员,家住虹桥新村的汪女士深有感慨地说。
汪女士今年46岁,一直未婚,患有先天性肌肉萎缩症,一人孤苦生活。针对汪女士的情况,崇川区职能部门会同虹桥街道为她量身定做4个“大礼包”:帮其申请残疾人护理服务补贴,享受医疗救助;纳入低保,每月可领868元;区民政局、街道给予临时救助,1500元/季度,共建单位定期上门慰问;落实医生不定期上门协助做康复训练。今年,崇川区在“走帮服”活动中针对因病致贫家庭具体情况,已经派发了660个个性化“帮服大礼包”,把温暖精准送到困难群众的心坎里。
富民不仅是“收入端”的问题,还要从“支出端”来考量,公共服务好一些,社会保障高一些,老百姓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负担就会轻一些,实际上也是增加了收入。今年以来,崇川区将“走帮服”活动作为推动基层建设的重要抓手之一,走访居民19万余户,办结好事实事难事3500余件,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为百姓提供更多的提供服务和保障,尽力减轻群众的负担。
社会治理“四位一体”是崇川区多年来提升基层基础建设能力的有效做法。今年,崇川从增加为民公共服务、提高保障水平入手,实施了一系列举措。
区人力资源市场举办各类主题招聘会48场,2019家单位提供就业岗位24654个,新增就业8864人,帮扶784人成功创业,为201人申请创业担保贷款2497万元;全区106个社区全部成立了群众评议团,上半年开展评议1500余场次,形成评议结果4800余条,为百姓解决实际问题1200余个;帮助社会组织提升能力层级,更好服务百姓,其中新城桥街道“残疾人之家”的“重度残疾人褥疮护理项目”获得中央财政50万元支持,成为南通市首个中央财政支持的社会组织公益服务项目;完成区居家呼叫服务中心建设,已为近5000名老人安装一键通,养老智慧化服务得到提升……
南通市政协副主席、崇川区委书记吴旭表示,崇川下一步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委全会精神,紧密联系区情实际,把握好认识好富民内涵和当前差距,做好富民的“加减乘除法”,推动百姓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共同提升。
记者 黄凯 袁晓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