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用声音传递和平心声 百余人接力诵读《魏特琳日记》
2020-11-20 15:23:00  来源:南京日报  
1
听新闻

葛道荣敲响和平钟。通讯员 蔡美婷 南报融媒体记者 崔晓摄

“在南京的日日夜夜——我的日记是从1937年8月12日开始的……”这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社会志愿者蒋爱红朗读《魏特琳日记》的开头部分。11月19日上午,《魏特琳日记》诵读作品“紫金草工作室”强国号上线仪式举行。

《魏特琳日记》全文50多万字,是继《拉贝日记》后又一部反映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真相的原始材料。今年8月,纪念馆向社会各界招募遴选了100多名朗读爱好者,接力诵读。114份、共计34个小时的声音产品组成完整的《魏特琳日记》。

19日上午,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葛道荣老人敲响和平钟,并按下《魏特琳日记》诵读作品强国号上线按钮。当年,葛道荣曾带着弟弟妹妹前往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难民收容所避难,在那里,他们受到了魏特琳女士的庇护。葛道荣激动地说:“感谢救助难民的魏特琳女士!”

每个人的声音是微薄的,但114个声音汇聚在一起,能够聚成一束光,形成一股力量。参与诵读的都是纪念馆的社会志愿者,他们中有大学老师、播音主持专业老师、电台电视台主持人,还有喜马拉雅网红主播。志愿者们用声音再现魏特琳女士的悲喜哀乐、展现她的大义凛然、表达她的焦虑和无奈……用声音告诉世界:拥护和平,反对战争。

讲解志愿者乔薇多次在朗诵大赛中获奖。去年,乔薇成为一名讲解志愿者,负责讲解展览“国际人道主义救援”部分。“这段讲解的经历让我更好地诵读《魏特琳日记》。”乔薇说,她读着读着,内心就会起伏,所以要尽量控制,尽可能完美地呈现。

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研究员、江苏行政学院教授杨夏鸣曾参与《魏特琳日记》翻译工作。他说,《魏特琳日记》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其中记录了日军暴行,也记录了魏特琳女士生活的点滴,日记中的很多细节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比如从1937年8月15日至当年12月12日,日记中曾144次提及防空警报响起;再如1937年12月17日,记录了日军强迫收容所管理人员跪下、被抓走的妇女发出凄惨的叫声,这些细节描述得非常详细。

纪念馆副馆长凌曦说,纪念馆是一个记忆之所,也是一个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和平教育的平台。近年来,纪念馆以艺术性展览、音视频传播作品、花语仪式化教育活动、沉浸式情境演出等多种形式,开展教育活动,传递历史记忆。未来,纪念馆将凝聚更多的有识之士,共同策划开发更多符合新媒体传播、能够抵达人心的艺术类产品,传承历史记忆,传递和平理念。(融媒体记者 许琴)

标签:魏特琳;日记;魏特
责编:王宛璐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