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江都王与中山王的两件金缕玉衣首次聚首,为了躲避战火前往世界巡展的阿富汗“国家宝藏”,著名收藏家路德维希捐赠的毕加索、基弗等西方艺术大师原作……近日,“富贵猪——南京博物院藏猪文物展”在南博特展馆开展,这场生肖主题的贺岁展也为2019年的“展览大戏”拉开了序幕。今年,南博将推出《浴火奇珍——来自阿富汗的国家宝藏》《兄弟王——从西汉大云山江都王陵到满城中山王陵》《二十世纪中国画大家》等10场重量级临展,为观众带来贯穿全年的艺术盛宴。
80余件“猪文物”登场贺岁
临近春节,一年一度的南博生肖系列展迎来了“富贵猪”的闪亮登场。这次出场贺岁的80余件“猪文物”,涵盖陶塑、瓷器、玉器、砖雕、书画、皮影、年画、剪纸等各个类别,为观众送上“富贵丰年”的美好愿景。
展览现场,一件猪圈造型的东汉陶塑颇为吸睛。和身边那些四四方方的汉代陶猪圈不同,这件文物多出了一个建筑构造——厕所。专家介绍说,早在战国末期,古代先民就发现猪粪尿和人粪尿等在猪圈中充分混合发酵后,可以形成最好的农业肥料。于是,秦汉时期出现了这种猪圈和厕所的合体建筑——“猪圈厕”。建造时,把厕所架高,有梯子坡道供人上下,让粪便落入下面的猪圈,供猪食用。
这件东汉时期的陶塑生动还原了古代“猪圈厕”的建筑样式,猪圈与厕所合一的设计,将两个污秽处集于一处,既做到了对人类生活排泄物的有效处理,也为沤成熟粪提供了原料来源,增加了猪饲料的多样性,代表了中国先秦及汉代养猪理念的巨大进步。
躲避战火,阿富汗国家宝藏造访南京
今年7月上旬,南博特展馆将迎来一批特殊的“客人”——来自阿富汗的国宝文物。200余件因躲避战火在全球巡展的文明瑰宝,将首次造访南京。
阿富汗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多姿的古代文明,这里曾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中点站”,被誉为“古代文明的十字路口”。这批国宝是该国几十年文物考古的成果结晶。然而,为了躲避战火,这批“国家宝藏”踏上了世界巡展之旅,此前已先后在法国、英国、日本等国家亮相。
今年,《浴火奇珍——来自阿富汗的国家宝藏》将在中国开启巡展,由中国博物馆界“接棒”守护、传播世界古文明的遗产瑰宝。据悉,该展将精选珍贵文物231件(套),以法罗尔丘地、阿伊哈努姆、蒂拉丘地和贝格拉姆4处考古遗址为线索,融合多个文明的文化元素,向观众展示跨越4000余年的阿富汗历史风貌。
两件金缕玉衣首度“兄弟”聚首
说起汉代文物,名气最大、最具神秘色彩的莫过于金缕玉衣了。今年11月,西汉江都王刘非与中山王刘胜的两件金缕玉衣将在南京首次同台展出,穿越2000多年迎来“兄弟”聚首。
《兄弟王——从西汉大云山江都王陵到满城中山王陵》是由南博和河北博物院共同推出的跨年大展,将从今年11月下旬一直持续至2020年3月。展览以河北满城中山王陵、江苏大云山江都王陵的出土文物为中心,展现西汉景帝至武帝时期诸侯王的政治、文化、生活状态,同时以江都王刘非、中山王刘胜两人的兄弟关系为线索,将血缘、宗亲等关系通过展览的方式进行阐释。
刘非与刘胜都是汉景帝之子,也是汉武帝刘彻的异母兄长,刘非比刘胜年长3岁。1968年,刘胜及其妻窦绾墓中出土的两件金缕玉衣,是中国现代最早发现的汉代金缕玉衣实物,印证了古籍中关于汉代“玉匣”一说的真实性。
本报记者朱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