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老板在开会,请问您有什么事,我可以帮你转达。”
“快递放在哪里?”
“放到前台吧。”
“能不能让你老板借我点钱?”
“我老板也有房贷车贷要还的……如果您确实需要我可以帮您转告他……”
这段对话,语义清晰,对话流畅,就像一段普通的电话聊天。
但其实,接电话的并不是真人,而是由南京软件谷企业硅基智能公司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的“可以打电话的机器人”。
近日,记者随第15届软博会集中采访团走进这家公司,现场感受这个机器人的“机灵劲儿”。与市民常听到的较为生硬的合成语音不同,硅基智能公司的电话机器人听起来跟正常人声音别无二致,它甚至非常聪明,只要听一个人讲超过25句话,就能将声音完全“复制”下来,做到“以假乱真”。
“我们不仅可以做到语音辨识,还可以做到语境辨识。”硅基智能公司创始人、CEO司马华鹏举例说,譬如接电话人正在爬山,机器人就不会继续追问或“尬聊”,而会说“不好意思,约个时间再打来”。这种“聪明劲儿”让它在人工智能语音识别比赛中横扫许多对手,包括语音识别领域的最著名公司。
“说的远景很大,但能做的场景很小”,是现阶段人工智能企业普遍面临的尴尬。但硅基智能公司找到了话务机器人这条赛道,而且凭借算法、算力、数据、场景四方面优势,迅速抢占了头部位置,成为资本疯抢的对象。司马华鹏自豪地说,去年阿里巴巴和腾讯“抢”了硅基智能公司三个月,最后腾讯胜出,成为公司战略投资者。今年,公司将再融资8个亿左右。
据介绍,在电信运营商、银行、电商等企业服务领域需要大量话务人员,据估计全国有从业人员上千万。去年,宿迁建成全国最大商务呼叫中心,吸纳话务人员2.2万人,仅京东一家就高达1.1万人。随着我国人口红利逐渐削弱,劳动力缺口将越来越大,人力成本越来越高。用人工智能技术替代机械、重复、技术含量低的话务工作,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去年南京一共出生8万多名小朋友,他们要到20多年后才能成为劳动人口。而我们去年一年制造了7万多个机器人,7天就上岗,他们没有情绪压力,可以一周7天、一天24小时全年无休。”司马华鹏说,这款话务机器人已经扬帆出海。“海外的话务市场更加广大,像北美普遍外包给菲律宾、印度等国家,他们的蹩脚英语常让客户头疼。而我们研发的语言系统,可以跟客户对讲优美的英、法、西班牙语等。”
与硅基智能公司一样,位于南京经开区的“地平线”也是资本市场的宠儿。今年初,“地平线”完成由SK中国、SK海力士以及数家中国一线汽车集团联合领投的6亿美元B轮融资,估值达30亿美元,成为全球估值最高的人工智能芯片创业企业。目前,地平线面向智能驾驶与人工智能物联网分别发布的两款边缘AI芯片“征程”与“旭日”系列处理器,已经大规模商用。“我们将世界领先的深度学习和决策推理算法集成在自主研发的边缘人工智能处理器及软硬件平台,不仅能设计开发高性能、低成本、低功耗的边缘人工智能芯片及解决方案,还可以向客户提供‘芯片+算法+云’的全站式技术解决方案。”地平线媒体公关经理李慧说。
市工信局相关人士告诉记者,近年来,我市积极抢抓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引进培育了硅基智能、地平线、旷视科技等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超过200家,集聚了南京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等人工智能领域新型研发机构40家,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生态持续完善。2018年,南京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60亿元,增幅超过30%,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600亿元。
本报记者 查金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