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人大代表徐水兰现场调研雨污分流工程实施效果。
南京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记者 崔晓 孙中元摄
根治黑臭水体,雨污分流工程是治本之策。此次两会,市人大代表徐水兰提出了“开展雨污分流回头看、建立监督考核制度”的建议。昨天上午,在大会报到前,徐水兰再次来到街头小巷,对该建议进行深入调研。
去年市政府印发了《南京市雨污分流攻坚计划》,计划通过三年时间,完成全市961平方公里范围内5220个片区雨污分流建设。2017年全市完成了2221个片区,2018年完成2700多个片区,今年将完成其他的雨污分流。她在调研中发现,目前这些片区的雨污分流工程大多数实施效果很好,获得百姓称赞。
记者跟随徐水兰来到了秦淮区西方巷。她告诉记者,这条小巷一直到龙王庙,多年前进行过雨污分流工程改造,但是效果不尽如人意。此前有居民多次反映过巷子出现积淹水、化粪池漫溢等问题。她也曾多次到现场察看,听居民反映情况,并找人来维修。后来经过多方确认才知道,是之前的雨污分流工程的问题引起的,原因是雨污分流的支管和总管没有对接。
在西方巷的巷口,家住附近的居民看到徐水兰,纷纷前来打招呼。“最近下雨有没有出现积水的现象?”徐水兰问道。居民们反映,最近雨不大,暂时没有出现淹水现象。
雨污分流是排水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2017年修订的《南京市排水条例》中明确,南京新建、改建、扩建排水设施应当按照排水专项规划建设雨水、污水分流排放设施。“政府、市民以及社会方方面面都对雨污分流寄予了很高的期望。雨污分流无疑是造福百姓的民心工程。”徐水兰说,要让民心工程真正赢得民心,就必须把工程真正做好。所以她建议,要开展雨污分流回头看、建立监督考核制度。
徐水兰说,首先,要构建联动机制,对工程实施动态管理。工程施工结束,管理不能结束。要制定责任考核办法,明确工程考核的内容、标准等,完善后续长效管理。其次,要注重整体规划,科学决策项目建设。要因地制宜,对改造范围内所有排水系统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通过专家论证、民意调查、听证和公示等方式,广泛征求各方意见,优化工程设计方案。结合街巷整治、绿化提升等环境综合整治,同步埋设各类地下管线,避免道路反复开挖。
南京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记者许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