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商南群众的心里话:感谢你们南京人!
2020-09-18 18:48: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讯 地处秦岭东段南麓的商南,衔豫接鄂,三省交会,是国家级贫困县。

为尽快让贫困群众过上小康生活,近年来,溧水、商南联手协作,从资金支持,到产业扶持;从技术引进,到人才培养;从助民增收,到就业帮扶……终于助力商南摘去戴在头上多年的贫困帽。

8月12日,记者前往商南,一路跋山涉水,走村串户,访企探园……所到之处,当地人总会用一句口头禅开心地告诉记者,现在的他们,“好着呢,好着呢!”

在宁学成手艺,4姐妹回乡助力脱贫

位于商南县城关街道的商洛商宁工艺玩具厂,是溧水企业在当地投资建设的扶贫项目之一。

8月12日下午2点多,记者赶到这家玩具厂时,生产车间内的女工们正围着工作台赶制产品,有几位师傅在一边指指点点,现场一片忙碌。

“我们这个厂是2018年10月兴建的,总投资320万元,投资单位是位于溧水东屏的南京开平工艺玩具厂,我原来就在溧水的厂工作。”商洛商宁工艺玩具厂负责人胡基友说,“目前,商南的这个玩具厂有工人90人,其中30多人为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她们计件拿工资,月薪平均都在2000元以上。”

今年36岁的刘海珍是这家玩具厂师傅级的熟练工,“我一家5口,孩子上学,两位老人在家,老公在另一家厂打工,家里每个月能有上万元收入,好着呢!”刘海珍说,“你知道我原来在哪打工吗?我原来就在溧水开平工艺玩具厂打工,我家4个姐妹,都曾在这家工厂打过工。现在,我们又一起回来,到家门口的这个玩具厂上班了。”说着,刘海珍跑到车间,叫来了她的大姐刘海梅、二姐刘海波、三姐刘海玉。

随后,老成持重的大姐刘海梅,讲述了她们4姐妹的打工趣事。

“因为家里穷,1996年我初中毕业后,经县里介绍,到溧水的开平工艺玩具厂打工。因为收入不错,随后几年,我陆续把3个妹妹带到了身边。”刘海梅说,“其间,我还受溧水当地领导委托,到家乡为溧水的几家企业招工,前前后后带了几百个姐妹出来。如今有20多人已嫁到溧水,在当地落户了。”

“放不下老家的父母,要不然,我至少有两个姐姐也嫁到溧水了。”一旁的刘海珍笑着插话。

“两年前,我们打工的溧水开平工艺玩具厂,要到我们家门口建厂。我们听说后,开心死了,立即找到厂里领导,希望跟着回老家上班。没想到,厂里领导也有这个意思,准备把我们这批熟练工带回去,带领家乡的姐妹们一起脱贫。”刘海梅说,“现在在家门口打工挣钱,还能照顾家里老小,好着呢,好着呢!”

健康扶贫,腹腔镜背后的医者仁心

来自溧水区中医院的俞传江,是对口帮扶商南的“三支人才”之一。8月12日下午5点多,记者试图联系俞传江时,他的手机一直没人接听。半个多小时后,俞传江回电话解释说,他刚才在给一位流产大出血的患者做手术,没法接电话。

今年5月14日,俞传江受溧水卫生部门选派,来到商南中医医院妇产科进行健康扶贫。“我来了之后发现,这家医院没有腹腔镜治疗手段,后来一了解,才知道做腹腔镜手术的器械有是有,但放在仓库都落了灰尘。之所以没用,是这家医院没有医生会做,缺少人才。”擅长腹腔镜手术的俞传江向院领导请示,由他担任老师,组织一个医疗小组,传授腹腔镜技术。准备一个月后,6月18日,医院开做第一例腹腔镜手术。

“患者是卵巢囊肿,手术很顺利。”俞传江说。手术结束后,他又现场讲解手术过程中的关键细节,便于同行领会。随后一个月不到,他接连为6位患者成功施行了腹腔镜手术。

俞传江正一心忙于工作时,没想到他3岁半的儿子被查出患了白血病。说到儿子,俞传江低头沉默半晌,缓缓地说:“听到这个消息,我脑子一片空白。孩子才这么点大,就患上这种病,作为父亲,心里确实难以承受。当天,我就跟医院请假,回去了。”

