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这个“日记”如今是国家一级文物、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镇馆之宝”
2021-03-04 09:59:00  来源:南报网  
1
听新闻

修复后的《死前日记》。 通讯员 叶雅慧 周菲菲 南报融媒体记者 李子俊摄

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珍藏着一件“镇馆之宝”,国家一级文物——贺瑞麟烈士在临刑前写下的《死前日记》。贺瑞麟曾是共青团南京市委书记,在19岁的花样年华慨然赴死。在日记中,他将狱中的黑暗生活和同志们的奋力斗争记录下来,并表明自己的心声,“就是死,也不能干孬种事!”

记录临刑前心路历程,痛斥敌人热爱同志

“今天是中秋节,是我‘死前日记’的开始。”日前,记者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看到,一本蓝色的笔记本上,贺瑞麟烈士用黑色钢笔工工整整地写下了23页日记,记录下了1928年9月28日至10月5日,自己在临刑前一周的心路历程,直到就义的前夜。

在日记中,贺瑞麟记述了自己从一个“个人英雄主义者”成为“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心路历程。他写道:“从9月22号起,我们被紧关着的号子忽然紧张起来。老杨请求保释放不许,许多难友都停止了接见……啊,去了,去了!永远的别了!同志们最后的一次对望啊……我,我不久就要步砚芬的后尘,到雨花台了。永远的别了,祝你们早日成功。未来的世界终归是我们的!”

日记中,贺瑞麟爱憎分明,立场坚定。他痛斥敌人:“在敌人的刀戟没有加在我的颈项之前,我绝不放下为贫苦人民奋斗的责任,而又自暴自弃的行为。这些下流的军阀小走狗,你知道吗!就是死,也不能干孬种事!”他热爱同志:“我的流泪半为砚芬兄的急遂不测的遭遇,半为即须分离的眼前的同志囚友们的感情的冲动而潸流。”

文中还有一幅贺瑞麟亲手画的简笔画,一个五角星中写着“雨花台”三字,表示已做好随时牺牲的准备。

遭日军轰炸被白蚁啃食,日记终回雨花台

贺瑞麟是江苏铜山人。1928年5月,中共南京市委召开了第二次党代表大会,贺瑞麟当选市委委员兼共青团市委书记。当年7月,中共南京组织遭受第三次大破坏,贺瑞麟被捕。

9月28日凌晨,好友史砚芬等4人被杀害在雨花台刑场。贺瑞麟知道自己也难逃一死,于是从看守那里骗来纸笔,悄悄开始写日记。1928年10月6日,贺瑞麟从容地走向雨花台刑场。临行前,他交代同狱难友刘德超把日记交给党组织。

“这本日记将当时革命志士在狱中的黑暗生活和顽强斗争详细记录下来,同时记录了一幕幕壮烈告别的情景,记录了共产党人最真实的所思所想,是一部反映早期共产党人狱中斗争的珍贵史料。”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刘德超被迫举家西迁。为了保命,他扔掉了祖传的家业、商铺,但一直带着这本日记。在重庆时,他怕自己在日军轰炸中遭遇不测,便将日记装在罐子里,埋在地底下。等回去找日记的时候,罐体都被震碎了。日记受潮之后,又遭遇了白蚁的啃食。

1949年,国家开始在雨花台修建烈士陵园,并征集在宁牺牲的革命烈士史迹。刘德超激动万分,将日记整理后,于1952年交给了雨花台。

用70年前纸张重新“造纸”,珍贵文物获“重生”

1995年,贺瑞麟《死前日记》被评为一级文物。2019年,雨花台烈士纪念馆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在专家指导下对其进行了修复,使这件珍贵文物获得了“重生”。

“原本日记只有一些破碎残缺的纸张,且发黄变脆、沾染污渍。”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此前67年的漫长时光里,这本日记一直被保存在文物库房中,难见天日。

2019年春天,《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项目》启动,在南京大学古籍修复、历史文化等领域的专家指导下,技术人员历经近5个月,终于修复了这本《死前日记》。修复人员马恩来告诉记者,修复中最难的地方,是纸张的寻找,“为了修旧如旧,我们特意找到了70多年前同时代生产的纸张,把它打成纸浆后,进行双面修补。”

该项目的实施及时抢救、保护了馆藏濒危革命文化资源,使珍贵的革命文物获得了“重生”。

通讯员 叶雅慧 周菲菲

南报融媒体记者 李子俊

标签:心路历程;敌人;痛斥
责编:王宛璐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