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统计开放日 记者走进市民记账户 家庭小账本 时代大变迁
2018-09-21 15:47:00  来源:南京日报  
1
听新闻

  你知道20年前,“米袋子”和“菜篮子”在市民开支中占多大比例吗?20年过去了,“钱袋子”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9月20日是全国“统计开放日”,记者跟随统计部门工作人员,走进市民记账户,看他们晒账本,细说这些年来的变迁。

  人物:王丽,43岁,栖霞区龙潭街道中国水泥厂社区居民。坚持记账超过20年。

  这些年来,每天的开支我都坚持记录,大到买房、换家电,小到买几颗蒜头,一样不落。20年间,我们家的年收入翻了好几倍,原来很大的一笔开支都用在吃喝上,而现在花在教育、文化这些“精神食粮”上的钱明显多了,也越来越注重健康了,幸福感越来越强。

  2000年,我和老公结婚,两口子都在中国水泥厂上班,那时候工资收入不高,每月最大的花销就是吃。以2000年9月为例,当月我们家收入只有1600元,支出为1000元。其中,花在吃喝上的费用最多,近400元,占总支出的四成左右。那会儿饭桌上最常见的就是猪肉、鱼肉、盐水鸭,连牛肉都很少见,有时候也会买点水果。支出第二多的,是文化和娱乐,共120元,比如买书和光碟、冲洗照片、订报纸等。

  2009年,为了方便照顾孩子读书,我们家在迈皋桥买了一套房子。以当年11月为例,我们家收入4500元,支出2500元。最大的开支是房贷,占1000元。花在吃喝上的费用为550元,在总支出里占比下滑到两成出头。而用在文化教育娱乐方面的开支上升到近400元。

  近几年,厂里效益不错,我和老公收入增加得比较快。加上我有意识地买一些理财产品,日子越来越红火。不愁吃不愁穿,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变化,花在吃喝上的钱越来越少,用在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上的钱越来越多。以今年8月为例,我们家收入涨到10200元,支出8000元出头。其中,花在吃喝上的费用约为1600元,只占总支出的两成。饭桌上的荤菜少了,饮食更讲究健康和养生,三分之一的“吃喝钱”花在买水果上。当月,我给女儿报了一个素描班,花了1200元。女儿矫正牙齿,花了5000多元。

  这些年,还有一个明显的变化,交通费用下降了。现在地铁公交四通八达,出门特别方便。10年前,我们去趟城里要转好几次车,单趟路费要花掉六七元。现在刷公交卡,一两元就能搞定。

  本报记者李子俊

  本报通讯员陈仙

标签:
责编:徒滢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