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守望相助,“南京大爱”撑起一片天
2020-05-09 09:50:00  来源:南报网  
1
听新闻

2月16日上午,在南京市生态环境局协调下,载着医疗废物专用周转桶以及个人防护用品、消毒用品的医疗废物专用转运车出发驰援武汉,开展医疗废物收运工作。通讯员张健南报融媒体记者张华摄

“我们现在在海宁!谢谢温暖有爱的南京人,在我们最困难时帮助了我们一家!等7月份单位放高温假时,我一定要来一趟南京当面道谢!”5月7日,当记者拨通湖北叉车司机胡兵兵的电话时,他非常激动,连声道谢。

胡兵兵曾“泪洒南京”。2月1日,他驾驶鄂S牌照私家车,带着妻子和两岁的女儿路过南京交通卡口之前,已经在高速公路上漂泊了两天。工作人员一句关切的询问,让夫妻俩再也绷不住了,一时泣不成声:“我们没地方去,也不知道目的地在哪里……”

他们没想到,卡口工作人员不仅为他们递上饭菜、水果,还设法帮他们联系到了“爱心宾馆”。在南京留观的14天里,有丰盛的一日三餐;怕孩子枯燥,工作人员还送来了图画书、能放音乐的电子玩偶……

“南京人真的太好了!南京是特别特别有温度的城市!”临别时,胡兵兵再次哽咽。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博爱南京不仅敞开怀抱为湖北旅客遮风避雨,还毫不悭吝地拿出自己最“硬核”的物资驰援湖北。“温暖宁”以大爱、责任、担当和勇气为底色,为“宁鄂一家亲”写就最生动的注解。

就是这么有爱——

面对“不速之客”,南京市领导说:“我们防的是病毒,不是湖北人!”

在湖北疫情最危急的时期,南京人有句话在网上刷屏——“我们防的是病毒,不是湖北人!”

事情缘起于1月24日年三十那天。忙碌的南京市疫情防控指挥部里,一个电话让气氛骤然紧张起来:当天13:45从高雄抵宁的MU2946航班,机上有9名湖北旅客。

“不速之客”此后接踵而至——

25日,19:00、22:36由日本大阪抵达南京的HO1612、1616航班上,两批航班乘客均为武汉一旅行社组织的赴日旅行团成员,其中湖北籍旅客39名;

26日,22:46、23:28将由泰国廊曼抵宁的FD326航班、SL922航班,分别有旅客179人、152名,其中武汉籍旅客分别有37名、11名,共7人出现发热症状;

……

这些因武汉天河机场关闭无法返回、不得不“空降”南京的湖北乘客,该怎么安排?“我们防的是病毒,不是武汉人!”市委市政府领导态度坚决而明确,迅速安排相关部门进行对接和处置。

为安置FD326航班、SL922航班300多名旅客,市委党校专门辟出了一幢楼,共177个房间、354张床。食堂的大厨们每天凌晨5点就忙活起来,包子、馒头、鸡蛋、小菜、牛奶、稀饭……套餐式早点由专人送至房间。

因为之前是去泰国旅游,很多旅客除了出发时的一身棉衣,随身携带的多是夏天的衣服。“感觉有点冷,能不能帮忙买点棉服?”客人们在微信群中的请求立刻有了回应,第二天一早,60件棉服便送到了酒店。

“很多地方都拒绝武汉籍及湖北其他地区旅客入住,没想到我们在南京享受到了这样的暖心安排,就像回到了自己的家。”FD326航班的武汉旅客马静很感动。

安置需要集中留观的一些旅客,为一些暂时回不了家、又无处可去的湖北籍散客提供住处,南京不仅指定了一批酒店宾馆,还特地设立了4家“爱心宾馆”,累计接待了800多名湖北籍旅客。感人温馨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发生——

在“爱心宾馆”留观的李女士因奶水严重不足,4个月大的女儿饿得直哭。该宾馆“后勤总管”、禄口街道文体中心工作人员陈泽平立即派人买来新鲜的排骨和鲫鱼,为李女士特别熬制营养汤,一天两顿准时送到房间。悉心照料下,李女士的奶水变多了,孩子能吃饱了。

