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这双手,看起来充满了力量,厚实的手掌,微微凸起的关节,薄薄的茧子……就是这双手,能将一个工件的精度打磨到0.01毫米,比头发丝还要细。一双巧手、一颗匠心,董钢在平凡的钳工岗位上坚守了26年。来自金城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的他,曾获“全国技术能手”“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近日又当选为“南京工匠”。昨天,记者走进车间,近距离感悟工匠精神。
车间内机器声隆隆,数台机器人灵活地挥舞着“手臂”,配合着压铸机,生产加工压铸件。董钢向记者介绍,他们公司主要生产汽车、飞机、医疗器械等各种产品上的零件。这些零件由各种模具压制而成,董钢的工作就是设计、维修、保养各种模具。
1994年,董钢从金城机械厂技工学校钳工班毕业。一般技校毕业生定为四级工,董钢因为成绩出色,毕业时定为五级工。“这个五级工当时有一个‘特权’——选择自己想去的金城任何一个分厂。”董钢告诉记者,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模具分厂。很多人都不理解,这么好的选择机会,为什么选择待遇不高、又苦又累的模具分厂呢?
对董钢来说,各种结构复杂、形态各异的机械模具充满了魔幻般的吸引力。“也许是兴趣爱好,让我在这条路上越走越顺。”董钢说。
那时模具分厂的任务是设计制造模具。年轻的董钢对一切充满了好奇,看到什么都要学,一有问题就问,一遍不懂问两遍、两遍不懂问三遍,直到问明白为止。厂里的师傅们送给他一个绰号——“小问号”。
有时面对复杂模具的装配图纸,为了搞懂每一个装配环节,董钢能连续几天拿着图纸研究,晚上回到家心里还在琢磨。慢慢地,厂里的人都认识了这个爱学习的小伙子。
21岁那年,他被破格聘为技师,成为金城集团最年轻的技师,27岁成为高级技师。
董钢心灵手巧、勤于钻研,多次承担分厂新产品的模具研发和制造工作,很多模具的制作精度及过硬质量,赢得了国内外客户的一致好评和信任。
在董钢的工作室内,摆满了各种形状的模具。这些模具犹如“十八般兵器”,能解决生产中的很多麻烦。董钢拿起部分模具向记者介绍,这些都是他设计制作的,“这件是为了解决产品阀孔在加工过程中出现渣孔的问题;这件是用来测量产品,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这边的机加工产品的货架、管住产品的挂架都是最近才做出来的……”
“模具的压铸型块部分制作工艺难度最大,并且结构越复杂,对精度要求越高。”董钢说,这些模具当中,很多尺寸精度达到0.01毫米,甚至更高,而这样的精度,全靠他一双手细细打磨。
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变化,董钢的工作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变化,不变的是那颗执着的匠心。
在岁月磨砺中,董钢从那个青涩少年成长为沉稳睿智的专家能手。2013年,他被聘为航空工业钳工工种首席技能专家。2014年,以他名字命名的南京市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在这里,他将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人。他带过的100多个徒弟,都分配在金城集团各个子公司的关键岗位,成为公司生产发展的中坚力量。
他的工作室还承担着各类技术攻关、发明创造的任务。仅去年一年,工作室就获得11项专利,为企业节约资金和创造价值上百万元。
南报融媒体记者许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