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4月26日南京讯( 记者华诚 吕翔)在南京浦口区军休二所,“庆祝南京解放70周年大型媒体寻访”组记者一行,看望了87岁曾参加渡江战役的老战士马哨国。他与老伴居住的两居室墙壁上,挂着他当兵时的照片,精干而英武。现在老俩口生活可以自理,天气好时,下楼到院子里散散步,女儿就在隔壁单位上班,中午经常过来看看他们。说起70年前的渡江战役,他记忆犹新。除有些耳背需要大声说话外,马哨国口齿和思路清晰,记者与他半个多小时的交流没有障碍。
秦怀珠摄
秦怀珠摄
1932年出生的马哨国17岁入伍,成为陈毅指挥的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23军68师山炮营一名炮兵侦察员,主要工作就是侦察敌人军事目标的位置,为我军火炮打击提供详实的地理坐标和破坏情况。
入伍一个月,接到上级命令,也就是农历大年初二,他随部队赶往江阴,准备参加渡江战役。一路急行军,过了宝应、高邮、靠近江阴七圩一带。江边近在咫尺,敌人的飞机时不时飞过来,抛炸弹。为麻痹敌人,部队昼伏夜行,白天休息,躲起来学习入城条例,晚上划整为零进行军事训练,北方兵多,都是旱鸭子。训练科目主要是划船、走跳板,克服晕船怕水的不适。
经过两个月修整,很快到了4月份,天气乍暖还寒,战士们还穿着棉衣棉裤。4月中下旬,部队接到指令要战士们将棉被、棉衣中的棉花扯出不蘸上水包在船的四周,形成保护层,马哨国知道,渡江战役就要打响了。
长江滚滚,每个战士都有被炮火击中落入江水的可能,部队就地取材,用三个茅竹筒捆在一起,自制成救生器材,有的部队每人发两个猪泡泡(猪膀胱),吹成气球,渡江当中万一船被敌人打坏了,或打沉,就当救生圈。同时部队开始做大战前的思想动员工作,上级给每位战士下了一道死命令,就是登船、过江、上岸。
4月21日晚,马哨国所在部队开始渡江。老天帮忙,江面上刮起东北风,特别适合航行,送行老百姓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战士,大家特别兴奋,相互鼓励,船老大负责掌舵,战士们划桨。为保护船老大,防止炮弹击中,四五名战士就站到在他的边上,贴身保护。
秦怀珠翻拍
秦怀珠翻拍
战斗很激烈。尽管有江边芦苇和夜色掩护,但敌人炮弹打在江里,腾起数十米高的浪柱不时就洒在战士身上,但大家毫不害怕,反而更加带劲划船了。马哨国说,当时只有一个信念,船不沉,就保持队形,一个劲地划到对岸。只要上岸就是胜利,就能解放全中国。
一时间,成千上万只木船,以排山倒海之势浩浩荡荡,横渡长江,在人民解放军强大炮火掩护下,渡江船开得很快。马哨国回忆说,当时场面激动人心,离岸只有二三十米时,他们弃船涉水,分散向南岸冲去,终于登上了岸,消灭了碉堡里的敌人。
胜利突破敌人防线后,马哨国所在部队没有顾得上喘息,马不停蹄追击南逃之敌。急行军一夜跑了100多里路,沿着沪杭公路向杭州进军。一路上,他们看到,国民党丢盔弃甲溃不成军。
之后,马绍国又投入到解放杭州战役、解放上海战役、解放浙江舟山群岛战役,他在国内解放战争中荣立三等功一次,四等功多次。1951年入朝参战,战至1958年回国,在抗美援朝中,荣立三等功并获得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颁发的军功章一枚。
一场场战役,马哨国面临的是一次次生死考验,令人称奇的是,他没有受过一次伤。在他的家中,一枚枚斑驳的勋章,见证了一段段弥漫着炮火硝烟的岁月,诉说着这位抗战老兵闯过枪林弹雨的传奇,记录着他的青春与功勋。
秦怀珠翻拍
秦怀珠翻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