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南审党委聚焦三大问题办实事建新功
2021-11-23 17:31: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11月23日南京讯 南审党委依托“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措施清单”三张清单,解决服务什么、谁来服务、如何服务的问题,压紧压实办实事责任。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师生“急难愁盼”是“两在两同”办实事建新功的第一步。出台《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联系师生工作制度》,优化升级“24小时师生意见网上快递站”,通过组织召开书记校长下午茶、书记座谈会18场,二级党组织师生座谈会26场次,机关职能部门师生座谈会10余场,整理分析归纳形成校级办实事清单23大项78条具体举措和二级党组织办实事清单350条具体举措。截止到今年10月,对照上半年县处级领导班子“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完成学校层面办实事具体事项110项;完成二级学院/部门层面办实事具体事项226项。

聚焦热点、难点和痛点三大问题

热点往往是体现的暂时需求,难点往往是不太容易短期解决的问题,痛点往往是问题中的关键问题,解决了可以实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对于热点问题往往可以采取及时监控,比如学校通过24小时意见快递站搜集问题信息;难点需要下苦功夫真功夫,找到众多的影响因素,群策群力寻找解决问题之道;痛点则需要独辟蹊径,需要寻找新办法、下巧功夫解决。问题提炼往往有三个层次,一是被动发现,比如是通过审计巡察等发现问题线索;二是主动发现,比如通过各位座谈会让师生自己提问题;三是超前发现,通过观察法等主动发现未知的问题。

实验中心党支部通过“精准画像-数据分析-发现痛点-精益服务”的思路,精准定位用户画像,解决用户真正痛点,有针对性地解决师生潜在需求。阿尔巴德定理的关键是“观察法”,在不打扰服务对象的情况下,通过在旁边观看、分析,发现用户的隐藏痛点,通过多个途径获取服务对象的潜在需求。一是通过线上沟通。在日常工作中为创造更多机会为师生服务,实验中心建立了2个“南审教师教学协作群”直接为全校995位一线教师服务,在群里提出任何诉求都会在第一时间得到回应,老师们也乐意在群里分享,被老师们称为“万能的群”,在群内收集老师提出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并在部门例会中收集整理;二是通过线下交流。在面向教师一对一的技术服务过程中、课堂巡课和课间交流中,他们也会通过不同视角去观察并获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需求;三是通过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中心专职实验老师每学期给2000多名学生开设跨专业综合实验课,发掘有兴趣的学生组建社团,从学习体验、实践创新等多方面观察并获取学生学习行为中的实际需求。

坚持做深、做细和做透三大原则

做深就是基于问题性质,发挥专业优势解决问题,形成问题解决得示范效应。比如,自2019年10月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中心开始负责运营江苏省大学生心理健康在线自助互助平台“苏心App”和江苏省大学生24小时心理热线两条生命专线。心理咨询中心党支部通过定期的案例督导和技能培训稳步持续地提升志愿者工作效能。截至2021年7月,“苏心App”已覆盖全省70余万大学生,心理热线接线4700余通,成功应对危机个案77起。

做细就是发挥全员全过程全要素的育人功能,发挥工匠精神,涓涓细流、持续发力,共同营造育人环境。比如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就业工作,一是“全员+全程”抓就业。首先是全员抓就业。坚持高位推动,压实责任,成立校院两级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就业工作考核及奖励办法系列文件。党委书记亲自过问、亲自安排、亲自部署全校就业工作,多次召开校院两级就业工作推进会。加强学院和书院两大组织的联动、教学体系和学工体系两大体系的协调、专业老师和辅导员两大队伍的配合,协同做好就业工作,形成全员抓就业、促就业工作格局。其次是全程抓指导。

加强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开展分层次、分类别、多样化的就业指导,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成才观、职业观、就业观”,建立“一生一策”的精准指导服务,开展大学生核心能力培养。二是“校内+校外”抓就业。

强化培训体系建设,在校内,定期开展业务技能培训,举办91job智慧就业平台功能使用培训,召开毕业班辅导员工作交流会;在校外,依托江苏省大学生核心就业能力培训点,多次选派一线人员参加相关培训,努力提升就业工作队伍专业化素质。三是“线上+线下”抓就业。在线上,持续推进网站和微信的建设与维护。南审就业在线公众号发布招聘会1500多条。举办各类型云宣讲60多场,网络招聘会10多场,提供岗位近8万多个。在线下,举办7场校园双选会,70多场校园宣讲会,合计参展单位600多家,提供岗位36000多个。

做透就是不遗漏任何环节,实现问题解决的全覆盖。比如对于课程思政工作,南审印发了《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明确包括“课程育人”在内的十大育人体系推进工作。在发挥思政课作为德育教育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的同时,着力让所有课堂都肩负起育人功能,让每位教师都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切实将“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要落到实处、体现成效、彰显特色。做到1200多门课程门门有思政。

同时,学校结合专业特色,深度挖掘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打造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学校制定课程思政教学激励机制,鼓励课程思政教学研究,推行课程思政入人才培养方案、入教学大纲、入教案、入课堂、入评教系统。截至目前,学校已完成所有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思政修订工作,董必荣领衔的《会计学》获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建有86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6个校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

追求满意、惊喜和感动三大效果

评价办实事建新功在于让师生真正满意、持续满意,会有满意、惊喜和感动三个层级。

首先是让师生满意是办实事的基本要求。学校总务党总支扎实推进农校对接项目,让田间蔬菜直达校园餐厅,提高了师生对后勤的满意度。在广泛调研周边地区农业基地的基础上,开展“农校对接”试点工作,来自对接基地的十余种季节性蔬菜引入到学校食堂餐厅。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受到广泛欢迎,农校对接工作减少了学校农产品采购环节,降低了食堂采购成本,实现农民增收学生受益,同时更好地保障师生食品安全。过去食堂窗口投学生所好,大量销售炸鸡、烤翅等食品。在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总务人从健康角度着想,在食堂窗口增加鱼虾鲜活产品、牛羊肉、时令绿色蔬菜等菜肴的供应,虽然成本大幅提高了,但健康膳食的倡议与行动得到了师生一致好评。

其次是让师生惊喜是办实事的更高要求。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校园消费也有了升级换代的新需求,师生们不光需要吃的好、吃的健康,还要吃的有氛围、吃的是优良就餐环境。总务党支部紧紧把握消费升级的趋势,大力改善了润园和泽园餐厅的就餐环境,让大家感受到了惊喜。麦当劳、星巴克、costa安排进校,传承千年苏式风味的老盛昌汤包,还有网红品牌烤盘饭和鲜果捞。学校官微发布后阅读量超过10万+,足见师生的惊喜度。

第三是让师生感动是办实事的终极追求。如果持续地了解师生需求,不断满足师生需求就会让师生满意;不断追踪师生新需求,挖掘师生的潜在需求,办实事的措施超出了师生的预期,师生就会产生惊喜。不断的满意和惊喜就会让师生感动,成为喜欢学校的忠诚粉丝。为了做好劳动教育,学校在润园食堂五楼建设了劳动实践基地、厨艺创作体验馆。想学习厨艺的同学们可以参与实践,这是落实劳动教育的探索举措,也会受到学生家长的欢迎。(本文作者李乾文,系南京审计大学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标签:
责编:华诚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