2月2日是一位留观老人的生日,工作人员买来了生日蛋糕。当生日蜡烛点亮时,老人热泪盈眶,把照片传给远在他乡的女儿。温馨的照片刷爆了朋友圈,留言中频率最高的一句话是——“南京很有爱”。

高效的落实、完备的防控措施、无微不至的关爱,化作一股股暖流,迅速融化了“不速之客”们心中的忐忑和焦虑。

在秦淮区“爱心宾馆”结束留观的湖北客人小吴,2月16日向秦淮区防疫指挥部递交“请愿书”,希望能担任社区防疫志愿者。小吴同住一家“爱心宾馆”的4名老乡——王丹、胡今、黄琳菲和张璐,当天也递交了申请书,并被批准成为防疫志愿者。

“在我们无家可归的时候,南京给了我们家人般的关怀,我们非常希望也能为南京做点事情。”他们说。

就是这么“硬核”——

接力物资保障,“南京制造”“援”源不断

众志成城,共克时艰。为滞留的湖北旅客撑起一片爱的天空,向湖北派出一批批义无反顾的医护人员,责任和担当还促使南京一直在思考:疫情严重的湖北、武汉最需要什么?我们还能给什么?在物资短缺的紧要时刻,南京人持续“接力”,倾囊相助。

江苏摩氧创新公司是南京市一家研发生产微型制氧机的高科技公司。“对于新冠肺炎患者而言,制氧机一定能派上用场。”春节期间正在国外休假的公司副总裁徐骁关注到国内疫情后,立即结束休假返回。

“能不能将我们的设备捐赠给武汉最需要的医院和病人?”落地南京后,徐骁第一时间联系市慈善总会,询问捐赠手续和渠道。“我们西藏销售基地有现成的设备,但因种种原因走不了空运。于是我们又联系邮政将设备从陆路发往南京,再从南京空运到武汉。”徐骁告诉记者,设备抵宁后,研发人员第一时间进行相应调试后紧急发往武汉,先后分两批将250台制氧机、300台血氧仪捐赠给湖北各地的方舱医院。

全力支援武汉,如江苏摩氧创新公司这样的爱心企业有许许多多。据统计,南京市以慈善总会、红十字会为主渠道,以大型企业为主体,带动全社会广泛参与捐赠,至3月底,全市各界累计援助461笔款物支持湖北省,折合资金约24813.8万元。

市属国有企业中,南京银行通过市慈善总会定向捐赠1000万元,全力支持湖北抗击疫情;南钢集团联手复兴公益基金,多次购置医疗物资捐赠给武汉市;南京医药集团作为市政府指定疫情防控物资保供单位,自大年初一起,就组织南京药品公司从全国各地连夜运送防疫物资驰援武汉。大型企业中,苏宁控股、大华集团、艾欧史密斯、弘阳集团、中信证券、华泰证券、中金财富证券、迈瑞医疗等企业的援助款物均超千万元。

抗疫一线,防护、检测、救护、治疗物资和设备,“南京制造”全门类生产、全方位保障、全过程供应,一家家企业紧急开工全力生产,送往湖北的物资源源不断。

位于六合经济开发区的英德利公司,专业从事专用改装车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1月28日,英德利接到了防疫物资救护车的生产任务,包括负压、重症和转运三类救护车,首批救护车要求在2月中旬交付。次日,公司技术、采购人员已经提前进入状态,公司在2月9日下线第一台救护车。2月19日下午,一列“特殊”的专列从南京紫金山站开往武汉大花岭南站,40辆负压救护车“乘坐”95009次货运专列次日凌晨抵达武汉,迅速配发至当地定点医疗机构,用于转运急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

“武汉火神山医院急需医疗设备!”1月24日除夕夜,一个来自武汉的求助电话,让南京天奥马上进入“战斗状态”。2月9日下午,武汉火神山医院开始收治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移动工作站、远程会诊车、抢救车……当天,看着新闻镜头里一台台熟悉的病房设备,南京天奥医疗仪器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陶薇振奋不已。截至2月底,南京天奥累计向武汉火神山、雷神山两家医院供货3491件,完成了全部的订单交付。

“援”源不断,“南京制造”用实力书写下“硬核”担当。

就是这么勇敢——

一路“逆行”,平凡英雄保障“生命线”

