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江苏省妇女十三大将引领3100万妇女争做最美“半边天”
2018-12-05 23:34:00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12月5日南京讯(记者华诚)今天上午,江苏省妇女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在南京开幕,800 名参会代表满载着全省3100万妇女的殷切期待参加了这次盛会,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娄勤俭在开幕会上寄语广大妇女,在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生动实践中争做最美“半边天”、“建功立业新时代”。与会代表从思想引领、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方面践行号召。

  妇代会代表驻地参观《周恩来家风图片展》

  大会精心策划,见缝插针,在会务之间安排了《周恩来家风图片展》,15个代表团分批次在解讲员带领下参观学习并交流心得。

  整个展览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指示精神,精心挑选了120多幅具有代表性的珍贵历史图片,从家教、家事、家庭、家乡四大板块,生动诠释了周恩来的高尚品德和优秀家风,整个展览,内涵丰富,真实感人,是广大人民群众立家规、正家风的好教材。

  特别在第四部分的“家庭篇”,着重介绍了伟大妇女运动先驱——邓颖超在家庭中是如何扮演好贤内助的角色,助推他们家庭的家风建设的。她和周恩来经过生活实践,形成了夫妻之间极具特色的八互原则:“互敬、互爱、互助、互勉、互信、互慰、互让、互谅”。简短的十六个字中,概括了处理夫妻婚姻关系的方法,即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爱护、互相体谅。也使得这对模范夫妻在半个多世纪的漫长时光中,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和风雨沧桑,始终能够并肩战斗在一起,相濡以沫,共度艰危。

  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孙晓燕是参会代表,也正是《周恩来家风图片展》巡回展览的发起者、谋划者和推动者。今年恰逢纪念周恩来诞辰120周年,图片展自1月7日启动,沿着周总理人生的足迹走进了江苏宝应、辽宁的铁岭和沈阳、浙江绍兴、天津、上海等10多个城市,送入多个纪念馆、高校,成为当地党员干部党风廉政教育的生动教材,为广大青年学生正确树立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和择业观提供了很好的范本,促进了周恩来精神在青年一代的传承和弘扬。

  此次把《周恩来家风图片展》办到省妇代会的驻地,是给与会代表集体上了一节有质量的思想课。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对领导干部来说,家风关系不仅仅是一身之进退、一家之荣辱,更关系到党风、政风、国风。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和谐社会正是由千千万万个幸福家庭汇聚而成,女性在家庭中独特的角色和地位是助推家庭和谐幸福的关键。

  孙晓燕代表表示,作为新时代女性,应该承担起后继者的责任,汲取两位伟人的婚姻生活艺术,正确处理工作和家庭、私人领域和公共事业的关系,把浓厚的情感和个人的事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把个人融于集体,让美好的事业和温馨的家庭生活在我们的身上结合得更加完美,彰显出自强不息、坚韧刚毅、智慧豁达的新时代女性风采。她作为此次大会的代表,有责任和义务,引导妇女带动家庭成员,弘扬清风正气,用好的家风支撑起好的社会风气。

  话剧《雨花台》“真”情震撼年轻的心

  12月5日晚,话剧《雨花台》在江苏大剧院上演,参加江苏省妇女十三大的全体代表观看了演出。两个小时的演出,以3个审讯室为主场景,在暗无天日的监狱中,恽代英、冷少农、许包野、施滉等烈士一一出场,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们坚守理想、坚守信仰,英勇斗争、顽强不屈。真实感人的英烈事迹,生动鲜活的艺术再现,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烈士们身上“信仰、忠诚、牺牲、担当”的可贵精神,深深震撼了现场每一位代表的心灵。早在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期间指出:“在雨花台留下姓名的烈士就有1519名,他们的事迹展示了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强调“要用好用活这些丰富的党史资源,使之成为激励人民不断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此次大会精心谋划观剧也让代表们收获满满,这种形式受到了集体点赞。80后何畏这位“女神级”教授就是现场打CALL者之一,她现在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此次妇代会的代表。说起当晚话剧《雨花台》,她说组织得有条不紊,匠心别具,整个晚上沉浸在巨大的艺术感染中,是一次洗礼,这与她教学中的政治引领一脉相承。

  何畏教的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理论体系概论》,就是俗称的《毛概》课,让许多人没想到的是,她的课同学们特别爱听,常常是一座难求,原因是“听她的课很幸福,满满正能量”。