没想到,回家两周后,俞传江就赶回了商南。

记者问道:“怎么急着回来?你完全可以跟领导讲明情况,换别的医生过来的。”

俞传江说:“我也想过,只要跟领导提出来,他们肯定会同意换人。但我有这么几种考虑:首先,孩子的病情经过紧急治疗,已经稳定,下面就是配合医生一步步治疗。我爱人是护士,有她陪护儿子足够了。另外,离开商南前,我已约好5位患者做手术。作为医生,我不能丢下病人。同时,腹腔镜技术培训刚刚起步,也不能半途而废……”过了一阵,他抬腕看了看表说:“对不起,老乡,我不能陪你聊了,我得去病房,还有病人在等我。”

记者站起身,看着他的背影,缓缓消失在通往病房的走廊尽头……

洪灾中,一卡车绿豆的感动

像上述这种投资办厂、健康扶贫,仅是溧水携手商南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的一些点滴。

“近年来,溧商两地通过推行党政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三位一体’扶贫协作和经济合作模式,在组织领导、人才交流、资金支持、产业合作、劳务协作、携手奔小康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溧水扶贫干部,商南县委常委、副县长代吉上介绍,截至目前,已实现干部双向交流挂职29人、专业技术人才交流214人次,引进落地企业4家,其中扶贫车间2个,累计投入各级帮扶资金1.7978亿元,实施各类扶贫协作项目118个,4560余户1.55万余名贫困群众实现脱贫增收。

扶贫协作出成果,当地群众发自内心感谢党的好政策。

商南境内的双山茶叶基地,是中国最北端的茶园。2019年,溧商联络组通过苏陕扶贫协作资金,向其经营单位商南茶叶联营公司投入股金450万元,该公司以年息7%的比例,每年给15个深度贫困村分红。此举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还带动230多户贫困户增收,富水镇油坊村村民陈帮福就是受益者之一。

在双山茶叶基地,正在劳作的陈帮福扳着指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我家3口人,有12亩山地,流转给公司种茶树,一年收入4000元;还有三四亩茶园到公司入股,一年收入七八百元;就近在茶叶基地打工,每人每年收入有1万多元……越算越开心,这日子过得好着呢!”

像陈帮福这样的群众大有人在。家住青山镇青山社区的王洁,丈夫去世后,独自一人抚养3个孩子,生活艰难。自从扶贫协作项目光伏电站、香菇种植基地在周边建成后,王洁家的日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土地流转给光伏项目,每年得到流转费1250元、入股分红3000元;到香菇种植基地打工,每年收入近万元……以前我家是破旧平房,现在已经建起两层小楼。想想以前的苦日子,再看看现在,好着呢,好着呢……”说着说着,王洁的眼里汪起泪水,言语难继的她两手不停比画,最后双手合十道:“真心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你们南京人!”

……

这样的感动,情牵两地。

上世纪90年代初,溧水就与商南建立起了对口帮扶关系。有一年夏天溧水遭遇暴雨,商南县委得知后,立即派县民政局局长带了一卡车绿豆前往溧水。“当时路况没现在好,一路颠簸几天几夜才赶到溧水。”代吉上说,“到了溧水后,商南这位民政局局长说:‘我们商南穷,没什么支持你们的。我们收集了一车绿豆,给你们抗洪时防暑降火用……’溧水人民备受感动。这件事后,我们当地不少干部,一听说商南扶贫要派人,都争着来。”

“正在我们县发改局挂职的溧水人社局干部王俊就是其中之一。他的父亲王则贤老人,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主动报名到我们县挂职扶贫。父子两代人,先后战斗在这块脱贫攻坚的土地上,真的让我们很感动!”商南当地干部汤继春说,“有这样的南京人前赴后继,我们商南好着呢!”(文/殷学兵 查金忠 图/姚强 缪越)

标签:南京人;群众;心里话
责编:郭玲玲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