交通运输是城市的“生命线”。大战当前,闻令而动,向险而行。疫情发生后,包括禄口机场在内,由南京交通系统各单位组成的综合运输爱心联盟及各相关部门迅速调集部分车辆组建应急保障爱心车队,转运湖北籍旅客及应急保障物资。一路“逆行”的镜头中,留下的是平凡的南京人坚毅的背影。

年三十,由台湾飞武汉的航班,因武汉天河机场关闭而被迫滞留南京。为了保证数十位武汉游客能及时与家人团聚,爱心联盟成员、江苏外汽爱心车队的张宁和王少波毅然放弃与家人团圆的机会,日夜兼程,将所有旅客安全无恙地送回武汉。他们返回南京时,已是18小时后的大年初一上午9点。

大年初二中午,电话来了,有一批医用防护服急需送到武汉。正在家中的江苏金陵交运集团有限公司驾驶组组长徐国庆放下碗筷,就和搭档汪辉赶到溧水的物资运输地。天公不作美,他们从南京出发后就开始下雨,途经安徽路段时还遇上了下雪。原本6个小时的路他们开了10个小时,抵达目的地时已是次日凌晨2点,接收物资的人感动到哽咽。为尽快把救援物资安全送达,往返的一天一夜,两人就吃了两次方便面。“那个时候精神高度紧张,一点都感觉不到饿。”徐国庆回忆说。

来自市交通运输局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7日,全市共调集爱心班车450辆,转送相关人员6209人,运输物资总量达到63.81万吨。

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武汉缺的不仅仅是物资、交通运输力量,各大医院内堆积的医疗废物如何处置也面临着空前的压力。这是疫情防控最后一道防线,也是一个最危险的战场。

2月14日下午,南京市生态环境局接到武汉市生态环境局请求支援的公函,商请派遣南京市医疗废物处置企业支援武汉市医疗废物处置工作。

“支持!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全力以赴!”南京市生态环境局立即回复。

2月16日上午9:30,苏AP4746、苏AU4842满载南京环保人的期待,缓缓驶出南京汇和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大门,驾驶员谢海洋和汪长新、押运员何均、维修技师殷其全随车前往。车上还装载着380只医疗废物专用周转桶,以及个人防护用品和消毒用品。

“医院的医疗废物比想象中更多,连垃圾房都放置不下,我们那时真希望自己的车再大一点,再多装一点……”“90后”汪长新表示。

大事难事见担当,顺境逆境看襟怀。博爱之都南京,用实际行动在战“疫”大考中写下大爱答卷!

南报融媒体记者李芳顾小萍李子俊冯兴

专家点评

开放的城市形象

博爱的人文情怀

姚国章(南京邮电大学数字经济研究所所长、管理学院教授)

我眼含热泪品读着这一组由一件又一件暖心往事组成的新闻报道,心中充满欣慰和感慨。国内的疫情正渐渐离我们远去,但留下的记忆无法消退,并将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历久弥新。

当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湖北武汉暴发之时,500多公里外的南京城同样面临着严峻威胁。在全省启动一级响应的情况下,南京首批援鄂医疗队于大年初一开始出征,作为“苏大强”的主力与全省其他地市共同创下了援鄂医护人员人数之最省份的纪录,并且很多医护人员一直坚守到所有病人出院才正式返宁。

在南京城,大量奋战在一线的抗疫人员、南京本地企业和社会机构纷纷伸出援手,谱写出一曲又一曲动人赞歌,留下了“鄂一时有难、宁倾囊相助”的佳话。在过去的100多天中,850万南京人时刻牵挂着近6000万湖北人的安危冷暖,涌现出了无数“宁鄂”休戚与共、共同抗疫的动人故事,留下了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

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的南京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开放”“包容”“博爱”是这座创新名城特有的底色,在疫情考验面前,这一底色变得更加亮丽夺目,绽放光芒。

奔腾不息的长江水,将博爱之都和荆楚大地的命运连在一起,共饮一江水,宁鄂一家亲,疫情终将过去,两地之间因共同抗疫所留下的情谊弥足珍贵,必将在未来的发展中更加发扬光大。今年是我大学毕业到南京生活工作的第三十个年头,见证了南京城划时代的巨变,但我更喜欢南京城“开放”“包容”和“博爱”的城市胸怀,希望在未来的每一个日子、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能看到由此而散发出的无尽光芒!

标签:南京;武汉;湖北
责编:王宛璐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