  何畏的课为何如此吸引年轻人?她用一个“真”字给记者作答。这个“真”字,首先是她自己的切身体味和感受,不做标题党,不用形式大于内容的“大道理”去唬人。看上去枯燥无味的理论其实高度凝练,一旦从小切口处钻进去将别有洞天,对看待现象、处理问题甚至指导人生都有价值。多年前何畏自己读本科时并喜欢这类课,在读硕、博研究生时却义无返顾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研究,给她最真实的感受就是价值,当她成为老师站在三尺讲台之上,想得最多的将有价值的理论知识用什么形式传授给学生,并让学生感觉到其中的价值。

  为此,她备课时殚精竭虑。虽然已是她第八个年头教授《毛概》,可谓驾轻就熟,但每一学期,同样的理论内容,她会引用最新理论观点、最新的时事热点和最新的社会案例。根据授课对象不同,她会准备不同的课程内容,文科生用一首歌引入,艺术类学生从艺术家的画开讲,工科学生则从飞机切入。即便这样,她总觉得还可以改进和提高。

  何畏的引领方式也不断创新,符合学生求变的味口。她成立了学生社团“毛概集团”,组织学生开展各项活动,开辟第二课堂,与学生们讨论热点事件,带领学生参观纪念馆。她办过南航版的“非诚勿扰”“见字如面”“朗读者”,通过一系列活动,让马克思主义“新鲜”“活泼”起来,帮助年轻人辨明是非,看清本质,树立健康三观。

  作为一名高校老师,何畏表示,坚持一个纯真的自己,对讲台永远怀一颗敬畏之心,那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现在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高,让他们拥有独立成熟思考的能力,不让社会不良现象和错误思潮误导而迷失方向,她从上好每一节课开始,包括明年将要开授的“理解中国”课,用理论的武器和精神的力量感染青年学生,引导他们过上有意义有价值的幸福生活。

  王仕花32年守岛故事感动会场

  一个人该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人生际遇和选择。12月5日下午省妇代会连云港团分组讨论中,大家围坐在妇代会代表王仕花的周围,听她讲守岛的故事和内心感受。早在2014年,中宣部授予王继才夫妇“时代楷模”荣誉称号。2018年8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王继才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王继才同志守岛卫国32年,用无怨无悔的坚守和付出,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华章。我们要大力倡导这种爱国奉献精神,使之成为新时代奋斗者的价值追求。

  灌云县开山岛民兵哨所名誉所长王仕花的选择令人肃然起敬,为了国防事业,她舍小家顾大家;为了海防安全,她牺牲自我,苦守孤岛。她用行动诠释了“一对夫妻、一座岛、一辈子”的价值观和家国大爱。

  开山岛是一座距离连云港市20海里的孤岛,在岛上走一圈用不了20分钟。此前这里曾是解放军的黄海前哨,随着部队的撤军,民兵接管了哨所,虽然前后派上来4批人,都因无法忍受岛上异常艰苦的条件,最长待不过十几天就都回去了。

  1986年,时年26岁的王仕花支持并跟随丈夫王继才来到了这里,度过了她最青春年华的32年。夫妻俩克服无水、无电的困难,先后发现、举报并被破获走私、偷渡案件十余起,为国家挽回了巨额经济损失。守岛的日子是孤独的,她的内心是强大的,他们把对亲人的思念和关心,全都化作了守岛的动力和对过往渔船的关怀。晚上,夫妻俩会在岛上点上灯火,让过往的渔船看清航道。遇到雾天,他们用盆敲,发出响声,让渔船避开小岛。有渔船断粮、断水求助,他们总是尽全力去帮助他们。32年时间里,王仕花、王继才夫妇忍受着家人离别和荒岛的孤苦,守卫着开山岛上的一石一木、军事设施,并观测相关信息,夫妻俩相濡以沫,为国守岛。

  王仕花说,老王践行了“只到守不动的那一天”的承诺。现在老王走了,她自己还想继续守下去,只到守不动。说到子女教育的问题上,王仕花有些哽咽。长年守岛,更多时间孩子是奶奶照顾长大的,难得见上一面,老王也是严肃的,要孩子诚实做人,诚信做事。孩子还小,可能听不懂,但长大后也渐渐理解了父母。儿子现在成了一名军人。“诚信”是他们的家风,她会让孩子们一直传承下去。她朴实无华的发言令人为之动容,大家为她久久鼓掌。

  王仕花巾帼不让须眉,全力和丈夫共同守岛展现了新时代女性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也为她的选择和人生价值作了最好诠释。

标签:
责编:华诚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