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何钢)公园绿地分布不均、部分区域缺绿少彩是我市的景观短板,结合精细化建设管理行动,园林等部门不断挖潜,把居民家门口、街角巷尾长期被忽视的荒山、荒地、荒废角落打造成市民们休闲宜居的空间。
金山花苑是一个居民超过万人的庞大小区,此前只有一个中心广场,满足不了休闲需求。新建山体公园位于小区最南侧,沿山步道东西两端分别加入了红色主题概念。步道两侧绿树成荫,点缀着月季等花木,山顶凉亭、健身广场、桌椅等为居民提供了休闲空间。奋斗社区副主任马加佳告诉记者,这块荒山坡之前杂草丛生、垃圾遍地,还有居民种菜用粪便施肥,环境很不好。结合小区环境综合整治,他们把荒山改造成集休闲、赏景和红色教育为一体的“袖珍公园”,大受居民欢迎。栖霞区精细化建设管理推进办公室提供的数据显示,近两年,该区打造了姚坊门公园、新城公园、寅春路海绵湿地公园等众多城市休闲公园,总面积达53万平方米。
岱善润福城是南京最大的保障房片区,目前入住总人口已经超过7万。与人口规模不相称的是,周边既缺乏景点公园,小区内部休闲区域也有限。为此,雨花台区西善桥街道自2017年起,利用环境综合整治契机,在保障房片区拓荒兴建绿地游园。平冶东苑小区对面是一座低矮荒山,如今已成为山体公园。记者从岱山南路进入公园主广场,市民三三两两在散步,大片秋英营造的花海,让不少人蹲下来拍照。
街道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这座公园定名为白家山名人铭园,公园广场中央马上要立一座竹林七贤人物群雕,结合此前新发掘的六朝遗址,打造文化公园。以这种方式,街道去年以来还修建了姚南石刻公园、建宁一村公园等游园绿地。
市绿化园林局规划建设处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市存在着公园绿地分布不均、部分区域缺绿少彩的景观短板。这两年,园林部门结合精细化建设管理行动,在城市里坚持见缝插绿,拓荒造绿,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13年我市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4.2平方米,2017年底已经达到15.5平方米,增幅近10%。继去年新改建41处游园绿地后,今年全市又增加22个游园绿地,其中不少都是从街角、荒地等弃置空间争取来的“口袋公园”“袖珍绿地”。今后仍将坚持这个方向,填补绿地盲区,让更多人享受到“开门见绿,步行500米有绿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