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讯(通讯员 凌淑洵 爱南京·南京晨报记者 华琳月)“呼吸频率40,血压70/40,脉氧60……”“气管插管!”……这一系列紧急抢救的操作并不是影视剧中的桥段,而是发生在江苏省第二中医院肾内科抢救室中的真实一幕。6月13日下午3:00,该院肾内科收治的一位肺部重症感染患者突然病情恶化,岌岌可危。该院殷立平副院长亲自指导,肾内科联合急诊科、呼吸科、ICU、麻醉科等多科室医生“与死神赛跑”,一个多小时后,终于将其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为下一步的治疗赢得了机会。
患者是一位姓张的小伙子,今年30岁,来自江苏镇江农村。9年前,小张被诊断为尿毒症,接受了亲体肾移植手术,通过妈妈捐献的肾脏,他获得了新生,当时的主刀医生正是殷立平。这几年,殷立平一直关注着小张的术后恢复情况,长期为他的健康保驾护航。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康复后的小张在广州打工。6月初,小张出现了不明原因的咳嗽、发热,当地医院初步诊断“肾功能恶化并肺部感染”,给予抗感染治疗,未见好转。小张急忙从广州赶到南京,找到已在江苏省第二中医院任副院长的殷立平,寻求进一步治疗。
此时的小张,由于长期服用抗排异药物,免疫力低下,双肺弥漫性炎症病变,再加上肾功能严重减退,治疗非常棘手。以殷立平为首的专家组全面评估后,明确诊断其为“肾功能衰竭、肺部多重感染”,给予抗感染、血液透析等治疗。尽管治疗措施积极,但是接下来的几天,小张的病情却迅速恶化,持续高烧不退,感染还在加重,年轻的生命亮起红灯,直至6月13日出现呼吸急促,血压、血氧直线下降,急性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不得不多学科联合紧急抢救。
殷立平时刻牵挂着小张的病情,每天都会详细了解他的病症变化,仔细翻阅病历,综合分析,给予治疗建议;各科主任、医师也多次会诊,不断调整治疗方案。小张的主治医生和护士更是24小时守候在他的床边,密切关注其病情变化,评估、反馈治疗效果;护士不间断监测着小张的生命体征,维持呼吸机、床边血液透析机的正常运行。
小张接受抢救的第六天,正好是端午节,但根据病情,他当天需要接受CT复查,该院殷立平副院长、急诊科刘克勤主任带领10多名医生护士放弃休息,亲自护送小张安全接受了检查,并第一时间阅片、讨论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在全体医护人员的不懈努力下,小张病情逐步缓解,逐渐拔除了气管插管、胃管等,恢复了自主呼吸、自行进食。
最终在抢救第17天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治疗。
虽然病情好转,小张及家属也对后续治疗充满信心,但是昂贵的治疗费用却压得一家人喘不过气来。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收入微薄;母亲身体状况一直不好,又需要照顾小张,已经没有收入来源。江苏省第二中医院的医护人员得知他们的难处后,不但开放了“绿色通道”,还减免了多项费用。折射出了医院“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
日前,在接受长达1个多月的治疗后,小张病情平稳康复出院了,再次经历生死考验的小张一家人对全体医护人员的关爱、付出,只能用一遍又一遍的“谢谢”来表达内心由衷的感谢。