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2019年南京江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5.26万元
2020-01-16 10:58:00  来源:南京日报  
1
听新闻

  过去五年,老百姓过得好不好,拉出来晒一晒;2020年如何交出高水平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实现良好开篇“两张答卷”,咱提前给大伙儿描绘路径图——1月15日,江宁区新年首场新闻发布会就像一场公开“答辩”,近40位媒体记者、人大代表、市民代表负责现场“出题”,42家江宁区相关机关、单位代表负责现场“答题”,另外还有10万+网友线上围观“批卷子”。近两个小时的发布会,让老百姓对江宁的发展“温度与速度”心中有底,对未来生活充满期待。

  数字里感受民生温度,7000智能手环送到老人手中

  【数字里看变化】2019年,江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5.26万元,基本社会保险和托底保障全面覆盖、标准逐年提高,城乡公共服务更加均衡化,创成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解读与展望】江宁区民政局负责人指着身后地图上星星般闪烁的点介绍,这些点代表着覆盖全区的218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去年他们累计服务人次超过900万人次。每天,提供居家上门照护服务的工作人员(由政府购买服务)将奔向超过2000户老年人家庭。去年,服务还有了小创新,向老人发放了7000台智能手环,按下中间的SOS键,手环会立即接通区互联网+养老院,今年全区将继续投放7000台。

  2020年,江宁区的民生“大礼包”内容丰富。区民政局将继续推进连锁餐饮企业实施老年人助餐服务,在当前每天服务5000人次的基础上,再新增65个人脸识别社会助餐点。同时联合金元宝中央厨房,运营全流程ERP在线订餐和食品追溯系统,75周岁以上江宁户籍老人,每月268元,一日两餐送到家。

  在老百姓关心的教育和医疗方面,江宁将实施南站高中等30余所学校改扩建工程,筹建区妇幼保健院。全区将加强医院重点特色专科建设,强化中西医协同发展,力争做到“看病不出区”。

  在社会保障方面,2020年将新增城镇就业4.5万人次、培育自主创业3000人;力争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7万元;用一间间温暖舒适的保障房,托起困难群众的“安居梦”,建成安置房220万平方米;巩固提升扶贫成果,对稳定性收入低于300万元的村(社区)由区财政补足,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

  城市管理将更加精细化,全区将打造垃圾分类示范小区30个,新辟公共停车位6000个。

  呵护“江宁蓝”“江宁绿”,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再降1.5%

  【数字里看变化】过去五年,江宁GDP增长1.7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6倍,而PM2.5平均浓度则下降了43%,林木覆盖率提高到31.8%。

  【解读与展望】这组数字,生动印证了“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并不是矛盾体,拥有“绿水青山”的同时也可以拥有“金山银山”。过去五年,江宁在这两大领域捧回了一串“第一”“首个”:江宁建成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去年高新技术企业总量首次突破千家,成为全省第二个达到千家高企规模的行政区县,瞪羚企业数量全市第一……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考验执政者思路。2020年,紧扣“能级提升”关键词,江宁区把创新驱动作为手段,并定下“小目标”:完善创新生态链,新备案新型研发机构20家;新增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180人,吸引创投资本15亿元;培育独角兽、瞪羚企业20家;净增高新技术企业200家;提升项目支撑力,加快实施76个市“双百工程”和100个区重点技改项目。

  紧扣“生态环境”关键词,2020年全区将淘汰低端低效产能项目10个,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5%。推动20条河道水质提升工程,实施长江沿岸植绿复绿工程,完成绿化造林1200亩。呵护“江宁蓝”,通过加强工地扬尘、餐饮油烟等污染源管控等措施,力争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80%,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38微克/立方米以内。

  机制改革振兴乡村,农民变股东每年享分红

  【数字里看变化】去年,江宁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9.2%,农业龙头企业年销售额突破800亿元,近12万农户获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全区完成了193个涉农社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量化经营性资产30.55亿元,确定股民675186人,年度现金和福利分红人均最高达2600元。

  【解读与展望】章村社区的彭燕飞来到了发布会现场,在涉农社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推动下,她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转变。她告诉记者:“拿我家来说,全家三个人的股权分红一年约4000块钱左右,此外在我们社区55岁以上的老人还享受每年6000块钱的养老金分红和米面油等实物分红。”

  乡村振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必然要求。去年,江宁在此领域收获满满,入选全国首批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区、获批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区。2020年,江宁区将继续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全面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任务,争取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达标率达100%;新增智能化设施种植面积1000亩,完成农村公路提档升级170公里;传承和发扬龙都娃娃鼓、谷里鱼圆、方山大鼓、湖熟文化等众多特色乡土文化,让乡村文化多一点“泥土的芬芳”、多一点“时光的味道”。

  南报融媒体记者 周爱明 张希

标签:
责编:韩震霞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