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专业课如何讲思政 南航老师借《中国机长》讲责任担当
2020-01-16 11:01:00  来源:南京日报  
1
听新闻

  借《中国机长》飞机转弯的专业分析讲责任担当、借卫星发射前突然去世的雷达专家谈爱国情怀……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1月14日晚,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年度“课程思政”教学竞赛决赛举行,9位进入决赛的老师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微课堂”。

  《中国机长》是去年院线大热的电影,题材来源于2018年5月发生在川航3U8633航班上的真实事件——驾驶舱挡风玻璃在万米高空爆炸脱落,机长刘传健凭借极少数仍在工作的仪器,手动驾驶,成功降落。南航航空学院陆洋老师在讲《航空航天概论——飞机操纵》这一课时,开头就展示了《中国机长》中的片段。从飞机操纵到飞机拐弯、再到航空史上的标志性事件,陆洋说,短短十多年,中国的战斗机已经从歼8II发展到了歼20,用十多年完成了别的国家30多年的进程,不用再担心落后挨打……”

  “方文墨,是沈阳飞机工业集团的高级技师。他可以用几把锉刀加工出精度为0.003毫米的飞机零件,这个精度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1/25;顾秋亮,仅凭几把锉刀就加工出精度为0.02毫米的零件,安装在蛟龙号潜水器上。”南航张庆、张文艺、李树森、王险峰老师讲述的《工程训练——基础金工》中,提及了两个大国工匠的故事,引起了学生们的共鸣。作为理工科院校,南航不少学生都要走进工程中心,穿上蓝色的工作服,既当车工又当钳工,做出一把亲手磨成的榔头。“在细节的追求方面,是永无止境的。希望‘蓝精灵’们毕业带走榔头时,也要带走这一份工程师的精神。”李树森说。

  “‘课程思政’这个名词是新的,但内涵是传统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施大宁说,《礼记》中说:“师者也,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这是先秦时代就有的德性要求。用今天的眼光看,“事”,就是专业课程的学习;“德”,就是人性的温度、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口号,需要融合创新、拓展内涵,将其打造成有大视野、大价值和大品位的‘金课’。”

  据悉,南航2019年课程思政教学竞赛历时1个月,分为院级推荐、学校初选、决赛遴选、校级决赛4个阶段。各单位共组织推荐了29位老师参赛,参赛课程涵盖理学、工学、经济、管理、人文等多个学科门类。(通讯员 王伟 融媒体记者 谈洁 实习生 邓斐云)

标签:
责编:韩震霞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